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182
标签:
教学论文
朴实,方显亲情本色
朴实,方显亲情本色
或许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许是一封来信、一件礼物、一件小事,只要拨动了我们脑神经中最敏感的部位,就要让它们存进你情感的仓库。总有一天,它们会载着你的感动飞翔于笔下,那时,不需要美丽的语言,你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小引]
亲情,是人间之至情,是人类诞生以来长写不衰的永恒主题。古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得人情思悠悠,潸然泪下;今有“世迫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唱遍大江南北,听得人沉思默想,泪眼迷离。综观古诗今歌,它们没有华丽的语言,不雕琢,不修饰,却能如此震撼人心。它们有什么?有“文章本天成”之境,有“清水出芙蓉”之格,有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亲情本色。
例文一
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童年,家中很穷,二个月难得吃上一回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将鱼头夹进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拣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到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外婆喜欢吃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便眯缝着眼,慢慢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伢呀,你吃。”然后,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嚼着,不时吐出一根鱼骨。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莱。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已吃饭了。有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肉,极麻利地拣去几根大刺,放进女儿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鳃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从此,不再要吃鱼头。
从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艰难地用小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
从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点 拨]
每读这篇文章,我都会感叹唏嘘很久。看过太多写亲情的文章,大多已经遗忘,可每逢辅导学生写家庭生活的文章时,我总情不自禁地把这篇拿出来当范文。什么原因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它呢?
是共鸣。每读一遍,就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一些回忆总是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吃肉时,妈妈总给我们挑瘦肉,自己吃大家都不喜欢吃的肉皮,还说,就喜欢吃这味。
吃鸡时,鸡大腿、鸡内脏总是挑给我们,妈妈则总吃鸡爪、鸡翅膀,还说,这些东西有嚼头;有高级饮料,总是让给我们,还说,它不喜欢那味。
像“鱼头”这样的故事,在母亲们身上该发生了多少呢?像“妈妈喜欢吃鱼头”这种美丽的谎言,母亲们又说过多少次呢?作者用一个“鱼头”写三代母亲,这是因为从“鱼头”上发现了他们家母亲们的共同点——伟大的、默默的、不显山露水的舐犊之情。与其说这些是作者家里三代母亲的共同点,不如说这是天下所有母亲们的共性。一切伟大的爱都默默穿行于平淡的岁月,勿需太多的语言,母爱已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里流淌。
例文二
无价的花生米
中秋节前,远在他乡的妹妹小玲来信家里寄点儿花生米去。
现在是收获的季节,要在往常,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可今年我们家没有——仅有的几亩旱田都作了“旱改水”。
妈妈知道后,什么也没说。
烈日下,妈妈一锄锄地刨,一个个地捡。
太阳变红的时候,妈拖着疲惫的身子摇晃着赶了回来。
荧屏前,灯光里,妈妈仔细地剥壳、挑选。
在一个忙中偷闲的雨天,爸爸带着一封信和二斤花生米来到邮局。手续办妥后,一算帐,共需邮费4.05元。
其实,爸爸和妈妈早就得知,小玲他们那儿的花生米是1.80元一斤。
[点 拨]
读完文章最后一句:“其实,爸爸和妈妈早就得知,小玲他们那儿的花生米是1.80元一斤。”我深深震撼了:平凡的花生米,它身上寄托着无价的情义!
文章写父母对女儿深沉的感情,是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明明知道女儿那儿的花生米是1.80元一斤,2斤只要3.60元,却毅然花4.05元寄去了花生米,还加上“一锄锄地刨,一个个地捡”,还加上“细细地剥壳、挑选”。那寄去的再不是1.80元一斤的花生米,那里面渗透了父母深沉的爱。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让平凡的事物承载深厚的情,于细微处显现宏旨精义,所以,即使文章语言平白如话,事情琐碎平常,读之如喝白开水,可那种朴实中的深情,令人回味悠长。
上面两篇写亲情的文章,说的都是平常话,写的都是平常事,但都朴实、真切,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用爱心感受生活
生活中总是充满情感,情感,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所特有的标志。情感是花,心就是培育花开的土壤,离开了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之花就不会开放。
展开全文阅读
《妈妈喜欢吃鱼头》里,除了一代又一代母亲们对儿女无私的爱,更有“我对母亲们的敬爱”。“从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如果不设身处地地替母亲们想想,没有发自内心的那份感动与敬爱,怎么能归纳出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母爱定理呢?
《无价的花生米》中除了父母对孩子的不计价值的爱,更有着“我”对父母的“关爱”。“烈日下,妈妈一锄锄地刨,一个个地捡。”“太阳变红的时候,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摇晃着赶了回来。”“荧屏前,灯光里,妈妈仔仔细细地剥壳、挑选。”作者对父母的关爱看似不经意,事实上却投入了整个身心。不然,母亲刨花生的疲惫,剥壳的精心与仔细怎能写得如此真切?
