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73
标签:
教学论文
使用语文版新教材的点滴体会(教师中心稿)
使用语文版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我的教学反思
泉州市泉港六中 李晓阳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将近一年,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基层教师,通过这近一年的教材使用与实践,明显地感觉到:新语文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老师的自学和创新;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大考验----------对教师的备课量及能力要求相当高;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恐怕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而感到无所适从。
一、新教材文美意丰、删繁减难,易激发学生兴趣,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新教材选取新文、美文,大大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育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忆读书》,引发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的《我的老师》以及《美猴王》、《犟龟》、《山中避雨》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教益丰厚,且题材广泛: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家庭琐事、科技生活无不反映,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科幻故事尽收眼底;时代性强了,可读性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近了,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课后习题的设计既重基础,又重灵活,激发了学生思索的兴趣。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新颖、活泼,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新教材设计了“说特征,猜同学”、“采仿任课老师”等较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各种活动趣味性、实践性强,又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因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
新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基础,减轻理论知识的繁琐记忆,注重实践,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新教材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主动性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一种特征。新教材有力地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新方式。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对旧教材而言,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不需作过多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课后习题也由原来的八个减为四个,而且侧重于学生的感情体会。这样的设计编排,极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执教”、“模拟生活”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新教材体例清晰,重点突出,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便于教师理解和使用,更利于教师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明显转变,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教师便有机会能动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转变角色、引导示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美猴王》一课,由于根据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各种动画西游记,连续剧《西游记》更是老少皆知,家喻户晓,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讲故事,而教师不必代劳,只须点拨。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学习中。
当然,由于新教材在教学上较灵活,教师的备课量就增加了不少,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因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考虑不同的教法等。
四、反思、商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东西。比如,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研”要求学生课外应自觉学习,课内才能积极发问,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深层次的“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回答问题。然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完成小学的教育而升入初中,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连简单的回答问题都不能,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动。比如在一班,往往一堂课下来,学习较好的同学会觉得很轻松,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很快就过去,并且受益非浅。但仔细思量一下,其实一节课就是这些能自觉、认真地读书的学生的专利,甚至是表演,而另外的那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益恐怕就不如人意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不乏有社会因素。曾经有家长打电话来,说“我的孩子身体较弱,头脑不好,你们不要对他那么严格。他都不会了,你们还不多讲点,却来提问。”当然,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但起码看出社会对课改知之甚少。其实,这样的上课情况并不单单在一班出现,在其他学校也一样。前阶段在民族中学、山腰中学、美发中学听课时,发现几乎有这样的共同点:上课时被提问到的人次很多,但重复不少,真正被提问的同学不多。因此,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另外那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恐怕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我想新一轮的课改在农村是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够使另外的那一部分同学学有所得还有待于慢慢去探讨。
2005-6-16
标签:
教学论文
使用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基于网站的多媒体互动课堂的构想(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