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54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劳山道士练习
 劳山道士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故家:世代做官的人家。

慕道:爱慕道术。道,这里指道教的修行和法术。

负笈j :背着书箱。

素发垂领:白头发垂到衣领上。

神观爽迈:神情仪态清爽高迈。

玄妙:深远奥妙,难以捉摸。

师:拜……为师。

薄暮:傍晚。薄,迫近。

光鉴毫芒: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鉴,镜子,这里是照的意思。毫,毫毛。芒,草谷上的细毛。

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

王窃欣慕:王生私心里羡慕。窃,偷偷地,暗中。欣,喜欢。

小有传习:略微给我传授一点(法术)。

何术之求:求取什么法术。

自诩:自己夸耀。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俚曲14种,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2、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王生),来到劳山拜师学道家法术的故事。师傅让他每天上山打柴,他不堪忍受其中的辛苦,打算回家……从故事中得出这样的道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王生求师学法。

第二部分(2~4),发展:写王生看师傅表演法术以及师傅教王生学法术。

第三部分(5),高潮、结局:王生演法失灵。

三、写作方法

⑴语言描写精彩生动。

⑵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⑶人物形象鲜明。

四、参考译文

本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排行第七,是世代做官人的家的子弟。年轻的时候爱慕道术,听说劳山上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箱前去学习。他登上一个山顶,(山上)有一座道观,里面很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一直垂到衣领上可是神情仪态清爽高迈。(王生上前)恭敬地叩问并和道士交谈起来,(道士说的)道理很玄妙。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我怕你娇气懒惰不能不干苦活。”王生回答说:“能。”道士的弟子很多,傍晚的时候全聚集在一起,王生向他们一一磕头(行见面礼)。这样王生就留在了道观中。

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着众弟子去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手和脚都长了很厚的茧子,王生不能忍受这种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一天傍晚回到道观,(王生)看见两人和师父在一起饮酒。太阳已经下山,还没有点灯,师父就剪了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贴在墙壁上。很快,明亮的月光就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众弟子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起享受。”就从几案上取一壶酒,分着赏赐给众弟子,并且嘱咐他们尽管喝。王生自己寻思: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喝够?于是(众弟子)各自找来很大的酒杯,争着把杯中的酒饮尽,担心酒樽中的酒(被别人喝)完了。可是反复从壶倒出灌入杯中,(酒)居然一点也没减少。(王生)心里觉得很奇怪。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月光一样明亮的亮光,却这样冷冷清清地喝酒!为什么不把嫦娥叫来?”就把筷子投到月亮中。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走出,起初的时候身高还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和人一样高了。纤细的腰肢,俊秀的脖颈,翩翩而动 起霓裳羽衣舞。过了一会儿唱道:“仙啊仙啊,你会回去吗?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吗?”那歌声清澈响亮,激扬,就像吹箫一样响亮。歌唱完后,打着旋往上升,跳着登到几案上,(众人)惊得回头看的间隙,(嫦娥)又变成了筷子。三个人大笑。又有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最高兴了,但是不胜酒力了,在月宫里为我送行好吗?”三个人离开坐席,慢慢地进到月亮中,众弟子看着三个人坐在月亮中饮酒,胡须眉毛都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像影子在镜子中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暗了下去,(等)弟子点燃蜡烛走过来,只剩道士一个人坐着客人已不见踪影了。几案上的菜肴果品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弟子们)说:“够了!”“喝醉了,就应该早睡觉,不要耽误打柴割草。”众弟子答应并退了下去。王生私心里羡慕,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展开全文阅读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十分劳苦(觉得)无法忍受了,可是道士并没有传授一门道术。(王生)心里不能等了,(向师父)告辞说:“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来这里从师学习,纵然不能学得长生不死的法术,要是略微给我传授一点(法术),也可以抚慰我求教的心情。现在已经过了两三个月,也不过是早上打柴傍晚回来,弟子我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受过这种苦楚。”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明天早上一定打发你走。”王生说:“弟子操劳了这么多天,(请)师父稍微传授一点小法术,这次也算是没有白来。”道士问:“你想学什么法术?”王生说:“每每看到师父所行之处,墙壁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个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就传授他秘诀,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了,(道士)又说:“进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试着进去。”王生真的从容地往里冲,到了墙那里就被阻住了。道士说:“低下头猛地进去,不要犹豫!”王生真的离墙几步远,奔跑着进去。到了墙那里,空空地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到了墙外了。王生十分高兴,进去感谢师父。道士说:“回家后,应当洁身自守,否则就不灵验。”接着资助了旅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自己吹嘘说遇到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自己。(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仿效以前做过的,离开墙壁几尺远,奔跑着往里冲,脑袋碰到坚硬的墙壁,猛地跌倒在地。他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起了个大包,就像大鸡蛋。他妻子取笑他。王生又羞愧又生气,大骂老道士缺德。