作者情动,读者才会心动。要做到笔下有,必须自己心中先有。投入你的爱心去生活吧,让心灵的土壤里爱意绵绵,让笔下的世界永远鲜花片片。
二、让载体寄托情感
外事外物之所以能让我们生情、感动,一个重要前提是“外事外物必须是我们生情的载体”。 “花生米”是父母深情的见证,而“鱼头”则是母爱的载体,是三代母亲情感的积淀,有了这些寄托物,亲情才显得那么贴近,那么真实。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的确,它们总是爱意浓浓。但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条件、家庭故事等等的不同,使幸福的家庭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亲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的差异也决定了亲情表达方式的差异。所以情感的载体也不尽相同,它或许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许是一封来信、一件礼物、一件小事,不管是什么,只要拨动了我们脑神经中最敏感的部位,就要让它们存进你情感的仓库。总有一天,它们会载着你的感动飞翔于笔下,那时,不需要美丽的语言,你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你每天都生活在情感的包围圈里,有父子情,母女情,兄弟姐妹情;有友情、师生情,陌生人给你的真情。用心去感受生活吧,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往往给我们感动。
精题设计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感 动
我生活在一个很平凡的世界里,一切都好像理所当然。细细品味生活,才觉出走过的那些日子里,有淡淡的酸,有丝丝的甜,还有不经意就溜走的感动。
春雨•折叠伞
年轻的春,动不动就掉眼泪,上午还春光明媚,到了中午偏偏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与婷商量着到底是冲出去吃饭还是坐在教室里等雨停。
“我实在饿,反正雨又不大,冲出去算了。”我做出最后的决定。
我的声音不大,但坐在前排的男生还是听到了,转过身来很滑稽地看了我和婷一眼,慢悠悠地说:“女孩子淋雨容易生病容易老,老了就……这样好了,本人这里暂时有一把折叠伞供你们租用,先拿去吧,租金全免!”
我与婷相视而笑:“你呢?”
“哎,淋回家呗!”他说完真的抓起书包冲下楼去了,只剩下我和婷,还有那把黑色的折叠伞。
“其实,我们班的男生蛮可爱的。”吃饭时,婷突然对我说了这样一句。
我点点头,诡秘地问她:“感动了?”
暑假•电话铃
酷热的天,烤得我心情烦躁。闷在家里听知了无尽的喧嚣,想想已过三分之一的暑假,即将步入初三的我却还在懵懂中。
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妈妈很严肃地接完了电话。我有所察觉,小心翼翼地问:“是谁的?”“是你的班主任!”——果不出所料。
妈妈仍旧看她的电视,我试探地问:“老谢说了啥?”
“他说你这次期末考试有进步,要你暑假抓紧时间,还说你很有后劲儿。”
我悄悄走回了自己的房间,扭开桌上的台灯,淡淡的橘黄的光洒在书上。我拿起笔,心中有些许感动,我想:“冲老谢的话,不学好就不姓赵了!”妈妈在客厅里诧异地喊:“你不看电视了?”“嗯,不看了。”
秋•风铃
秋的脚步近了,我把风铃挂在门上,聆听秋风走后留下的清脆声响。
某夜,我拥毯而眠,到半夜竟被冻醒了,伸手一摸,原来身上的毛毯不翼而飞。正待起来寻找,突然听见风铃微响——门开了。我赶忙摆个姿势假装熟睡。
一会儿,我听见是妈妈的叹息,既而身上一阵暖和——毯子又回来了。我偷偷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只见妈妈拉开门又走了出去,留下风铃微弱的响声。
“睡了吗?”爸爸问。 “睡了,毯子又踹到地上了,这孩子,连睡觉都不老实。”
我紧紧地抱着毯子,心里暖洋洋的。许久,爸妈都睡了吧,风铃静悄悄……
无雪的冬•窗外
姥姥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了。儿女很孝顺地请了个保姆,什么事都不让她干,于是姥姥就常常坐在床边无聊地看窗户外头的世界。
南国的冬无声息地降临了。窗外的世界仍旧是老样子,没有雪,或许多了几棵秃树,或许添了几分萧瑟。一天晚上,我听见父母正在谈姥姥的事。
“妈越来越不爱说话了,也不走动。”
“你妈得了肾衰,心情一直不好,成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窗外,一个老人哪……”
不久,姥姥的床前摆了一台彩电。新年到了,我和妈妈都争着陪姥姥看电视。我知道,姥姥根本看不清电视里演了什么,也不明白电视里说什么,但她老人家确实很满足很开心,因为在她的眼里不再只有窗外千篇一律无雪的冬,在这彩色的屏幕背后她看到了塞北的雪景,看到了哈尔滨的冰灯……我想:无雪的冬是残缺的,姥姥终于透过她新的“窗口”看到完美的冬了。
人生步履匆匆,踩过春夏秋冬的肩膀,让爱穿梭于心灵的缝隙,把美丽绘进灵魂深处,你会发现,每个季节,每个角落都有爱,有美,有平凡的感动。
标签:
教学论文
朴实,方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听颖师弹琴
下一篇:
普泛性话题如何写出个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