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24  
标签:教师随笔
课程改革你行吗?(教师中心稿)
 课程改革你行吗?

      你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你想过没有,若干年过去后,中国的教育会形成怎样的局面,会有多大的改观?是向着您所期望的那样,还是与您的期望相反?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仅仅是大纲、教材的问题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吗?究竟应该从哪里改起。中国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跟教学大纲、教材有多大关系?我们有些课程改革先锋,对组织学生参加数理化等学科竞赛深恶痛绝,说什么,我国的名牌大学不招奥赛获奖的人。按照这样的逻辑,我国以后别说出获诺贝尔奖的人,连一般的高科技人才也难培养出来。

      这次课程改革的精英们,无视我国50多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优势,不考虑中国的国情,把国外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理论不作任何分析和加工,套用到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来。这些人自称课改核心成员(这是本次课改的新事物),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缺乏对中国教育的实践和了解,他们一讲起课改,开口闭口就是国外的理念如何的好,中国的如何不好。请问你们是在什么样的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在美国的硅谷,有多少中国的科技人员?中国有多少人在接受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后,跑到美国深造,成为美国的高科技人才。美国的名牌大学为什么会积极地吸收中国的优秀大学生去美国深造?现在又重视起从中国挖掘优秀高中毕业生?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受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大,紧紧追随国际发展趋势无可非议,但是,要克服盲目追随,要对外来的东西作具体的分析,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要对我国已有的教育传统作出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处理好批判于继承的关系。一些教育理论专家热衷于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积极引进西方研究成果的同时,忘记了也应对自己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作出认真的总结;或者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在强调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时,尽管也提及要充分肯定过去的成绩,但更加突出强调了先前的不足之处,而不愿意弄清在过去的工作中究竟有哪些方面应当是继承和发扬的。这样,我们将永远跟在西方后面直到完全丧失自我。

      有些人一讲起新课程标准时,喜欢与原来的大纲来做对比,可是在他们的对比中,只要是课程标准有的,就说大纲没有,这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大纲。对过去的大纲都不了解的人,有什么资格制定新课程标准?有什么资格做这样的对比。事实上新课标所倡导的许多理念和要求,在原大纲中都有,只是用词不同,意思是差不多的。课标里引进了太多的泊来词。

      这次课改的确给一些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比如:

      出版社。众多的出版社得到了出教材的权力。谁都知道,学生用书是利润最丰厚的产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掌权人。学生应使用哪个版本、哪种书,最终由他们决定。参考专家意见、征求教师意见,全是摆样子而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他们连自己的教科书、学习辅导书都是别人强加的)。

      这次课程改革,也为一些教育理论的专家们创造了沽名钓誉的机会。现在,关于课程改革的“论著”铺天盖地,重重复复,大多以“著”,自居。其实,好一点的不过是把外国人的东西翻译整理一下而已;有些,就干脆就直接抄别人已经翻译好的。特别是许多“著作”,连案例都引用外国的。有些国内的案例,同时在多个版本上重复使用。可见,这些著作大多是“闭门造车”之货。

      如果真正想改变中国的教育,就应该从根本上改起。我国现在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老百姓的孩子与领导干部的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和条件形成强烈的反差,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农村,初中、小学学生辍学,老师大量流失情况又有反复,而我们大量的政府官员的子女却纷纷跑到国外读中学。这些问题靠改革课程就能解决了吗?

      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得知,这次课改,光是前期研制课改方案、课程标准,一级培训,国家就投资了2个亿(还有人说后来追加到4个亿)。然而,到新课程的实施阶段,实验区却没有实验经费,要求当地财政负责。其实有些地方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全,哪来的钱搞实验。谁都知道,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具体实施,实施靠第一线学校和老师。可是我们给了老师多少关心和帮助。教育教学一出现的问题,很多人首先就批评老师。现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初中小学老师没有受过正规的本科教育,工作后也很少有充电的机会,升学竞争以及评职称的苛刻要求,让老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农村老师的生活水平还非常的低。像现在引进的国外那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新编的教材,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那里的老师和学生能适应吗?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都可以看成是“一层卡一层”的消极局面:大纲(课程标准)卡教材——教材的编写必须“以纲为本”;教材卡教师——教师的教学必须“紧扣教材”;教师卡学生——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教师所给予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这样,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这次课改仍然是自上而下的上级压下级的一场运动。给一线老师带来很重的负担,而且必须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领导们口口声声说“这次课改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能担当得起吗?教师有多少自主权?有多少创造空间?过去还能管管学生,现在连学生也怕了。一切得按上级推行的课程理念办、按《标准》、教材办。一线教师大多缺乏撰写论文的能力,但上级不段地要求教师们写,评这评那,什么都少不了论文,结果只能是你抄我,我抄他。杂志上的论文成了“千人一面”。放在哪都没人想看。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还有许多老师得花钱买“发表论文”,花钱买“评奖”。

      我们应该对课程改革的长期性做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不应期望能够按照某个事先排定的日程表,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革命性转变。

      中国这么大,各地教育环境、条件、质量发展差异那么大,实施课改却是如此的大面积、快速推进、一刀切,这样做符合教育科学么?

      
标签:教师随笔 课程改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