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09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诗情画意学文言
诗情画意学文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一中 430200 赵孝云 吴龙云
QQ号:358900743
Zhao19581219@163.com
(赵孝云,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02年江夏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中语会会员。
1977年1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3年4月开始在襄樊市保康县一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自1998年开始参加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多次获省级优秀评卷教师。1997年~2001年连续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并承担襄樊市高中语文复习命题研究工作;2001年9月以“拔尖人才”从襄樊市保康一中调入武汉市江夏区一中,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班主任。先后做了8位青年教师导师,并担任过语文备课组长、语文教科研组长。2001年10月后参加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考试语文命题工作5次,获二等奖两次、一等奖两次。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40多篇,多篇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
吴龙云,女,武汉市江夏一中教师,江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2001年参加工作,有论文获国家德育中心论文二等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一一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说到底语文就是生活,它是对人们生活的艺术再现,语文和生活他们的外延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语文的元素也同样是丰富的。比如嬉笑怒骂是生活,在文学里面也有相应的表现。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表现得如此的紧密,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 利用学生的特长,激发学习的热度
记得我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古文的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于是我反复的思考,想找课文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的连接点,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随便到班上转转我看到班上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在安静的素描,于是我的灵感打开了,下课的教室这么吵,他却在素描,我何不抓住这个契机?《兰亭集序》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特别是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于是布置下去,先让他们自己预习,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根据书上提供的资料画一幅画,同学们都很兴奋,纷纷拿笔挥舞起来。我趁机说“明天上课前请画得较好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要求是尽量逼真。”,第二天上课我提前到教室,看着学生丰富多彩的“得意”的画作,有的学生甚至根据自己的想象配上了对白,我笑了,对他们的作品,我尽量少提意见,但我也指出不足的地方,争取和课文的内容相符合,甚至一草一木怎么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我都一一强调,我请一个绘画稍好的学生上讲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们都议论纷纷,我又强调,与课文内容比较,对她(胡玥)的绘画作品作出评价,同学们都说好,我又问好在哪,要求用课文的内容描述,同学们一一回答,并又加以评点,特别难以绘画表述之处我和学生们一起解决。如学生画中的竹子安排的地方与“映带左右”不符合,可是学生很少发现瑕疵,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读课文,对“映带左右”进行解释,讨论过后学生明白了:“映”是“映衬”,“带”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环绕,围绕”的意思。“左右”是什么的“左右”呢?于是找到了第一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左右”是兰亭的左右(周围)”于是我们将竹子“搬”到亭子的周围,趁机又问“山上树木很多,作者为何只写竹子?”学生们又讨论开了,有的想到了“岁寒四友”,有的想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又笑了,在画与文的结合中我们找到了对古人的敬仰,精神上受到了的洗涤,同时对古文的畏惧也淡了,在图画的引导下,我和学生一起激情地背诵着……
二、 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兰亭集序》为例,文中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景中胜景,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信可乐也”的境界,可是第二段有一个字与这种“乐”不相符合,请学生去找一找,学生迅速地读课文并且很快就找到了“痛”字,我问“面对如此美景,作者痛什么?”要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我让他们默读课文。
在几分钟的思考与讨论后,学生们发现了关键所在,纷纷说到:“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原来是在痛时间的流逝之匆匆,感叹生命的有限。
“痛”字该如何解释呢?下面同学们议论开了:
“痛苦、痛惜、珍惜……”
我们根据上下文再读“哦,是痛惜时间。”
一切已经在一思一答中见晓了,于是我又和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情感,我又调动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于文本理解更生活化。
终于在热情的回忆生活中将《兰亭集序》全文的情感一一分解。最后,我们根据黑板上的图画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总的来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能让学生动手,动情展示自我,感悟时光,感悟生命,诗情画意学习了文言文的一些知识,这篇课文的教学给他们的印象,特别是他们的绘画作品,他们的个件展示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诗情画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旷达入诗,质朴自然——苏轼《初到黄州》赏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