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090  
标签:教师随笔
更新教育观念,潜心教学教研(教师中心稿)
更新教育观念,潜心教学教研

武汉市江夏区一中  赵孝云

 

一、更新教育观念,常“充电”常教常新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 0余载,我始终在不断学习,补充更新语文教学知识,更新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法,边教学边“充电”,潜心钻研高中语文教学与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可喜的教研成绩。1999年8月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学院在襄樊市举行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认真地学习了《教育法学基础》、《现代师德规范》,2 0 0 0年8月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学院在襄樊市举、办的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教育技术》,2 0 0 2年4月参加了武汉市教育学院在江夏区举办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教师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3月还参加了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举办的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研讨班的学习,聆听了胡明道、夏纯德、余映湖、史绍典、韩锐等特级教师的教学研究报告,观摩了特级教师胡明道、韩锐、余映湖、夏纯德等和优秀青年教师梅晴、彭三红的示范课,2002年12月又参加了武汉市教研室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观摩了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武汉三中张燕、武钢三中周吉芳两人的示范课,聆听了史绍典的评述,华师刘九洲教授《关于高考作文写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2004年10月参加了江夏区举办的班主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聆听了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李镇西的《做反思型的教师及新德育工作的特点》报告,聆听了天津市大港一中的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班主任、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构建生命发展的平台——德育工作艺术》的报告,2005年3月参加了江夏区举办的班主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聆听了全国模范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佳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任小艾的《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报告,明白了“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引路人”的道理。2005年11月参加了武汉市教研室在水果湖高中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观摩了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示范课。参加了以上活动,我受益很大。    

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我深受启发:当今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是为适应经济、政治发展而改革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教师的教学观要有一个大改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语文实践,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指导,变讲学为教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变要求学生学习为让他自己学习,学生要勤于主动;要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形成教学个性。精心打造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气氛,着力营造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创造教学的民主与平等,互动交流,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垄断走向师生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我从2002年初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人为本”,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在平等互动对话式交流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以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学生提出疑问,我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争辩解答,给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疑问也在学生平等的交流中得到解答。这种学生讨论交流解答疑问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如学习《灯》一文时,学生提出:“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这句中“山那边”应如何理解?我引导学生从“灯光”的象征意义去理解,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最后学生们提出“山那边”可暗指革命圣地、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也暗指国统区处于黑暗中的广大人民,也可实指“廊上对着的山那边”。经过引导,学生最后形成共识:“山那边”实指“廊上对着的山那边”。又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针对文中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诱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如果完好无损呢?难道断臂所形成的残缺美比无损所具有的完整美更美好吗?学生们讨论,甚至辩论,见仁见智。老师、学生平等交流后理解深化了,学生认为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才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每个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最美好的想象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残缺生发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到了一起,虚实相生。  

在平等互动对话式交流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师生共享了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这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平等互动对话式的交流,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回到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

  二、优化课堂结构,诱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热情

要大面积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更要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观,体现时代要求,体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着眼于培养有人文精神的人,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现行的教材和读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引导他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养料以及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营养,培植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的事实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思想和意识。在优化课堂结构,诱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我更重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研教法”为“研学法”,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克服单纯的“教法”忽略“学法”指导的弊端,着眼于培养有语文能力的人,系统地有序地全面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讲人文、文学和语文能力知识的最大值和学生自主学习容纳能力的最大值结合起来,精雕细刻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诱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创设民主、平等、互动、讨论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得到微妙碰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朗读、讨论、分析、鉴赏、品评、归纳、运用,让学生把语文作为工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如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有位同学提出,郁达夫为什么认为秋是悲凉的,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秋却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引导学生联系两位作者的身份、所处的社会环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讨论,其他同学站出来展开了生与生、生与师的平等互动讨论交流,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主动地对老师设问、对教材内容、对编者的意图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提出疑问,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解决了疑问,获取了知识。还有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我采用平等互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读课文,谈海伦•凯勒是怎样度过三天,让学生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当老师,讲解读本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串起课文内容,串起了学生丰富的读、说、议、写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话交流,老师精要地给予点评,自己设问,讨论交流、解答疑难问题,形成了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讨论交流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的听老师的指令、听老师的讲解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教育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创造新知。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教师去奉献,教育是务实的科学,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究,教育是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变“常规”为“现代化”

