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12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宜城市流水中学     黄芹

设计简说: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一篇清代时期的白话小说的节选部分。作者用对比、夸张及细节性描写的手法,意在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这样的文章,能否唤起学生的认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感悟社会,体察世风,理解民情,关爱他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并获得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古代白话小说与现代小说语言上的差别。

    本设计完全抛弃旧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打开教学思路,激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设计分四大块:一是初识铺路  ; 二是融会贯通 ; 三是涵咏吃透 ; 四是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初识铺路

    采用分小组学习方式(6人一小组,12人一大组,分五大组)。初识铺路主要解决文字现象,初步了解小说,为进行二、三两块打下基础。小组合理分工:2人负责寻找难读的字音和难解地字词;2人理会词类运用的技巧;2 人负责文章人物的活动背景(查相关的资料),找出最精美的部分(范进喜极发疯),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共同解决小组提出的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主要是质疑、释疑,最后再回到个人活动中来,主要任务是读懂课文。

    二、融会贯通

    步骤:1、大组分工:(1—2)组复述“范进中举”的故事;(3—4)组对范进喜极发疯部分摸拟表演;(5)组评判、打分。而后各组查漏补缺,互换角色,互补互学。

    2、交代任务:复述故事要求突出a、详略得当;b、讽刺、夸张适度;c 、主人公的丑态,周围人的趋炎附势要有凸现。模拟表演:a、适当注意服饰(特别是头发)及其它道具;b 、注意动作、语言的得体(注意虚而不脱实)

    点拨:1、复述故事,意在让学生在细品古典小说带来乐趣的同时,感受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以及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2、模拟表演绝秒讽刺,揭示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情感因素,驱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领会艺术创作也不神秘,自身就有潜能。

    三、涵咏吃透

    如果前两者是属粗识贯通阶段,那么涵咏吃透就属于品析阶段,品析在于深层地剖解文章,这是一个探究、合作精加工过程。主题的探入挖掘又在于问题的设置,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该文范进参加考试考了多少次,从多大岁数开始到多大岁数结束?

    2、范进家境如何,可他为什么还要参加科考?

    3、范进听说中举和证实此事后有何反应?

    4、范进中举前后,外人待他有无变化,为什么会是这样?

    明确:第一题明确范进为何从一而终。

    第二题了解范进的性格特点。

    第三题领会夸张而不失真的写法,品味辛辣的讽刺效果。

    第四题感悟对比表现手法的作用,尝试世态炎凉的辛酸。

    四、拓展迁移

    拓展:1、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图片抽时间到多媒体教室展示。

    2、作者受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对范进丑态刻画似乎欠妥,结局似乎太理想,要是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做?

    迁移:你对当代有些学生拿着父母卖血的钱复读,复读再复读有何看法,你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吗?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谈谈该怎样读书求知。

    总评:全程采用“小组教学制”使全员参与。人人为师,人人为生,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表现和创造欲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优化课堂功效,拓展学习范围,深化教学层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点拨和适当调控,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全课结束。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范进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下一篇: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