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40  
标签:教学论文
领悟与顿悟(网友来稿)
路来森

      创新,离不开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接触和了解一些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领悟。是一种最普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我们就要思考一下,那么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领悟”。从字面上看,“领悟”就是领会明白的意思。但实际上,“领悟”的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审美心理学认为,“领悟”包括两个层次:知觉领悟和想象领悟。“知觉领悟”是凭人的知觉产生的,它对对象的认识是简单的、表层的,“一般是对对象形态、结构、风格和直接显露的薏蕴的把握。”;而“想象领悟”则不同了,想象领悟是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次,把握对象的深层底蕴,并且在领悟的同时,伴随着主体的想象,最终结果是主体和对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入一种“物我两念”的境界。

      例如: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当你只是了解下列事项时:①作者:马致远;体裁:曲;②描写的对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③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你对这首曲的领悟就是仅仅停留在“知觉领悟”阶段。如果你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幅完整的画面:在猎猎“西风”下,远离家乡,疲惫不堪的游子,身骑瘦马,伫立桥头;近处,枯藤攀缘在干枯的老树上,乌鸦高踞枝头,不时发出凄婉的叫声;放眼远望,夕阳即将落下,一条漫长的古道伸向远方……。一种苍凉、凄绝的愁绪笼罩了整个画面。这时,你就进入了“想象领悟”阶段了。你已和文中的“断肠人”融为一体,同泣同悲,才形成了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知觉领悟”是领悟的初级阶段,“想象领悟”才是领悟的高级阶段,是领悟的终点。进入“想象领悟”时,主体会得到最高的享受,会由此而走上创新的道路。

      顿悟。领悟呈现出一种过程性,顿悟所呈现的则是一种即时性了。从心理学上讲:顿悟是指在学习中,人们对某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琢磨,神经联系顿然接通,问题忽然明白了。从文学的角度看,“顿悟”和“灵感”有点相通之处。顿悟——对问题的忽然明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性;②是积极思考的结果;③有必要的“挈机”因素。

      中国文坛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才子秦少游(秦观)娶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为妻,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却将夫君拒之门外,要秦少游答出她的三道题方可进门。前两道题少游很快就答上了,最后一道题是对对儿,苏小妹的上联为:“闭门推出窗前月”,要少游对出下联。少游漫步庭院,百思不得其“句”。此时,尚未睡去的苏轼知道自己的小妹在“考”妹夫,便想帮他一下。苏轼来到院中,少游正在倚缸看水,苏轼便就地取了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出几点,扑在少游身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顿有所悟,援笔写出了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一则佳话,恰好印证了“顿悟”应具备的三个因素。第一、秦少游自幼饱读诗书,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第二、由于对不出,秦少游作了反复的思考;第三、苏轼的“投石缸中”正好为秦少游的“顿悟”提供了挈机。

      “顿悟”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是积极思考的成果,是认识的飞跃,其结果是进入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新境界。这样的“新境界”,就可能蕴育着某种创新了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领悟与顿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
下一篇:古诗词中几种特殊句式结构(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