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9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一、课型——配乐朗读鉴赏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对本文乡愁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因而教师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己体察。
2、高中学生对现代诗歌情有独钟,通过反复吟诵能够感受到其别具一格的意象之美,进而加深对原诗的理解。
3、现代诗的纯艺术之美人所共知,因而从语言的赏析入手,引导学生感悟现代诗高度的形式美,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以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五、教学难点
把握余光中诗的纯艺术之美。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八、课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上网查余光中生平及有关写乡愁的诗作。
九、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播放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由此引出乡愁。
(二)由学生简单交代背景(根据网上查询资料,对应作者余光中头像): 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入台湾,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三)初读原文,整体感知]
1、本诗以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实践了闻一多的“三美”主张,的确值得细品:有哪些表现?(结合本诗,学生回答: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正适合朗读。)
2、把握全诗感情基调:海外游子对故国的思乡之情。
(四)配乐朗诵,加深理解(学生鉴赏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1、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诵,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2、请学生带着听乐感受小声读诗,教师指导,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
①学生自读,注意“啊”应读为“Ya(呀)”。
②指导学生读出停顿,
③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④指导学生读出重音。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重音为实心点,次重音为空心点。1、2、4节可类推。学生自读、示范读,教师简评。
3、想景悟情(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演绎作者不同的四段心理历程)
①教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写出。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代表。
②师: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他又能想到什么。这些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应有所联系。
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教师多点拨、启发、鼓励。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但教师可点拨用四季的递嬗来演绎四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历程。
③第一节: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象为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小作者只能“唯寄愁心于邮票”。他仿佛又想到离家时妈妈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光多像母亲眷眷的爱心,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像母亲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朗读提示: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生:自读、范读、齐读。师点评。
④第二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也不能尽年少,诚如春去夏迎,少年成长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中午,一位青年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上次离家时,她无限牵挂的含泪双眼,充满着无尽的牵挂,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如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可是生活却使我们分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即将见面,那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情,又是多么的温馨。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朗读提示: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生:自读、齐读、范读。师点评。
⑤第三节:中秋月圆人应团圆,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唤儿声,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挲了。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去世已久了!“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坟前!没有眼泪,眼泪也许在漫长的思念中流尽了!今日的冰冷的雨水就是他的泪吧!没有了哭声,哭声也许在刚跨进家门看到母亲遗容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一声“娘啊”的哀叫时已哭尽了!今日凄厉的秋风就是他的痛哭吧!他仿佛在想:在漫长的无期无望的等待中,老母亲该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每年的365天的希望变成365天的失望,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十年还这样过去了……时间老人已不忍心再让母亲活得这样苦了,这样苦苦的等待了,在母亲就要闭上眼的那一瞬间,她还努力想听儿子的喊“娘”声,她还努力地伸出枯槁的手想抚摸一下儿子,但是无望了,多年的希望、失望的交替此刻变成了黑漆如夜的绝望了,这时一滴冰冷如古井之水的眼泪在紧闭的眼角流出。他仿佛又想起多年前离家的晚上的情景:母亲在昏黄灯下给自己密密地缝着衣服,“意恐迟迟归”,谁又想到这一迟就几十年!总算回来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茫茫,天人永相隔;他仿佛在想:母亲的恩情如三春之阳,一生也报答不完,但是总可以服侍妈妈养老送终呀。可是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刻骨铭心的无法弥补的一生的伤痛了!后悔当时为何要离开母亲,内疚自己没有尽人之子孝,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痛恨隔断天伦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展开全文阅读
朗读提示: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师范读、领读,学生自读、范读,师点评。
⑥第四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纵然抱着孝养母亲的心,却正如风中树叶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无情的风喻指了什么样的社会局势呢?不难理解是祖国的不统一。正如“冬,岁之暮”一样,作者已是人生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思乡之泪的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的乡愁之泪啊!他还在想:现在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但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大陆一定会统一!正如雪莱所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那时,两岸骨肉团圆,让那喜悦的泪水肆意奔流“顿做倾盆雨吧”!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朗读提示: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师范读,生自读、范读。师点评。
(五)学生讨论做诗歌欣赏小结,教师相机点拨。
小结: 1、美在情感,“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2、美在意向撷取和提炼,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乡愁:单纯、集中、丰富、含蓄。
3、美在结构:旋律相对一致,音调有所不同。寓变化于统一。统一即是扣对均衡、匀称,变化是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
4、美在音乐之韵,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六)再次播放音画: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
(七)分层布置作业:
1、补充阅读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 朗读
(2) 比较阅读及讨论:(从主旨、意象、意境等方面把握。)(全体)
2、对于愁,无数墨客骚人都有形象的描绘,请同学查资料找找写乡愁的诗,探究愁之韵。(层次较高的学生)
3、多读好诗,有条件试着配乐。(其他学生完成)
(八)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意象 诗情 欣赏
邮票(小) 母子深情 空间----并列 情感美
船票(窄) 夫妻恩爱 中心:乡愁 意象美
坟墓(矮) 生死悲痛 时间----递进 结构美
海峡(浅) 思乡哀愁 思想成熟 音乐美
[创意说明]
①用小提琴曲《思乡曲》贯穿,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②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有助于体味诗人情感。
③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演绎作者不同的四段心理历程,春喻指少年,较多的是“昔我往也,杨柳依依”的情感。夏喻指青年,有点沧桑感,更多是相思。秋喻指中年,秋多是给人萧瑟悲凉之感,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哀。冬,岁之暮,喻指人生的暮年,悲怆中又含有一种希望。体现其“纵的历史感和横的地域感,纵横交错的现实感”。
④指导学生切己体察。高中生由于生活阅历浅,对于本文不能有深刻领悟。如果教师教学还停留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上,得到的还只能是浮光掠影的感悟。为此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抓住这四个意象,联系四季特点,创设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切己体察,点爆头脑里储存的生活表象,唤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附二: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酤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涉江采芙蓉
下一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