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51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必修一〗
〖原创〗《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
〖作者/会员名〗扶摇仙子1234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
专题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中外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悟人生”选择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人生话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情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设计未来”从未来层面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进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青春成长中,需要有陪伴自己成长的心灵挚友和精神家园,“积累与运用”安排寻找青春经典的课外阅读活动,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尽早拥有一本或一组“青春经典”,从而为自己的青春生命添加“智慧软件”。
教学实施
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教材分析:
“吟诵青春”是一组中外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朗诵”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通过活动体验,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 加强情感体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怀。
2.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诗歌。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时数:4
教学过程:
《沁园春•长沙》
一、 导语。
历代文人笔下的秋或悲凉,或凄清,各有不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乡愁),而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浓郁的秋色,喷射出如火的激情和远大的抱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 诵读。
1. 指名朗读。
2. 范读。
三、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让学生带问题朗读全文。
明确脉络: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2. 深入分析,体悟揣摩。
上片:前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写了哪些景物?顺序如何?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交待了时间、地点。远近高低。染、争、击、翔、竞、遍、透。注意词的“一字领”的用法。
下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最后三句有何作用?
有志青年的革命活动。进一步强化同学们意气风发,奋勇拼搏的形象。“到中流击水”,初用“向中流击水”。“向”表示有搏击浪涛的豪情壮志,而“到”除这层意思外,还能体现出确实征服了滔滔江水的英雄气概。
四、 体验交流。
要求:反复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壮志豪情,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加强感受。
五、 活动体验
围绕《沁园春•长沙》的内容,搜集、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这首词。
《致青年公民》
一、 导语。
建国初期,正是中华大地百废待兴的时期,需要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战斗,为此,诗人于1955年写下了这首政治抒情诗,号召青年一代以火样的激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现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样也需要我们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战斗,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做?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1节点明了题旨,青年人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祖国、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2、3节号召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表明了全诗的主旨。
第4至6节,诗人从未来、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结尾,从祖国和自我的角度提醒青年人明白:祖国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给祖国贡献的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光辉越广阔。
三、 分析鉴赏:
明确写作特点: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章节铿锵,节奏分明;感情真挚而浓烈。
四、 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五、 学生质疑,师生交流。
《相信未来》
一、 导语。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第4节: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三、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展开全文阅读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四、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五、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六、学生质疑,师生交流
《六月,我们看海去》
一、 导语。
青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季节,任何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一个心中的梦,并且要为自己的梦去探索,用热情拥抱梦想,用乐观迎接困难,用真情回应世界,用自信奔向明天。 《六月,我们看海去》就是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对“追梦季节的青年人”的一个真实写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范读,学生思考并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
现实――想像
三、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1. 象征手法的运用:大海-理想。作者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壮阔。在海边可以与沙滩对话,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可以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这里是光明的所在,是充满诱惑的地方,是创业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实现人格价值的地方。
2. 比喻手法的运用。
3. 新辞赋体的诗句形式。
句子较长,组织严密整齐,并重视诗行大体上的对应。采用铺陈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以达到雄浑、热烈、澎湃的效果。
四、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六、 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第二板块:体悟人生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时数:3
教学过程:
《十八岁和其他》
一、 导语。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二、 阅读、讨论、交流。
国庆放假前布置:与父母共同阅读《十八岁和其他》,可以与父母面对面探讨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探究文本意义;也可以书信的方式与父母展开对话交流,互通阅读感受。
三、 写出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全班交流。
《我的四季》
一、 导语。
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泰戈尔有两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今天我们来看看张洁对人生的诠释。
二、 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 带问题速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结构。
问题1:本文以“我的四季”为题有何深意? 双关
问题2:文章的行文脉络如何?
春耕春种 夏季管理 秋季收获 冬季享乐、反思
四、 活动体验
本文中有不少语句富有生活哲理,可以引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感想。
1. 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 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全力以赴。
3.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4. 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五、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人生四季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播种,不辞辛劳的浇灌,无怨无悔的收获,冷静的检点。
我们要把握人生四季,无论困难挫折都要从容品味。
江苏省姜堰中学 周建文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向青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下一篇: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