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78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 

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近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 

(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 

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 

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 

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具体、质朴 

    --->冰清玉洁. 

2.辩论中的李冰。 

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 

A.长锸:实践。 

守, a:郡守; b: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c: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1)辩论内容:(先让学生思考,不用作答,先回答结果) 

(2)辩论结果: 

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3)胜利原因: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 

延续:汉代水官、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 

--->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4)作者的思考: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辩论内容) 

作者态度:某种乐观。 

六.解读第四部分――贴近苍生的神 

思考: 

1,为何写横江索桥? 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 

2,李冰为何自信? 明确:为民造福 

3,自信的结果如何? 明确:被人膜拜,成为神 

4,什么样的是神? 明确:实实在在为人民造             福的升格为神。 

5,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 

明确: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么神的作用是为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6,结合现实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都江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兰亭集序》教案
下一篇:《陈情表》教案(三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