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89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师中心稿)
28.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朗读背诵这首诗。

      4.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整理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

      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抒(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àn) 辔头(pèi) 燕山(yán)胡骑(jì)戎机(róng)       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g)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g)阿姊(zǐ)

      2.熟读课文,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3.查字典,查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功颂德。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三、正课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要求用普通话通顺、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2.请学生蔬通字词含义,翻译课文,每人一段。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

      闻听到,今义是用鼻子嗅。

      翻译:一阵卿卿声,又一阵卿卿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吧气的声音。

      第二自然段:

      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所想的是什么,古代“何”字宾语提前。

      翻译: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告,皇上正大规模地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我父亲(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我木兰

      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第三自然段:

      辞:告辞。   去:离开。   暮:晚上。   但:只。

      翻译: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细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晨告辞爹娘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黄河离去晚上就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鸣叫的声音。

      第四自然段:

      寒光:寒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互文。主语是将军和壮士。

      翻译:(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里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十年后才回来。

      第五自然段:

      翻译: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木兰)记了很多次的功,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木兰)要求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希望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第六自然段:

      皆:都。     惊忙:吃惊忙乱。

      翻译:爹娘听到女儿回家来,互相扶持着到外城来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对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弟听到姐姐回家,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面阁楼的门,坐在我的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额头的花黄。走出门看看同伍的士兵,他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在一起打了十二年的仗,竟不知道木兰是女孩。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七自然段:

      翻译:雄兔静卧时两只脚时时爬搔,雌兔静卧时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了起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3.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故事,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故事形象生动。人称上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4.再次朗读,最好当堂背诵。

      四、小结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熟练背诵课文,累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课。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熟练背诵课文。

      2.质疑,文音共有七个自然段,请归纳各段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木兰停机叹息。

      第二段:写木兰决心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第四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3.质疑:文章开头“卿卿复卿卿”是什么声音?

      论讨并归纳:(可有多种理解)

      (1)织机声。诗歌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着门而织,一勤苦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地是一阵阵长吁短叹。由此展开故事的起因。

      (2)叹息声。木兰当户而织,本应听到她的织布声,但听到的却是“卿卿复卿卿”的叹息声。一个“卿卿”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卿卿”,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唯闻女叹息”,这样反复强调,说明木兰忧思之深。通过绘声—接连不断的声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姑娘形象。

      (3)虫鸣声。如果将“卿卿”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只有虫儿在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停机叹息。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关的心境和气氛。

      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章各种理解均可。

      4.质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者是谁?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理解)

      (1)父母在问,父问或母问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2)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发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5.质疑:如果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讨论并归纳:这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如此句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急切而井然有有序。

      6.质疑,类似“互文”现象还有哪些?(参考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并归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翻译:将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壮士(木兰)戎马征战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两句的理解;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的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7.质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审什么句式?

      讨论并归纳: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父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这是民歌特色的句式。

      8.质疑:诗歌还运用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 顶真.第一个句末的词与第二个句的第一个词相同,意思相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是顶真,又称“联珠”。如“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2) 对偶。两个句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兵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很工整的对偶句。还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甚工整的对偶句。

      (3) 排比。相同句子三句以上,意思并列或递进的句式。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身猪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都是排比句。


展开余文
      9.质疑:“雄兔脚扑朔”等四句应如何理解?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很容易差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人。诗歌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要以又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10.质疑: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这首诗详写了从军缘由、准备行装、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情节,略写了十年战的情节。因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把“木兰是女郎”和为构男性的核心,极力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亲、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如写木兰当记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紧张忙碌,木兰奔赴战场的想念父母,木兰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妆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人微。表现了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详略安排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思想倾向的作用。

      11.质疑: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关,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龙去脉后,她又谢绝高民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答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四、课堂小结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功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控究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敕勒歌(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信客、老王、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