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81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十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学习重点:

1、着重领会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方法。

2、使学生充满自豪感、自信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913年“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三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丧。1934年与伪滿州国达成通车通邮方案,实际上是承认了伪滿州国。但是,日本并没有停止要占领全中国的野心。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的形势下,反动政府为了开脱罪责,利用宣传喉舌,大肆宣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这种散播悲观失望情绪,混淆黑白,把亡国的责任推委给一般老百姓的论调,是极其有害的,鲁迅先生就在“九·一八”三周年之际,写作本文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和揭露。

本文批驳的是一种悲观论调,批驳的要害是“以偏概全”,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驳论文就是批驳对方的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均是为了驳论点。要寻找突破口,找到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三。

二、结构提纲

(一)【1、2】提示对方的论点与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二)【3、4、5】从批驳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指出悲观论者早已丧失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是发展着“自欺力”)

(三)【6、7、8】摆出另一方面的论据,证明正确的论点,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只是一部分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四)【9】作出结论(指出要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有无,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内容研讨

1、本文开头的两段话,提示对方的什么谬误观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有讽刺意味?

对方的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①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②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国联③现在既不自夸,也不信国联,改为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最富讽刺意味的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2、本文反复承认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反复承认是“事实”,后文就根据这些事实提示悲观论者,早就失去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发展自欺力。进而指出这些事实是部分事实。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的中国人在,斥责了对方的论点。

3、悲观论者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是如何论述的?

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就是没有相信过自己”这只能是一种他信力——依赖听信于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他信力”戳穿了反动政府的卖国嘴脸,作了深刻地讽刺和无情的嘲笑。

鲁迅接着指出,若是失掉他信力之后“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路”,但统治者既然背离人民,与人民大众为敌,就必然是孤独无力的,必然更加发展起自欺欺人的一套,那便是求神拜佛了。他们妄图用它来笼罩一切,毒害广大人民的思想,瓦解人民的抗争斗志,这麻醉药自有它不可道破的妙用。

4、鲁迅先生为何写“中国的脊梁”?为何反复强调?

鲁迅先生写“中国的脊梁”是为了树起“中国的脊梁”形象,反驳敌方论点①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②强调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巨大作用③说明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都能代表我们的民族。

5、鲁迅先生如何正面论述的?

鲁迅先生从正面树起了“中国的脊梁”这个崇高形象,证明“我们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于是文章就转为从正面进行讴歌满怀自信力的中国民众,他们是和封建“帝王将相”对立的,虽然是被歪曲了的封建社会的“正史”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鲁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以排比的句式、简洁的文字、记载下了他们的历史功勋。

归纳: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对如何识破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掌握事物的本质作了深刻总结。

附板书:

                     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

    信地信物╱            ↙

信国联|——→失掉自信力

  求神拜佛╲            ↖   埋头苦干

                    中国的脊梁{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信地信物

            信国联

           求神拜佛

            ↓

          失掉自信力

                ↗             ↖

 早已失掉自信力                    埋头苦干


展开全文阅读
 曾经有过他信力                    拼命硬干 

 正在发展自欺力                    为民请命

   (直接反驳)                      舍身求法

                              (间接反驳——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知识分子;

“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

“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这些人原先多是处于一定的官位,而后则遭贬或罢职。

“舍身求法的人”指殴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二、布置作业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下一篇: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