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8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心理在调适中保鲜 思想在碰撞中活跃
心理在调适中保鲜 思想在碰撞中活跃

认识自我制高点的占领演示

世界越变越小,它正逐渐失去在人们心中苍茫渺远、庞大难知的内涵。

时速越变越快,它像一枚注满燃料的大力神火箭,不分昼夜地向无穷远飞而去。

日子越过越难,它逼着你每天都要拿出新的、精的、美的东西去与人家交换。

人越活越累,空间、时间、工作间像给你注了一针兴奋剂,使你寝食不宁,希望自己能永远走在前面。

于是,有人振奋,有人萎靡;有人赞美,有人悲叹:有人追赶,有人放弃……

为什么振奋、赞美,追赶者不觉得累?为什么萎靡、悲叹,放弃者甘愿掉队?其实,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我,特别是大背景、大环境下认识自我。只有自强不息,像大河一样,不断地清除自己的心理、思想的淤滞,才能使心灵的火光永不熄灭,才能使思想的潮水奔流不息。

●小A是个争强好胜的学生,他以高分升人重点高中,在老师、同学、家长、邻居的赞美声中,走进了校园。睁眼一看,不对头,绿茵场上自己不能抬腿;演讲台上不敢张嘴;食堂的饭菜吃在口中无味;寝室的吵闹使人不能人睡……一下子变成了一无所能,一无所长的低能儿。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高分说明什么?我能做什么?但他没有勇气向别人说出自己的困惑。老师看他进校分数高,怕影响他的成崭,没让他在班上担任班干部。结果因困惑加内向,他一步步走向了沉默,以致自己也难说清“我是谁”了。

●小B出生在干部家庭。妈妈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可以说家庭生活、,-工作、事业都独领风骚。作为女儿的小B,却和妈妈截然相反。她同情弱者,做事不愿出人头地,大大咧咧,虽成绩好,人缘好,却从来不张扬。有一次因名额有限,她和一个家住农村的同学并列候选市级优秀团员,学校不好取舍。她对老师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家庭条件好,不费力地做了一些事,别人就觉得了不起,但想想那个农村的同学要做成一件事该有多难!如果大家认为我和她差不多,那么实际她付出的就比我多得多了。应该选她!”老师感动了,虽然按她的要求降为了校级优秀,但学校仍在全校宣传表扬了她的做法和精神。她妈妈知道后,可不得了,到学校说老师设圈套算计她女儿。老师解释不通,女儿的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她爸爸从中调解,才缓和了矛盾。妈妈快气疯了,说女儿一点儿也不像她,不求上进,是新时代的白痴。

●小C爱表现自己,她认为学知识,练基本功是其次,重要的是瞅准机遇,抢占制高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她节衣缩食为希望工程捐款,为特困同学捐物,放弃节假日,参加到社会志愿者服务行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驻南联盟的中国使馆,她写信给克林顿,谴责美国佬的罪行……她说,跟上潮流,走在前面,就是先锋,就成了引领时尚的人。如果被人落下,就会永远默默无闻,碌碌无为,平平庸庸。但有人认为她爱出风头,华而不实,她永远不会成为领导时尚,领导潮流的弄潮儿。

●小D常常叹息自己机会不好,说他出生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爸妈为了上班,请个保姆照料他。小保姆不会料理,一次重摔,轻微脑震荡,使他智力受到影响。升初中了,爸妈闹矛盾,家庭险些破裂。中考上重点缺几分,结果多出了几千元的学籍费。因此,他认为机遇不好,永远跟不上趟,无出头之日了。

●从争强好胜到自我封闭、自我困惑,其过程并不明显。谁也说不准是从哪天,哪件事上开始的。但从整体上看这条滑落的轨迹却又很明显。其表现是做事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远还是近,是高还是低。原因是什么呢?他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弱点究竟是什么,误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会一切都好,一切都优。没有认识到事物是发展的,优与劣,长与短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旦条件、环境变化,评价的标准变化,那么相对的优劣、长短就会互相转化。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走向困惑,走向封闭,走向沉默那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老子英雄儿好汉是情理之中的,但妈妈不容许女儿有不同于自己的心理、思路和生活方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物的发展就像一条沿着数轴运动的线,是不断在正与负的象限之间起伏波动的,如果要一个人或几代人都恒定在一个确定的坐标点上,那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辩证法的。妈妈和女儿只是这条线的一个段落,所以,不会摆脱线段波动的规律。如果是一个清醒者的话,那么除了摸清线段运行的方向,想办法尽量降低它的波动振幅外,别无佳法。有时在这一运行实践中,对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认识,既有可能出现从妈妈到女儿的顺向传承关系的认识,也会有从后向前逐次否定的逆向运行的可能。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作为个体的人在认识上没有伦理的上下先后之分,只有不断调整心理状态,使思想碰撞出火花,才能使每一个个体如春蚕蜕皮一样,不断自我更新,使心理在调整中保鲜。

