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阅读:384  
标签:高考范文
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教师中心稿)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

十一、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解读:

    浙江卷今年的命题比较稳妥,采用的是2006年17道作文题中为数不多的话题命题的形式。内容定位于工作与休息的常见话题,既有文化内涵,又不失平易、亲切,容易激发作者的写作兴趣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写作要求,对“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这比同类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如:“铭记与忘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要宽松一些。至于文章的体裁,不但未作限定,还不厌其烦地给了每一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提示,可谓关怀备至。

    话题材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六句话中,文言材料只有两句,其中,出自《列子》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在高中第五册课文《人是什么》(赵鑫珊)中出现过,考生应该不陌生,因此,审题不会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对考生心理有什么负面影响。其他的提示材料,由于是分条陈列,每一条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无形中为考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这一话题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集中来看,是倡导宽容的、乐观的生活态度,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该话题的正反两方面都不乏充分的根据。不过,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所给六条提示语,考生可以酌情选用,不必一一提到。

    赞同“生有所息”者,可以谈注重人生的质量,注重生命的享受;也可以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我们生活就是如此,紧张过后需要松弛,这样才能使得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达到双赢。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过劳死”频繁出现,有陈逸飞的例子,加之杭州今年在开“休闲博览会",这一话题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话题材料中还有“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这里的“休息”古今同义,但作了活用,其中充分尊重他人的休息权的理念,常常人所忽视,即使在今天仍有启迪作用。

    赞同生无所息者,可以从“自强不息”的角度强调人生奉献的价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事例、警句,表现永不满足、不断攀登的主题。但要写出深意,还需深入体会材料中“生无所息”的人生态度、工作与快乐的具体关系等内容,做到言之有物,合乎情理。

    构思本题时,既可从上述二者中的一方面来写,也可兼写两个方面,予以综合。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自圆其说,论证有力。

标签:高考范文 我解读20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福建卷(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