【类文品读】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捕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也可用也。

1、注音。

暮(  ) 苫(  ) 缚(  ) 豕(  )

2.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1)惟有小刀不盈寸(盈:  )

(2)遂负之以归(负:  )

3.翻译。

(1)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2)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

4.本文中屠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A.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不正面硬拼,机智,善于斗争。

D.胆小怕狼,侥幸取胜。

5.根据文中语句,本文是《狼三则》的第几则?

(参考答案:1、略 2、⑴满⑵背 3、⑴只是想不出办法来杀狼。⑵腿僵直不能弯曲,嘴张开了合不上。 4、C 5、第三则。)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劳山道士》的作者是     ,    (朝代)文学家。字    ,又字     ,别号     。本文选自《   》。

2.课文情节较曲折。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使他打消了归念。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俱与稽首(  ) 分赉诸徒(  ) 肴(  ) 逡巡(   ) 自诩遇仙(  ) 蓦然而踣(  )

4.解释加点词语

(1)叩而与语(  )

(2)薄暮毕集(  )

(3)光鉴毫芒(  )

(4)分赉诸徒(  )

(5)未谙此苦(  )

(6)蓦然而踣(  )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⑵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6、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7、王生的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同步解读

……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榆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8.“传以诀”的“诀”相当于学习  ,“俯首骤人,勿逡巡”相当于学习   。

9.在老道士说了“俯首骤人,勿逡巡”后,王穿墙成功。这个情节给你什么启发?

10.王生学会穿墙术后,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他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11.文章结属“王惭念,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失败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怪怨别人。你认为王生是个怎样的人?

1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怎样才能学会墙术?

13.你认为王生是一个值得交朋友的人吗?为什么?

三、美文赏读

    画琵琶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风阻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人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便到扬州,人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灵圣亦绝耳。

14、下面是用文言文缩写的这个故事,请根据原文为其断句。(只断句,不加标点)

某书生路经江西偶至一僧室于素壁上画一琵琶而去僧归见之戏云恐是五台山圣琵琶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闻其事于还江西时将画拭却僧归觉失琵琶以告村人皆悲叹书生为言其故众信之灵圣遂绝

15.请把原文与缩写仔细加以比较,然后填空。

A.原文“风阻泊船……笔砚”,这段话被概括成“   ”一句话。

B.原文“画毕,风静船发”被概括成一个字:“  ”。

C、原文“书生便到扬州……书生心疑之”,这段话被概括成“    ”一句。

D.原文“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及拭却之由”被合并成一个短句:“  ”。

E.原文“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等句之所以被省略,是因为    。

16.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书生因上山闲步(  )

⑵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   )

⑶为说画之因,及拭却之由(   )

17.这个传奇故事可分为两部分,请写出它们的起讫点和各部分的内容。

18.这个传奇故事的含义是什么?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劳山道士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竹影
下一篇:《药》中人名寓意浅析(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