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726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离骚》
《离骚》(节选)

备课人  董志霞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3、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语文讲义上预习内容(29页)。

     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屈原) 

  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罹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诵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读时注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字词梳理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   

考:特指死去的父亲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状 

与:等待  

搴:攀、折   

骐骥:骏马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3.通假字 

锡:同“赐”。

辟:同“僻”。

道:同“导”。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     状语(介词结构)后置 

五、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参考: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寅年正当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间|先父观察测度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叫着灵均|我既有众多的内在美质,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联成饰物挂在身边|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兰,晚入洲泽采摘宿莽|时光飞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递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讲义30页6-13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展开全文阅读一、抽生翻译课文 

二、 文本研习:

1.概括1--2句诗的大意。

      明确:写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

2.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

      明确:是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3-4句写了什么?

      明确:介绍自己美好的名字。

4.5-8句写了什么?

      明确:介绍自己美好的名字。

5.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与自爱。

      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

6.看5-6句写了什么?

      明确:写自己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7.从介绍出身的高贵到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诗人对人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8.7-10句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诗人的焦虑。

9.有哪些焦虑?

      明确:对一心报国的屈原而言,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诗人担心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

10.看最后4句写了什么?

      明确:写诗人善意的劝告和昂扬的呼喊。他劝告“弃秽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

11.诗人写这些表明了什么?

      明确:前两句表明身处逆境仍心存祖国,有拯救国家的赤子之心。|后两句表明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小结:在漫长的专制时代,如果没有屈原这类人物,中国的历史将更加黑暗。

 三、课堂小结:从节选的这部分诗中,我们即可以看出屈原时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虽然当时的世界黑暗笼罩,诗人却总是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即使遭遇厄运,诗人也总是坚持真理,崇尚高洁,高擎爱国主义之纛,甘做时代的引领人。从这种意义上讲,诗人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榜样。

四、拓展延伸:

    《史记》中有一段文字对屈原的精妙描绘,古往今来,备注推崇,现选取一段,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作者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 

      A.人穷而反本    B.谗人间之    C.靡不毕见     D.其文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作者认为,屈原不被世人容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大王偏听偏信,小人谗言离间,因而忧愁幽思。

(2)处境困顿 离间 显现  简洁

(3)他所运用的语言小但是它们的意义深远广大;推及这种品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4)屈原志洁行廉,与世俗格格不入,故遭受排挤流放。

 五、布置背诵全诗,做讲义有关习题。

 

教后记: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离骚》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祖国山川颂
下一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