●表现、开拓、创新是生物界得以繁衍、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这就是事物自身内部的本质变化。就像一个人能否成为伟人一样,首先不在于有没有伟人出现的条件和时代,重要的在于可能成为伟人的个体,是不是具备成为伟人的素质、品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是—个伟人辈出的时代,究竟是伟人创造了时代,还是时代成就了伟人,这是一个很难分开独立思考的问题。没有毛泽东等一大批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的推动,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出现,很可能还要无限延长;相反,腐败的民国时代即使如大早望甘霖一样,渴望出现伟大人物革故鼎新,但如果没有伟大品格的人物来承担这历史的重任,也照样是乌云翻滚,难降甘霖。回首中国近代史,不是有很多高呼“打倒列强”、“消灭鸦片”、“禁止娼妓”的人吗?听起来很新鲜,说出厂人们的心声,貌似领导了潮流,但若没有人真正去实践,或者没有真本事去实践,那于事业于时代于国家民族又有何裨益呢?没有思想、品格、实践领先的举动,想掀起潮流、抢占制高点的行为都是对开拓、创新的假冒。只有既喊口号,又做实事,从自己做起,从每天每件事做起,才有可能成就事业,领先潮流。

●先天不足或时运不济,对于希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摆脱不了的苦恼。不想吧,骨子里却有一种不服气,不认输的意识,可是真正去想去做吧,很多方面又是力所不及的。虽然也有很多劝解叫人得过且过,不要过分难为自己的说法(如人要面对现实啦,人才是多层次的啦,优秀和平庸同样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啦,你对自己不如意,别人还在羡慕你啦等等),但这些说法,都是劝你不要苦恼,不要叹息,能过则过的,可是这样说的人恰恰不知道你不愿这样过。当然,这样的劝解对于你的心理病痛,只能是隔靴搔痒,毫无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是的,苦恼,叹息,于己于人于事确实没有什么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苦恼,停止叹息,做成一件或几件自己能做的事情。那么再和别人比较,就会有一种“人能,我亦能”的感觉,就会对生活、学习、事业充满信心。从此,苦恼、叹息就会离你而去。

●争强好胜是人的个体气质中最重要、最难得的因素。对于做一件具体事情来说,开始追求、没想的时候是要“争”“好”的,假如一旦进入实施阶段,那就不只是“争”“好”所能解决的了,需要一种实际的、科学的、清醒的认识来指挥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没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就不会有攀高创新的精神,但仅有争强好胜的勇气,而无付诸实践的能力,那么“强”“胜”就只能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对于已有一定成就感的人,要想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与人一争高下,只有放下过去的成就,放下优秀学生的架子,向别人学习,力争赶上别人,最后才能超过别人。这样你才算是一个具有实践能力、争强好胜品格的优秀人才。放下架子向别人学习,追赶别人的过程,就是调整心理、思考方法、选择方式,付诸实践的过程,取人所长的“强”、“胜”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对于小A来说,不是他的先天条件不行,也不是他的成绩虚假,没有能力,而是缺少与人正常比较的心理调整,缺少向别人学习的勇气。

●小B与妈妈的矛盾看起来是两种性格的矛盾,其实是两种思想矛盾的碰撞。性格不同,但思想一致,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反过来,性格相同,思想相左,也是常见的。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情绪反应,而思想则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母女本质上都有力创佳绩的性格和追求,但不同的是,女儿有承认现实的能力和勇气,.9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同学。不同的条件创造出相同的成绩,当然是条件差的更优。母亲认为女儿放弃受奖的机会,不愿与同学竞争,就是与时代不合拍;而女儿的做法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才敢于去做的。因为放弃受奖机会,正好说明她不满足现状,因为按她的条件比那个农村学生做得更好,才能有说服力。这种自我加压的做法,正是准备与别人长期竞争,不断超越自我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把眼光盯住蝇头小利,锱铢必较,长此下去,必会失去竞争力,总有一天会落于人后。所以人的落后,首先是心理、思想的落后,不敢正视现实,不能设想将来是某些人落后的具体表现。

●涌潮和奔流,是看起来相同实则有别的两种情形。潮者是应时而起的浪头:流者,则是动力不息的活水。如果把蓄积力量、捕捉时机掀起大波浪作为一种荣耀的话,那么来日寸汹涌,去时平平,要说辉煌确是辉煌,但如电光一闪,是不是太短暂了。当浪潮掀起还没有产生什么良好效应的时候,就已平心静气了,多可惜呀!如果用力量持续地推动水波流动,昼夜不息,奔涌向前,即使终身没有钱塘大潮的辉煌,但循序渐进,奔流到海,灌溉发电,恩泽两岸,不也同样值得讴歌,令人景仰吗?

