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9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两组图片》教案11
《图片两组》教案
作者:紫陌垂杨
图片两组
[学习目标]
1、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准确解读图片内容,掌握鉴赏图片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 情感目标:通过图片,辅佐以影片、文字资料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启发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
[学习方法] 活动体验式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1、 幻灯片展示南京大屠杀图片,直面战争的残酷,感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
2、 问题导入: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这些图片留给你的印象。
(残酷、死亡、杀戮、尸体、爆炸、警报、哭喊、鲜血……这样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词语)
(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这样两个字:战争。战争是人类的悲剧,战争是统治者的游戏,战争更是硝烟弥漫下的毁灭。)
3、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怎么会对战争有如此清晰的认识?(电影、电视、书籍……),为什么呢?(直观、形象、传神)
4、 我们看电视、电影时常会把那些令我们感动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脑海中,这就形成了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片两组》,从那些瞬间的定格中,更加直观、形象地来聆听历史的话外之音,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来了解战争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战争之后又留给了我们怎样深远地思考。
5、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适当介绍)
二、初感图片--分组讨论,读懂图片:
请大家认真欣赏这四幅图片,并请几位学生谈谈你从图片中读到了什么内容。
请大家自由分成小组,根据自己刚才的认识,从第一组图片中选择一幅最能抓住你心灵的图片,结合课文中文字提示和幻灯片提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作好记录,整理出一段对图片的描述性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说词)。(大家在读图时也要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作为读图的背景知识,可以通过你们平时在电视、电影和历史课本上学到的有关战争的知识来帮助阅读这些图片,相信大家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一定能读懂这些图片。)
第一幅:
时间地点,1937年8月28日下午上海火车南站
提示:分析时应注意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孩子的表情
(图片中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在无助地哭号,在他身后是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瓦砾堆和废弃的车轨。)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半个多世纪前一张由黄皮肤的摄影记者拍下的照片,竟然使得大洋彼岸的亿万美国人潸然泪下,原照片有这样的说明:"美国人不大注意日本人蜂拥入侵中国,不大注意吊眼睛民族的战争和他的东方式的野蛮,没有什么人注意蒋介石军队在上海的殊死战斗,也不注意日本的飞机军舰每天对它的轰炸",而记者王小亭拍下的这张照片告诉全世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干了些什么。两个星期之后,这张照片频频出现在美国的银幕、杂志和报刊上,突然之间,通过这个小小的哭叫着的孩子,亚洲的战争有了意义。愤怒的美国人民要求日本停止轰炸,可见,这张照片已经在唤醒美国人民的良知上发生了作用。美国的《生活》杂志还把这张照片作为该杂志的封面。正是因为这张照片,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一下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
第二幅:
时间地点:1966年8月13日,美国南达科他州机场
提示:这是越南战争结束后,从越南战场上侥幸生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拥抱迎接他的妻子。分析时应注意这位大兵的双重身份(战士、丈夫)以及他的那条断腿和他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可以尝试为这对夫妇的重逢赋予一段心灵独白,思考此时此地大兵和妻子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注意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从他妻子的左腿处可以看到另一根拐杖,还有他只有一条腿,而他出征时肯定是迈着矫健的步伐的,归来时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和他妻子拥抱时只用了一条手臂,而且手上还戴着戒指。因为他的另一只手必须支撑着拐杖,可见,正是战争使他丧失了一个人的正常动作啊。)(联系背景,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死亡5.6万余人,这位大兵还是战争中的幸运儿,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幅:
时间地点: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某地
提示:分析时应注意父亲的沉默(心理活动)与孩子的哭泣(孩子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他的内心感受)还有父亲手中那杆冰凉的枪。父亲在枪与儿子之间进行着无奈的选择。从中你又想到了些什么?
(父亲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的,孩子是哭泣的,而父亲则是沉默的、悲伤的,他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无奈地选择。)(自此一别,父子或许永难相见,这父亲可能倒在战场上永远也回不来了,再不能看一眼自己心爱的儿子了,可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像他这样的父亲又何止一个,战争的残酷性不仅在于使人战死沙场,更在于它人为地拆散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让更多无辜的人心灵痛苦、备受煎熬。)
第四幅:
时间地点:1945年一个宁静的中午在臭名昭著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就死在这个集中营中)
提示: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宁静的中午",注意小孩的表情及步伐,思考战争给儿童的心灵留下的阴影。可设想这个孩子曾经的生活。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道路两旁堆满尸体,而一个小孩正在距离尸体很近的道路上迈着从容的四方步走过,他脸上的表情是平静的、无所畏惧的。)
(看后一般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见到堆积如山的尸体却不惊恐?是他已经见得太多,还是他已经麻木?集中营里的生活会给他的一生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说明,老师适当串联。
三、再感图片--情感体验,鉴赏图片
配两种音乐(基调分别是欢快与悲凉)请学生比较哪种音乐更适合这四幅图片的情境。
展开全文阅读
在选出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图片,思考这四幅图片共同的意义与价值。(1、这些由摄影者捕捉的瞬间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共同向世人展现出了一幕幕人间最悲惨的场景。在战争中,人的命运是如此悲惨,这些人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他们的一切。人的生命、亲情、爱情以及所有人性当中最最纯真的情感都被无情地践踏和蹂躏了,吞噬于战争这个巨大的洪流之中。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战争不仅给被侵略的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也同样对侵略的国家的人民带来伤害和苦难。3、战争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除了苦难还能有什么呢?)
四、归纳图片主题--反思战争,珍惜和平
和平的环境往往会让人很快地忘记过去的伤痛,就这样,战争与和平总在人间周而复始地上演,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于是,反思战争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坚决不对战争罪行反思,日本政府官员不是又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吗?日本右翼势力极其猖獗,他们否认战争,对日本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等血腥罪行持否认的态度。而且,参拜"靖国神社"就好似将希特勒放在柏林大教堂让大家膜拜一样,不但不为其罪行负责,而且认为是光荣的。(展示三组图片并对比)
大家知道时下最感人,也最为普遍的愿望是什么吗?那就是希望世界和平。然而如今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安宁,更不太平,一些国家还在不断地发动战争,我们作为新生的一代,更应该树立和平的观念,自觉地抵制有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为。最后,把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让我们以此共勉: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五、总结鉴赏图片的方法
1、学生总结
2、教师点拨
一看:看图片中的事物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
二想:结合图片给出的文字说明想象这一拍摄瞬间背后的故事。
三揣摩:关注细节,揣摩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思考:思考图片的社会意义。
在《明天会更好》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当音乐响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祝愿和平鸽把绿色的橄榄枝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世界明天会更好。
六,课外拓展:
请大家按照今天学习的图片鉴赏方法认真鉴赏第二组图片,并写一篇200-300字的解说词。要求:解说词要适合口头表达,文字在平实、准确地对图片做出说明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有一定的抒情性,以表达人们的一种怀念、敬佩的感情。
幻灯片示范学生写的解说词。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两组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下一篇:
《亡人逸事》教案11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