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186  
标签:教师随笔
_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师中心稿)
书博鸡者事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嗛(xián,怀恨)守,即诬守纳己赇(qiú,贿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chǐ,剥夺)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轻视     B.将按郡至袁             按:巡视

      C.遮豪民于道         遮:遮盖     D.冒使君,杖汝,法也     冒:冒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诚丈夫  若所为诚快   B.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

      C.日暮,至豪民第门   第为上者不能察   D.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若为民不自谨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博鸡者见义勇为、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  ②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③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   ④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⑤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    ⑥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欲扬先抑,开篇交代博鸡者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反衬。

      B.高启是明初诗文大家。本文塑造了博鸡者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游侠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行动及细节描写,使博鸡者的形象生动突出,使得他的任侠好斗、有勇有谋的思想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C.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博鸡者,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个人的褒贬,而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社会核心和政治高层,揭露了元代社会权贵专横、豪民肆虐的黑暗现实,反映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D.作者在篇末的评论中,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分别评述了袁守、臧使者和为上者,其中暗含对当政者的讽谏之旨。这种篇末点评的写法深受司马迁史传笔法的影响。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2分)译文:                                 

      (2)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3分)译文:                               

      (3)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4分)译文:             

      
标签:教师随笔 _高考文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_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七)(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