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83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教学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催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催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的发动者及其追随者。《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讲述的是法西斯阵营中一个为之卖命的小伤兵的故事,小伤兵的遭遇又会怎样?

一、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

1、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

2、伯尔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声讨战争,体现正气和德意志精神,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

3、早期小说主要取材于二战,形式和风格上受海明威和德国“废墟文学”影响。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那娜勃罗姆》等。

4、擅长运用内心独白、回忆和联想等手法。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而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大量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派手法。

二、解题: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后来,希腊人立碑以示纪念,碑上的铭文是:“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小说的标题是铭文的起句,伤兵按美术老师要求用六种字体将铭文写到黑板上。

三、文本研习

1、弄清要素、梳理情节

时间:盟军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断

主人公:“我”,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参军三个月,现在成了伤兵。

情节:

开端(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

“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医院——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

发展(“这一切都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读书八年的母校,也想弄清楚自己的伤势如何;

高潮、结局(“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46—§53):

“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从前读书的教室。最终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2、小说用第一人称周围的环境和所发生的事件均从主人公“我”的角度来观察和叙述。小说不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重在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在疼痛和胡思乱想中,“我”一直想弄清楚的两个问题是:

①、现在是不是在母校 ?过道的摆设、一只香蕉上的涂痕、美术教室的布置 、门上的十字架、黑板上我的手迹

②、到底受了什么伤?发高烧、浑身疼,打针、感官无知觉,两次叫喊,胳膊、腿不能动,失去双臂和右腿

③、“我”一直想弄清的问题是小说的悬念,这样设置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伤在何处?为什么会有点神志不清?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了强烈震撼,作品的主题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3、为什么小说反复对学校走廊上布置的艺术作品描述?

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校成了战地医院,原来的学生成了伤兵,反复描写学校的艺术环境,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反差。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4、小说的主题:、

通过“我”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了被迫充当炮灰的德国青年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教育,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

四、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

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

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

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4、从而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

1、主题:

这篇小说和《一个人的遭遇》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现场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2、人物:

“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

  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我”为法西斯卖命,却不知道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原因,而索科洛夫却不是的。对遭遇的不幸,“我” 比较麻木,而索科洛夫则是悲伤的。

 “我”受了欺骗,没能认识法西斯的侵略本质。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

作者:陶蓓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流浪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下一篇:《六国论》教案5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