关于涌潮和奔流的问题,其实是人对事物价值大小如何衡量的问题。在这个衡量中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就是一杆特别的秤,所以对每一个敢于认识自我的人来说,应站在人生自我认识的制高点上确定好心理和思想这杆秤的定盘星。

●如果说以涌潮辉煌为荣耀的人是把个人心理这杆秤的度量单位定小了的话,那么哀叹时运不济的人就是把度量单位定大了。每个人做事都希望成功,说做事重在参与,不刻意追求成功,这是输者弱者的一种自我宽慰的麻醉剂。没有不愿成功而愿意永远参与,做别人陪衬的人,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把成功的度量单位定小一点,也就是把自己不大的成功看成了不起的成果,以不断积蓄自己的自信心和力量。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这个道理。当你积“十驾”之功而能比“一跃”之力时,就会无比高兴了。因为你这匹驽马也有和骐骥相比的地方了。长此以往,驽马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骐骥。如果一开始就用骐骥的度量标准来衡量自己,不但一“驾”不成,就是连站立起来的勇气也不可能有。这是在心理调整、思想碰撞中使自己永远处于活跃、激动、冲动、创造之中的理想方法。

说挤

在人满为患的中国,干啥事人都多。人多怎么办?——挤呗!

乘车要挤,买东西要挤,连看病也得挤。上重点中学要挤,上大学要挤,参加工作了还是要挤。

“挤”,不仅仅是身体的一个动作,还蕴含着一层更深远的含义,那就是竞争。有人说,“挤”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没有修养的行为。我想这种理解仅是“挤”的表面含义。其实,“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挤”可以使人充满活力。人一挤精神便为之一振,那种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也就上来了。大家都争先恐后,还愁整个社会不前进,不发展吗?

“挤”是一种趋向,置身于当今社会,不“挤”是不行的,不被“挤”也是不可能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你不“挤”,必定会被历史淘汰,何不去“挤”一“挤”?

作为一名学生,你就要“挤”入优秀学生行列,发展自己,开拓自己;作为一名工人,你就“挤”进优秀劳动者的队伍,在平凡中成就自我;作为一名干部,你就要“挤”进勤勤恳恳,大公无私的业务员队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展现自我;作为一个企业,就要“挤”到产品质量最好的企业群,在商海中大显身乎;作为一个国家,就要“挤”入先进国家行列中,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挤”靠的是实力,靠的是本事。学生“挤”,凭的是学习成绩和思想素质;工人“挤”,靠的是业务技术;干部“挤”,靠的是政绩;企业“挤”,凭的是产品质量;国家“挤”,靠的是综合国力。可是有的“挤”是不正当的,挖路子,找门子,不费劲儿“挤”进了本不能进的行列,日子一久,这样的“南郭先生”能一直装下去吗?迟早会被清出来的!

“挤”是竞争的代名词,不“挤”就不能进步,不“挤”就不能发展,让我们都努力“挤”一“挤”,“挤”出各自的风采!

[评  点]本文作者从现象到本质,先反后正说明“挤”的含义、作用及表现,读来不由不令人信服。当然,这样的文章不是很难写,只要知道一点为文之道的人都可以凑合成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挤”这一社会现实。要“挤”就有人“挤”上,有人被“挤”掉,如果你“挤”上就说“挤”是好事,如果被“挤”掉呢?试想,人非全能,在各行各业,每日每时竞争的人中,哪有不被“挤”掉的呢?如果不能站在认识的高度看问题,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即使有九回“挤”上了,一回被“挤”掉,也可能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改革开放中“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现象的原因。小作者也肯定在学习、生活中有被“挤”上“挤”下的经历,不然她怎么能小小年纪就认识这么全面,深刻呢?但她不是在抱怨,忧愁,而是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既浅显而又深刻的文字,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进步,就必须竞争,社会要前进就必须竞争,怕竞争的人没有实力。如果不是站在自我认识的制高点,而是凭自己的好恶去看待事物,理解事物,说明事物,那么文章就只能是一种病态的宣泄,毫无积极、进步的意义可言。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心理在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方山子传
下一篇:清滞化淤奔腾不息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