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8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案5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体验残疾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及残疾人家人内心的悲苦。

2.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

3.熟读课文,揣摩恳切、深沉的浯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设想]

1.地坛是北京的一处古迹。《我与地坛》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亡的写景状物、模山范水的纪游作品。地坛对作家来说,已不是—般的人文景观,他已进入到作家生活之中,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作家进入了地坛,地坛成为作家栖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只有努力探究作者与地坛在作者情感思路引导下的深层联系,才能把握本文的主旨。

2.此外,从内容上看,《我与地坛》有两条线,其——是作家与地坛的那种非同寻常的亲情关系;另一条则是作家对地坛生活场景中的几个人物的观察、描写和思索。

3.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整体思路。

第二课时:理清局部思路,体会本文写法特点,加深理解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通过层次结构的分析把握文章总体思路

二、领会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背景简介,导入课文。

史铁生,北京市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文革叶,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朋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批合欢树》等。

二、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基本要求。

三、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阅读,教师可适当选择乐曲配乐,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1.自主阅读,教师作个别指导。

2.集体讨论,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说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提问:文中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个别提问,明确:

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青春韶华,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地坛由此而成了作者生命的组成部分,作者在几处景物描写中深情地抒发了这种人与对象物我不分的情境,如诗如歌,专情、美丽、伤感而又带禅意。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喻含对生命的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而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与园中的景物相应。

教师总结:

对这篇自读课文,重在赏析。作者本文的首要线索是“我和地坛”,即命运受到重创之后,作者面对地坛的思考。告诉大家本文还有一条线索,请回去之后仔细阅读后文,并将此线索提炼出来。

布置作业:    

1.通读全文,领会作者情感。

2.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字里行间体现出你的情感(或喜爱或哀伤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通过继续分析课文内容,领会散文的创作方法。

二、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导人本课。

二、体会文章的第二条线索。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明确:

作者回忆母亲,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母亲担心儿子寻短见,担心儿子没出路。儿子摇了轮椅上地坛,她总是失神地呆呆地在门口站老半天。儿子在园子里呆久了,母亲不放心,就到园子里去找,偌大一个园子,转来转去,心里是多么焦灼。作者痛感自己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她的母爱沉深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忍的、伟大的。

作者最为痛惜的是母亲早逝,仅仅活了四十九岁,再看不到儿子的出息了。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为母亲也是一个动机,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发表作品的一天,没有看到儿子作品获奖的…天,未能分享儿子的快乐。作者对母亲的悼念真是魂牵梦绕,痛彻心肺。

思考: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在写散文方面的技巧呢?

同学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1.回忆漫长岁月的日常生活要理出一条思路来。“我与地坛”这个题目,设身处地想,很难写。时间跨度十五年之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从写起?从课文节选的两个部分看,先写自己,再写母亲。作者写自己那一部分,以“我”残疾了双腿之后对生命的思考为线索,而将地坛的环境描写分散挂在这条线上。既紧扣题目又显示了生命的历程。写母亲那一部分。则由“我”这一部分派生出来:“我”上地坛,母亲“送”;“我”在地坛,母亲的“忧”、“找”、“送”、“忧”、“找”,写尽母亲的悲苦与操劳。

2.写作.既可以反映客观世界,也可以表现内心世界。

3.散文应注重语言的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现力。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题。

2.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续写成——篇完整的文章,续写部分不少于600字。

前  路

坐在京杭直达快车上。蒙咙地以为总在向北走。车过天津后,适逢供应地图册,就买了一本翻阅起来,方知道路并非向北,而是走的正西北,再掉转头来看看过来的路,原来已经转了三个大弯,杭沪一段是向东北走的,沪宁一段几乎向西,只有南京到天津这一段才是大体向北的。

这不禁使我浮想联翩;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亡人逸事》教案5
下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5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