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和高压力的别开生面的21世纪,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在时间上具有恢弘远大的新世纪意识,着眼于时代演进的现在与未来;在空间上具有新世纪一代的鲜明的主体意识,加大改革的力度,变“常规化”教学手段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内容和方式变的多元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主动获取知识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顺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优化的语文课堂结构,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得到直接的技术支持,让语文课堂教学柳暗花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煽情,点燃学生兴趣之火,激发想象力。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而我们大多数语文课堂缺乏激情,一个方面是对于煽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个方面是方式方法落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一些演唱会上,组织者就能够很好地利用光、影、声等营造合适的氛围,成功调动听众的情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煽情,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操作平台。我们也可以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用图文并茂的三维方式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要求,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激起学习的兴趣。

如:多媒休教学手段的运用,将音像图文巧妙结合,可打破时空的局限,将古今中外、历史现实、善恶美丑、真正虚实等现象通过耳濡目染,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运用收录机,语音设备,多媒体音响,图像,营造深入浅出,欢快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深受感动,并为之动情、倾心,引导学生融情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作品,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之中去,和作者对话,消除时空的差距,“耳醉其音,心醉其声”,忘掉自我,与作者和教师“意气相投,心心相印”;同作者同悲同喜,同怒同乐,同时把视觉美感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将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教学风格。例如2001年10月研究性学习探究课《勾践灭吴》、《鸿门宴》,2002年10月的多媒体教学课《故都之秋》、《虞美人》。2003年3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茶馆》等。

在《故都之秋》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故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故都,让学生去感受故都的“清、静、悲凉”人文底蕴。学生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走进文本,用清、静、悲凉的恬静洗涤内心的浮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信息处理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现实下,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较好地立足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语文信息,多且杂。学生读书写文章,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过程。这种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才会水涨船高。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也被认为是一种信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增值。学生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对信息进行收集、辨别、储存、运用,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网络提供了各种资源,能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教学中,如能够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处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增长见识和才干。

江夏一中的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敬老师;学校领导和中层领导都有敬业精神,我相信自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更会“教学相长”,我的教学水平一定更会上台阶,将来更会取得好的成绩。 

二十几年来,我教书育人,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热情高,教学技术精益求精,工作责任性强,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领域,有刻苦钻研业务、锐意创新的精神。教学当中,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做人的道理,传授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做人•学习•事业”的辩证关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明白一个人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战胜痛苦,才能走向辉煌! 


展开余文
从教二十几年,配合教研活动,教学之余,笔耕不辍,至今巳发表教学论文、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50余篇,几十万余字,藏书近万册,制作课件十几则。当然,点点滴滴,平平凡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自己的目标还远,离人民的要求更远,我决心不断努力,生命不息,耕耘不止

科研论文发收集一览表(2001年-2006年)

题    目 报刊(集) 单 位 时间

现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语文教学与研究》 华中师大 2002.1

《勾践灭吴》研究性学习教程 《语文教学与研究》 华中师大 2002.7

在把握规律上下功夫 《学语文报》 江汉大学 2002.4

平等、互动、对话 《语文教学与研究》 华中师大 2003.1

学生当主人,教师作首席 《江 夏 报》 江夏报社 2003.1

学生当主人,教师作首席 《学语文报》 江汉大学 2003.6

谈谈古诗意境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学语文报》 江汉大学 2005年4月

诗情画意学文言 《学语文报》 江汉大学 2005年7月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指瑕 《中学语文》 湖北大学 2005年3月







教学论文、教案获奖一览表

时 间 题    目 单 位 等级

2001.12 探究性课外阅读教程 江夏区教研室 二等奖

2002.6 《故都的秋》教案 华中师大 一等奖

2002.12 平等互动对话式交流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二等奖

2002.12 《虞美人》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二等奖

2005.6 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改革 中央教科所国家德育科研课题 二等奖

2005.9 平等互动对话式交流 武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 二等奖

2005.12 高考作文如何多拿分 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 一等奖

2006.3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一等奖

2006.12 高考作文如何多拿分 华中师大 一等奖

2006.3 《勾践灭吴》探究性课外阅读教程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一等奖





标签:教师随笔 更新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这个地方多么好(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