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201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抓好教研工作(教师中心稿)
怎样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抓好教研工作
安国市圆方中学
如今虽说天天在喊课程改革,可是由于评价体系改革的严重滞后,换汤不换药,导致老师们还在一个劲地搞题海战术,而且在讲课方面,极尽唠叨还唯恐讲不到位,讲不透彻,于是拖堂、占课,搞得自习、辅导、以及音、体、美教育都快成了有名无实。在这样的心态下,作业都顾不过来,遑论教学研究?
作为班主任兼教研组长,我对这种现象深有体会。老师们自己的事儿都忙不完,一提开会就烦(当然也有会风冗长、效果不高的原因)。开教研会时,一个个都带着作业,不是闲谈一会儿,等着“下课”,就是低头批改作业,一声不吭。甚至在听课活动中老师们有的也带着一摞作文,前面老师在讲,后面却在奋笔疾书,听课记录上,往往也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老师们这样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应该很好吧?其实,老师们看似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实则事倍功半,严重消耗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国家在工业方面的大政方针是降低能耗,和谐发展。我看,在教育上也该这样提倡一下了。
要改变目前的状态首先应该解决思想问题。虽说目前的改革很不彻底,虽说升学压力仍然是我们当前教师第一应该关注的问题,可毕竟改革是今后的大趋势,为什么改革?不就因为目前中国的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吗?现在你一上网,在“搜狐”上输入“教育”查一下,恐怕听到最多的就是骂声了。社会对教育不满,学生对教育不满,教师自己也对教育不满!既然不满,为什么还要继续沿袭旧套套,不肯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哪怕半步呢!
现在教育界出现的教育精英没有一个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摈弃过去一些僵化的教育模式,在改革的道路上做出自己可贵的探索的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反对你讲我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和学生一起,积极探索,几十年来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我们这些同是教书的人,为什么明明知道学生学生累、老师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高投入、低产出,老师越讲越多、学生越学越傻,却还一厢情愿地如此“执著”呢?平时大家在一起谈论的时候,也说教育诸般不是,却不肯真正在“变”上动一番脑筋,真正把牢骚化为可贵的改革行动!
我觉得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有相当大的职业好胜心的。但是可能把改革看得太神秘了一些。其实改革并不神秘。魏书生就说过,反对折腾式的、挖坑式的、运动式的改革。现在所谓的新课程,其实和传统的课程相比,内容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只不过侧重点有所变动:由接受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转变,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转变。不要看它出现了好多新名词就把它看得完全陌生,也不要看它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严厉批评就认为传统教育一无是处,要来一次全新的、全盘西化的变革。历来成功的改革都是在对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取得成果的。我们自己过去采取的办法也大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只不过要对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变革的尝试罢了。
教研的真正形成在于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不少人仍然认为学术研究是少数专家做的事。所以,要是有人说要进行研究,一定会招来或明或暗的嘲笑。这样一来,教研的态度怎么能严肃得起来呢?另外,形成学术研究氛围,一定要每位教师摈除“门户之见”,抛弃“关门主义”,建立双赢意识。追求升学率直接带来的是奖励与排座次。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职业危机感导致了教师之间利益的对立。有些人便可能觉得把自己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泄露出去,会不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竞争力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参加教研会,其结果必然会流于形式。其实,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互毫无保留地讨论和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两个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这是真理。认真教研的结果必然是双赢的结局。如果大家都端正了认识,彼此有一种合作意识、双赢意识,那么不一定非在两周一次的教研会上交流,即便在平时都可以随时凑在一起热烈讨论。这样,便会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的“场”,在这个场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平时自觉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无形中向着学者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还有一点:教委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不应忽视。思想转变可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在大部分人都能转变观念之前,改革工作却不能等待。我觉得一方面,要使走在改革前面的人确实收到明显的利益和奖励,对那些人浮于事、只把教书当成吃饭手段的人形成一种压力,加重职业危机感,让他们看到,不改革,就要吃不上饭,改革不是今后的事,而是迫在眉睫了,也许他们才会积极起来。另一方面,教育局的监督和督促即使对解除教师的职业惰性而言,也是有好处的。人性的最大弱点便是不能坚持,如果教育局对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走过场的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下面的教师们必然也会拖拉应付。所以,我认为,无论教委还是学校,都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把这件事当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来抓,不能只规定一年甚至三年的目标,而应该把步骤细化,每周都要有总结,每月都要有审查。长年累月,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样逐渐就能改革出点门道来了。
以上只是一点理论上的想法,离实践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难免不是纸上谈兵。真正的问题和经验,要靠今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去发现、去积累。就谈到这里吧。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在保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血色童心——《安妮日记》教学反思(网友来稿)
下一篇:
《孤独之旅》《故乡》《敬业与乐业》《雨说》《心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