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1012  
标签:备课资料
《况钟传》命二子给侍句中二子何指(教师中心稿)
《况钟传》“命二子给侍”句中“二子”何指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吴俊发

最近让学生做了一套从网上下载的高考模拟题,其中的文言文段选自明史《况钟传》。

     该文言文试题中有一道题设置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继续留任,但朝廷并未批准,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其他的苏州知府比不上况钟。

依据原文,C、D两项均有明显错误。C项中“命二子给侍”并非“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而是“在平思忠来家做客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亲自服侍平思忠”。D项中老百姓请求留任的要求都得到朝庭批准。第一次是“丁母忧”,“诏起复”,就是皇帝下诏书起用恢复职务。第二次是秩满当迁时,老百姓向监察御史请愿,“诏进三品俸,仍视府事”。即仍然管理苏州府的事务。

但网上这份试题的命题却人把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列为D项,认为C项是正确的。

从编题的人最后所附的译文来看,也把“命二子给侍”译为“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明命题人已误解了原文。

我们先看原文有关段落。“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查“给侍”一词,《辞源》上有“给使”,是“服事,供人差遣”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事平思忠,供平思忠差遣。所以后面况钟解释说“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意思是“不是我家里没有仆人奴役,我是想借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你的恩情”。可见,况钟请平思忠到他家做客,为了表示对平思忠的尊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候平思忠,供平思忠差遣。这是一种待客的礼节。

如果把“命二子给侍”理解成“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就于理不通了。如果况钟让平思忠的儿子到自己属下做官,就不符合下面的语境,“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平思忠从来没有因为老交情去求况钟”。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到况钟的衙门去做小吏。以况钟的清廉,也不会让恩人儿子到自己的属下做事。一个不走“后门”,一个不开“后门”,所以“人两贤之”。就是人们才认为他们两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有人说,那是让平思忠的儿子到自己家里做仆人,那更不可以。人家平思忠再说也做过官,即使家贫,也没有到让自己的儿子做仆人的地步。况钟如果让平思忠的儿子给自己做仆人,就不近人情,就不是报恩,而是污辱别人了。还有人理解成况钟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属下干事,就更荒唐了。古人做官有严格的回避制度,不许官员在本乡做官,更不许父子、兄弟在同一部门做官。

我在网上查一下,用况钟传做文言文试题材料的还真不少。当然大部分理解是正确的。就是把“命二子给侍”译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服侍平思忠”。但仍有不少试题误译。所以专文指出,以期引起注意。

标签:备课资料 况钟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官治”和官长职业化(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我化了你你化了我(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