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985
标签:
教师随笔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训练(五)(教师中心稿)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训练(五)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阅读资料】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阅读训练】
1、本诗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简述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出了少妇怎么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点拨】
1、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2、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3、第一题设问题在表现手法上,也就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诗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扬关系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先扬后抑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参考答案】
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标签:
教师随笔
高考古代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训练(三)(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后的思考(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