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337
标签:
备课资料
自然含蓄,婉转细腻——赏读《春夜送友人》(网友来稿)
江苏南通市 八一中学 朱建清
春夜送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这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年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首联描写的是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的情景。一个“吐”字,让人想见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出神的神情;一个“对”字,写出的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的情景。凝重的神情、无声的举动,渲染出沉重的气氛,别情离意,此刻正折磨着彼此的内心。
颔联既有对过去欢乐的追忆,又有对日后路途遥远的遥想。“琴瑟”,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和谐,在这比喻友情的和谐融洽。在离别的堂室,不禁回忆起过去融洽相处的欢乐时刻,惆怅之情,可想而知。“山川”表示道路遥远,想到离别的道路何等的曲折遥远,惆怅之意更浓。诗人“瞻前顾后”,心中感慨万千。
颈联把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描写夜空的景色。明月已隐藏到大树后面,银河已消失在拂晓的天空中,一“隐”一“没”,写出了时候之晚,时光流逝之快。酒宴之长,暗示的是别情之深。再长的酒宴,也有离散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已在催逼离人的离别!此处的景物描写,更加烘托出友人间的难舍难分。
尾联表达的是对再将重逢的期待。在悠长的洛阳路上,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后会难料,流露了离人之间无奈的哀愁。
整首诗用词朴素,虽无惊人之句,无艳丽之词,但蕴含其中的真挚感情却是令人回味的。这主要得益于诗人对情景的巧妙安排。先写酒宴将尽时的沉静氛围,次写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漫长离别之路的遥想,将惜别之情进一步写深,再以夜色已之景色烘托难舍之情,最后是对离别后重逢的期盼。诗人始终将情感的抒发置于具体情景的描述之中,并随着情景的变化,而使情感得到步步加深。恰当的表现手法,使得全诗感情的抒发自然而含蓄,婉转而细腻。
思考题:
1、“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你能说出句中“吐”字在表达上的作用吗?
2、说说“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两句诗意思以及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邮箱: gyszjq@sina
标签:
备课资料
自然含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烛之武退秦师
下一篇:
含而不露,感而不伤——苏轼《海棠》赏读(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