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60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师中心稿)
端午日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了解湘西人民端午节习俗,感受其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 点:
(1)分析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及运用
教学难点:
(1)、龙舟活动的模拟组织
(2)对捉鸭子的场景的想象及其场景的语言描述
教具安排:多媒体、朗读磁带
教 时:一排教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俗的国家,而这些民俗文化正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
同学们发言(多媒体显现有关传统节日的画面和片段)
2.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来历吗?
明确: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
板书:端午日 沈从文
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近三百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萧萧》、《丈夫》。另有小说、散文三十余部及长篇小说《长河》等。
二、整体感知
1、沈老给我们展示了多彩的湘西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 (投影1)
(1)、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播放课文朗诵磁带)
2、刚才听了朗读,下面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章节来读一下。
明确:(以龙舟竞渡、捉鸭子为主。)
请其他同学注意生字词,并圈画出来。
提问:让同学自己找出较难的词语
明确:茶峒 dòng 擂鼓 鹳ɡuàn 呐(nà)喊
泅qiú水 shù (戍)军
3、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⑤追鸭子等。)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穿新衣、包粽子。不同的是:还要煮鸡蛋、挂蒲包、洗澡等。
第三问:明确:端午日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其中最吸引你的是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三、再现场景、人本对话
今天龙舟竞赛委员会想我们邀请,我们班有幸代表学校参加这次活动,并派出两只代表队,下面请两只代表队上场,把场景向我们同学预现一下
老师事先准备:
①、教具准备( 两条长凳作为龙舟,两个小盆作为鼓,两个盆作为锣)
②、人员准备(分成南北两组,分别各派领队一名,由他们带领5到8名队员训练龙舟比赛的情况)。
请两名领队带领同学上来再现一下比赛的场景。
请其他同学认真思考一下,提醒:
哪一队同学表演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你能提一些宝贵意见吗?
赛后点评:
(1)选角色(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
明确:桨手身体结实、手脚伶俐(投影2)
(2:活动过程:3---5名选手骑坐在板凳上,前面一人敲鼓,一人带头,一人敲锣。带头的挥动旗帜开始,敲鼓调节桨手划船快慢,桨手作出动作,锣声表示动作停止。
明确:让同学用语言描述刚才的表演过程,尤其是对他们的动作的描述,以及各角色的协调情况。和作者的描写对比,得出:
桨 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 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 调理(投影3)
学生表演存在的问题可能有:
1、各桨手的动作不一致。(影响船的速度)
2、各角色之间的配合不协调。(提出哪角色重要)
分析明确:要取得成功,各角色都很重要,他们之间必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因此,联想:我们国家、我们班级好比一艘行驶的龙船,每个人在船上担任不同的角色,要想领先在前,必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板书: 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投影4)
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刚才的活动:紧张、刺激、热闹……
刚才同学们表演和描叙的很好,文章中有“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情形。”这一句话是不是多余的或这句话与主题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明确:《岳飞传》中梁红玉亲自敲鼓,在黄天荡老鹳河中抗击金兵,此场水战使得金兵元气大伤。目的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紧张、刺激、热闹的场面。
此句中我们以前就学过这种手法,你能分析一下这种写法的特点吗?并举个例子!
明确:联想,两者之间存在相似点
如本句中的鼓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展开全文阅读
例: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想到街灯,由街灯联想到明星。(或由植物想到人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赛龙舟的紧张、刺激、热闹场面,吸引了大家,其实热闹不仅这些?(捉鸭子)。
师:如果你是在现场,你面前就有一群绿头长颈肥鸭,那你会怎么捉了,思考一下,你能用语言描绘出来吗?
生1:……
生2:……
五、情景对话
师:今天中央电台的记者也来到了我们的活动现场,有请他们。
小记者:今天你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作为观众你有什么感想?有何感受?
生1:……:
小记者:这一次你作为龙船上的运动员你有什么感想?有何感受?
生2:……
小记者:你是这次活动的举办者请问你有什么感想?有何感受?
六、布置作业
4月8日是我们当地的庙会,请你描写庙会中热闹的一角。
附:板书设计
端午节
沈从文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