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19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讲评试题课教案
讲评试题课教案
执教班级:高一年级05-6班 教师: 蒙 黎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
2、广告词的写法。
3、语言表达能力考查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进行解题。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启法诱导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重点题目之一。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这次月考的答卷上看,诗歌鉴赏题对众多的同学而言都觉得有点难。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1、提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如何?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明确:了解作者;理解题意;抓住意象;表达情感;表现手法等。
2、分析《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1)联系已学知识,让学生介绍作者,老师归纳。
明确:学过孟诗的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等。知道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解题:师生互动讨论、归纳。
明确:题:写。如:题字、题诗。义公:是位僧人。禅房:僧人坐禅用的房子。即孟给义公的禅房题诗。由此可理解这是一首题赞,也是一首山水诗。
(3)学生品读诗歌,提疑:A、找出写禅房背景的词、句;B、诗中由哪些意象构成一幅“山林晚景图”?C、表现诗歌主题的诗句。分组讨论、归纳,选出代表分别回答问题。
明确:首联:交待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林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颔联、颈联:写禅房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是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披洒,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山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会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胸怀。尾联:诗人没有直明道破,却巧用佛家语。“莲花”即“青莲”,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由此可见,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足以看见他具有佛眼一样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本诗的主题。
(4)学生概括回答题目的要求。
明确: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绘了一幅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以表达作者闲适和隐逸情怀。
(5)表现手法: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典雅,潇洒物外。
二、语言运用创新题,拟写广告词、串台词等纷纷闪亮登场,成为高考试卷的一大看点。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简明、连贯、得体考点的要求。据此可以预测,今后高考仍可能会出现这一新题型。那么掌握广告词的写作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广告?广告的分类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广告一般是用来推广介绍某一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其品牌、特征及其功能,从而消费该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广告分类: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它是指不是以收费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
2、了解广告词的特点。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A主题目鲜明,目的明确;B、形式新颖活泼;C、语言新鲜,有吸引力;D、态度真诚。
3、师生讨论编拟广告词的方法技巧并归纳:A、语言质朴。就是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拟制公益广告词。B、多用修辞。运用对偶、设问、对比、比喻等修辞,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还可以运用仿拟名句、押韵、化用歌词、谐音、比拟、反复、起兴、改编熟语等。
4、学生写作练习:
例句参考:对偶、双关:“有限”的收费,“无限”的服务。
展开全文阅读
对比:固定的待遇,移动的享受。
押韵:固定中移动,任凭你使用;灵通灵通,用得轻松。
比喻:使用小灵通,消息快如风。
三、整合句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查能力层级为D。
提问: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如何?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明确:①、根据语境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②、弄清本段话的体裁(描写、记叙、议论、说明)。
③、依照各类文体要求,进行总体把握。
④、按照句间的关系,进行排序。
学生出示习题参考答案。
四、课堂小结。
2006年10月11日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讲评试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
下一篇:
想北平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