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450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教师中心稿)
2.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_。
教学重、难点
二.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这是本诗教学重点之一。
2.重点之二是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深刻哲理,朗读的情感也就充沛了。
3.难点在于第三、六、七的内容理解,老师应讲深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臧(zang1)俯(fu3)践踏(jian4)删刈(yi4)憎恶(zeng1 wu4) 装饰(shi4) 泛(fan4)
2.解释下列词语: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鲁迅《自嘲》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溶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枯腐。”
(3)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人的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3.朗读、背诵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一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曾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顾问兼编委。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诗人曾说过:“诗中抒发的思想、爱憎之情,不仅只是我个人的,“这首诗”是以两个阶级、两个对立面的真实感情为出发点的。“全诗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歌颂了正义、打击了邪恶。
2.导语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我们曾学过许多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格律的,有自由的,可那几乎都是以抒情为主。“诗言志”,诗可抒情。可叙事,诗也能讲道理,发议论,这样的诗有人称之为哲理诗。诗中发表的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性的,是用诗的语言说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臧克家先生所写的(有的人》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学习这首诗,我们要理解诗中哲理性的深刻内涵以及铿锵有力的语句,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情的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或听诗歌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者的感情流露。)
2.提问: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讨论、明确:全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1节为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2节到第4节为第二部分。大意是:诅咒与赞美、鞭挞与褒扬交替使用,形成相互对比,而赞美、褒扬是主旋律,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5节到第7节为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对生死、荣辱、善恶、美丑议论的基础上,使诗意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容量加大了。
3提问第1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讨论、明确:“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间。(应启发学生,离开诗歌原句去解释“活”与“死”是不易领会诗人深刻含义的。)
4.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作了对比?
讨论、明确:(1)对“生”与“死”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以及所起的不同的社会作用进行对比。一种是高踞于人民头上的;另一种是甘愿做人民的牛马一(2)从两种人所得到不同后果进行对比。骑在人民头上,蓄意与人民为敌,终被打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3)从两种对人民大众截然不同的态度上作对比。欺压人民者,妄图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者,名字比尸首烂得更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甘为孺子牛者,为革命献出一切的人,革命人民永远继承他们的遗志、高举他们的旗帜前进。
展开全文阅读
这首诗从对生命的意义,对人民的态度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
5.提问:第2.3节诗里没出现鲁迅的名字、但我们一眼便可看出是在赞颂鲁迅的伟大精神,原因何在?
讨论、明确: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这二节中作者含蓄而形象地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因为本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同时“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让人马上想到鲁迅的诗:“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也让人们与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联系起来,因此虽诗中没出现鲁迅的名字,可让人一看便知是鲁迅的写照。鲁迅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鲁迅为了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四、小结
(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
这首短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含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诗包含着两种方面的内容。
在写作方面,这首诗也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在对比和对应中表现出深刻的哲理,这里所说的哲理,诗人并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语言来告知读者,而是运用形象性的诗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那种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动统治者和为人民俯首为“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义,从而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一第二、2、3题。
3.当堂达标题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组词。
1、臧( )藏( )2、憎( )噌( )C.恶()_()_()_D.藏()_()_
(二)试说说“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句的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二.背诵本诗。熟读〈自嘲》、《野草•题辞〉。
2.这首诗通过议论,给人讲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以什么形式怎么打动读者的。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背诵〈有的人〉这首诗,理解了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通过讨论还明确了对“活”与“死”的不同含义。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三、正课
1.背诵全诗
2.提问:这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是怎么评价鲁迅先生的。
讨论、明确:这一部分的诗歌主要用了连续反复的修辞方法。连续反复的修辞在这里起到了强调作用。“这一强调使这一首诗的诗意升华到赞颂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对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问:诗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
讨论、明确:第二部分。从不同方面举出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褒贬鲜明,引起人们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对应回答,强调了两种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4.提问:这首诗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感”具体,形象。如果诗的第二节改成:“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请说明理由。
讨论、明确:不行。这样做,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骑在人民头上”这典型动作,加上“我多伟大”这典型语言,二者连结起来,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这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5.提问:读读鲁迅的〈自嘲〉想想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两首诗中表现了怎样一种鲜明的态度。
讨论、明确:鲁迅活着的时候,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面对这一切鲁迅坦然处之,坚信自己的信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民大众的代言人,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鲁迅不屈不挠斗争着。鲁迅逝世后,反动派仍然是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而人民却敬他,爱他。可见在对待鲁迅的态度上,可以清楚地让人们感到斗争的激烈,这两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分明的爱憎。
6.提问:读读《野草•题辞》联系《有的人》谈谈对课文有否更深的体会。
讨论、明确: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反动统治阶级活着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死了还妄想不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把做人民公仆看作自己的最大光荣。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惟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和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时,他们不仅勤奋地为人民工作,而且甘愿做“野草”,期待着为扫除吃人旧世界的燎原大火的到来,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献出自己的一切。〈野草•题辞〉是鲁迅曾期待过的,这又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这里鲁迅以坚定的立场,对统治阶级反动本质,丑恶灵魂作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揭露;对于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的品质则作了高度的赞扬。的确,鲁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愿成为“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而那些反动派们,人类的渣滓,却“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也是公正的。创造历史的人民更具权威,人民是非分明。那些反动派们是人民的敌人;早已被历史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忠实并服务于人民的鲁迅,他的大名,永垂史册,受到人民的崇拜和敬爱。
展开余文
四、小结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首优秀短诗,自1949年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首诗的生命力如此强盛,究其原因应该是它对一个革命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普遍意义。是呀。人为什么活着?不同人生观,立场不同,就有两种看法。以鲁迅为代表的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革命者的人生观。与此相反,一切为自己,以别人——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作牺牲的人生观,都应当是为我们所唾弃的人生观。
《有的人》表面上并没有人生哲学的说教,这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判若天渊的爱憎让它隐了形。事实上当人们读到社会立刻想到这一点。这也是这首诗创作的高明。当然,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诗,最好也读一读鲁迅先生的《自嘲)诗和(野草•题辞)这倒不是因为(有的人》中化用了鲁迅的两个句子,更重要的是读读(自嘲)和(野草•题辞)让我们对(有的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即对诗的思想内容、引发耐人寻思的回味。真的,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M题。
2.当堂达标题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写出诗中化用《自嘲》《野草•题辞)的原句。豆.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d〕
(二)下边这篇散文(怀鲁迅》《郁达夫著),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基本上一致。看它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它的议论与《有的人》的议论有什么异同。”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几通电报,劳革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孩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东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的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A.zon1g zhang4 B.zeng1 ceng1C.e3 e4 wu4 恶心 恶人 厌恶 D.西藏 藏东西 zang4cang2(二)鲁迅先生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总有一天迸发,烧尽旧世界的一切污浊,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鲁迅为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1.《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野草•题辞》全文(二)前三段和最后一段是记叙、其余三段是议论。诗中的议论具体、生动、形象,本文的议论相比下就抽象多了。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有的人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马说(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回延安(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