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20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随笔:

随着教改意识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感到在教学设计上应体现新课标理念,突出老师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主动的思维活动,并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口语听读训练和语文感悟力训练。鉴与以上考虑和本单元单元训练内容,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上总体分为:整体感悟—探究研读—拓展延伸三大板块。另外还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强化记叙文文体的学习和听读训练。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

2、较完整的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次、句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习上的,家庭中的与人相处时的……,面对这些,你怎么办呢?其实,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需注意的:训诫(jiè) 迂回(yū) 啜泣(chuò) 纳罕(hăn)

         头晕目眩(yūn) 颤抖(chān)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字词积累> 

三、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2、 故事发生的时间? 

3、 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 

4、 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5、 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6、 “我”为什么不下来? 

7、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四、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时将全文分为两部分:①冒险。②脱险。 

    要求:①尽量完整。②详细得当。③生动具体。 

    在复述过程中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 

    <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进行口语训练。2、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特点。3、熟悉文章内容,为研讨主旨作准备。本环节参与复述的学生有限,其他学生可通过听复述和找毛病,作补充的方式来参与> 

五、主旨研讨: 

①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②“我”在走下仅几米高的悬崖后,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③结合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④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主旨研讨上,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 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 

    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 

    <本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力> 

二、 多角度阅读,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对于复杂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学会

多的从一篇文章中获得知识和感悟。> 

三、讨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这个环节主要是强调文章主旨以及学以至用> 

四、补充阅读:读课后汪国真的小诗,谈谈你的理解、感悟。

<本环节是扩展阅读> 

五、作业:小作文: 

由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得到一个经验,感悟一条哲理,你有这样

经历吗?写一写你的故事。 

反思:

本课完成较好的任务: 

1、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2、对记叙文六要素及记叙顺序的强调。 

3、精彩赏析环节学生参与性强,思维灵活活动。 

4、本课中对学生口语训练基本到位。 

5、拓展题确实使学生得到开拓。 

出现的缺点和问题: 

1、复述环节参与学生有限,而且复述中总有遗漏。 

2、在课时安排把握上比较困难,由于学生积极性太高,在两课时

   内完不成任务。 

3、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刻、准确。 

4、拓展作业很受学生语言和写作水平的限制,不够理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还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语文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我们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了所学知识的扎实牢固,在注重学生动笔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动口能力。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走一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蜡烛(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