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72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改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网友来稿)
白河县一中 李成满
听了几个要申请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青年教师的课很有收获,很受启发,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组织有序,教学思路严谨,体现了教师们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即将开始的课程改革的思想准备。但语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是一群思想鲜活的青年学生,语文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的任务,而且是塑造人并进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历史使命,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思想认识高度。
但是,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亟待解决。
1、语文教师要不要写好字?
这个问题似乎问得毫无价值,语文教师谁还不会写字?其实能写字和写好字不是一个概念。把字写出来,不讲究间架结构,不在乎笔顺,也不管好看不好看,有体无体,只要写出来是个字,这叫会写字,而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会写字,而是要写好字,即了解字的间架结构和基本笔顺,写出来的字合体,每一笔都有讲究,这是写好字。汉字是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着汉民族的智慧、价值观和对客观事物及宇宙的理解,作为一个汉文化的传承者,不了解汉字不行,不写好汉字不行,如果对写好汉字不重视更不行。其次,写好汉字也是语文教师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2、高中语文课究竟教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大,不好回答,这里只就个人理解来谈。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点放在十二个字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前八个字侧重于基本知识,后四个字侧重于基本能力。语文教学中体现这十二个字没有错,因为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没有了它,语文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但问题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过分其强调课堂教学的操作技术,如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风雨不动的主体地位,自以为是的讲授,狭溢而浅薄的语文思想等等,这些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造成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茫然、短视和急功近利,进而造成语文能力的缺失。所以我以为,语文课上字、词、篇章、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这些东西都可以不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上去,如一读,让学生了解该课文写什么,二读,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其理论依据和论据的分析是怎样的;人物的性格怎样发展的;这个任务的性格和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路?诗歌的意象是什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主观色彩?它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追求?三读,印证、深化、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总在主角的位置上,要“引而不发”,用合适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同时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引导的方向要明确,不能盲目提问,提问浮浅化甚至跟着学生瞎起哄。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来临之前,语文教师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要交给学生的是终生有用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你要用博大精深的语文素养去滋养学生,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嚼一遍再去喂给学生;你要用灵活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不是去禁锢学生的思路。请记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3,课程改革和传统语文教学思路是矛盾的吗?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儒家主张的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用礼乐来教化人,倡导人的善的美德,积极投身社会;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顺其自然,他们认为世上的事物虽然错综复杂,只要善于适应自然之理,就不会蒙受损失,用在教育上,就要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和特质,这里仍然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哲学观,所以,传统的教学观是以人的发展为立足点的。我们再从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功能来看,这些传统正越来越被重视;。近六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过多地重视语文课的政治功能,强调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政治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质,这个影响是深远的,要扭转它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另一方面,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语文教育出现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过重地强调语文知识和解题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的积累,人为地淡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作用,这种倾向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警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意义提出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要求,但其立足点仍然是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所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某些不合适做法的匡正,不是机械意义上的复古,而是育人目的上的正体清源;不是矫枉过正式的对传统对历史的否定,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切实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蕴,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挖掘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防止的是因新课改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实质。
作者邮箱: bhhyz@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改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生到底何为“高”?[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下一篇:
感悟语文(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