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2135
标签:
备课资料
托物咏怀,自抒幽情——李清照《鹧鸪天》赏读(网友来稿)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晚年遭兵火战乱,夫死国灭,境遇孤苦。南渡前的词作多写儿女相思离别,南渡后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词作善用白描手法,刻画细腻,语言清丽,感情色彩浓烈。
这首咏桂词《鹧鸪天》托物咏怀,表面上为桂花鸣不平,实是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的上片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桂有金桂、银桂、丹桂三种,常生于深山之中,以秋天开花者居多,香味浓郁。作为观赏类花卉,色彩艳丽是重要前提。词作开篇二句正面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暗”“淡”“轻”分别表现桂花暗黄、淡黄、轻黄的多样色泽,表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艳丽娇媚的色彩取悦于人。“体性柔”,言桂花虽则色泽暗淡,却有着柔情温雅的体性。接着盛赞桂花之“香”。敏感的词人体悟到了桂树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芳香播洒人间的特点。由此转入议论:“何须……自是……”浅碧、深红堪称美妙夺目的色彩,令人赏心怡情的了。但对桂树来说,这些美妙的色彩是无须添加的。因桂之温雅体性、浓郁馨香,足可令其成为第一流的名花,花色暗淡一点又何妨呢?这里表现出李清照敏锐而独特的审美观,她看重桂花内在的馨香,而将外在的色泽放在其次。“何须”二字表明她特别推崇色淡迹远而香浓的桂花。
词的下片侧面表现桂花的色泽与馨香。先以梅、菊反衬:“梅定妒,菊应羞。”在历代诗客骚人眼里,姿容秀丽、仪态万千的梅花是傲雪怒放的报春使者,是众人争相咏赞的对象。象征隐逸者的菊花独放深秋,幽香袭人。作者一生酷爱梅花,对菊花也颇为称许。可是,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梅花忍不住心生忌妒,菊花也不由得掩面含羞,自叹弗如。于是,作者得出结论说桂花“画栏开处冠中秋”,盛赞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无愧为花中之冠了。在对比反衬的基础上,作者为桂花不受重视的遭遇鸣不平:“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楚国大夫屈原。他在《离骚》中多列奇花异卉,用以盛赞君子修身养性之嘉行懿德,唯独不收桂花在其文。作者觉得屈原不收桂花入《离骚》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愤然地批评屈原,说他情思不足,才如此委屈了桂花。
全词以赞誉桂花是“冠中秋”的“花中第一流”为主旨,紧扣桂花的色泽与馨香行文,正面描绘与侧面反衬相结合,借物抒怀,既为桂花的遭遇鸣不平,又抒写自己的一腔幽情。
【训练】
1、这首词的词牌是 。
2、词的上片盛赞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从首二句对桂花的正面描绘来看,这是由于桂花具有 的特点,下片中的“骚人” 是指 ,其《离骚》中多以香花作喻,却独不见收桂花。
3、试结合词中桂花的形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1、鹧鸪天 2、色泽暗淡、芳香浓郁;屈原 3、词人以浅碧深红的群花与桂花对比,以傲雪怒放的梅花、深秋独放的菊花作桂花的反衬,突出桂花形迹远山、色泽暗淡而馨香浓郁的形象特点,寄寓词人注重内在品性修养却不被人注目重视的淡淡幽怨的情怀。
【本文刊于2006年月日《语文学习报》语文八年级版2006—2007学年第3期,总第64期。】
周志恩,湖南永州八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校文学社《方舟》杂志主编,校报《学苑翠竹》主编。10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文史知识》《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天地》《语文知识》《语文世界》《湖南教育》《湖南教育研究》《湖南教育报》《初中生》《学习报》《快乐阅读》《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学习报》《考试报》《中学语文报》《作文报》《作文指导报》《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新语文活页》《中学生导报》等报刊发表、获奖。参编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等出版的教学教研图书9部,分别任编委、副主编。指导50余篇学生作文在《起跑线》《作文与考试》《作文周刊》《高中生》《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语文学习报》《现代教育报•考试周刊》《考试报》《青少年作家》《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新语文活页》《出彩作文》《作文指导报》等报刊发表、获奖。
联系地址:湖南永州八中 邮政编码:425000
联系电话:13974623226 E-mail:hnyzbzzhouzhien@126.com
作者邮箱: hnyzyexiao@163.com
标签:
备课资料
托物咏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
<木兰诗>中互文修辞手法对刻划人物的作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