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58  
标签:教学论文
诗歌鉴赏要打破常规思维(网友来稿)
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焦建群

      在理解欣赏诗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某个作家的流派特点,创作风格,语言特色,个人经历,而不顾实际情况去理解该作家的作品;或套用某种常规模式机械理解诗歌,陷入常规思维的误区。如见到苏轼就一定想到他的“豪放”,高唱“大江东去”,见到杜甫就一定想到他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国破山河在”,见到陶渊明就一定想到他的远离尘世,“采菊东篱下”,见到李清照就一定想到她的婉约凄惨“怎一个愁字了得”。见到景色优美,一定是心情舒畅,见到“悲”“恨”“愁”“怅”就一定是感伤孤独,去国怀乡。用贴标签的方法去欣赏诗歌,往往容易出错。

      (一)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分析其思想内容。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是非常有名的宋词大家,学生一定知道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学生在欣赏着这首词是会根据他的一贯风格,判断为表现不受约束,超脱尘世的豪放之作。其实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众体兼长,经历复杂,感情丰富,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爽,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缠绵低吟。也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消极遁世。这首词诗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想象奇特,感情真挚动人。丝毫没有“大江东去”豪放特色。

      (二)欣赏下面一首诗,分析其思想内容。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传统上多认为杜甫生活困难,颠沛流离,衣食困难,而又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本诗虽然有“思归”“孤”“落日”“秋风”,等字眼,也确实是在漂泊迁徙,处于困境当中。但是,作者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渴望被重用。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全诗表现了怀才被弃,得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绪。

      (三)欣赏下面一首诗,分析其思想内容。

      读山海经

      陶 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田园诗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历来被人们所称道,他的作品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对官场的厌恶。这首诗借对古代神话中身死而精神不灭的神话人物的吟咏而歌颂一种忠臣烈士生死以之的猛志奇节, 一种不因存亡夭降

      心辱志的不悔之心。一改平和恬淡的风格,是典型的金刚怒目式。

      作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历是曲折不一的,感情是生动多变的,创作是多彩多姿的,风格是灵活多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作家的感情是不同的。作家会对丰富的生活发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不能拘泥于作家的主要创风格,看其一不及其余。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要能够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鉴赏诗歌。挣脱常规束缚,准确理解诗歌。

      地址 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42号

      邮编 450041

      电话13526772739

      作者邮箱: jiaojianqun2004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诗歌鉴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义风千古”五人墓碑记(网友来稿)
下一篇:蝼蚁壮歌(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