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6704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重庆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现场示范课(网友来稿)
刘祖平

      执教教师: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青青

      指导教师: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执教时间:2006年12月26日

      一、激趣导入

      (上课前一直在播放洞箫曲《忆故人》,借以营造气氛)

      师: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多媒体展示:课题与作者)

      二、整体感知

      师:课文节选的,只是《我与地坛》的一、二两个部分。那么,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我”与什么的关系来写的?

      生:主要是围绕“我”与地坛的关系来写的。

      师:“我”与地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一会儿再来讨论。快速浏览第二部分,看看这个部分又主要是围绕“我”与谁的关系来写的。

      生:主要是写的“我”与母亲的关系。

      师:“我”与母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我”双腿残废以后,母亲疼爱“我”,并能理解“我”的痛苦、消沉,甚至颓废。

      生:最初,“我”并没有为母亲作想;等我明白并理解了母亲的痛苦和担忧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我”感到无尽的悲凉和深深的遗憾。

      三、教学第一部分

      (一)地坛特点

      师:我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那么,“我”为什么要去地坛?其目的是什么?请大家用原文回答。

      生:“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师:“我”为什么要逃避?

      生:“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师:“我”的双腿是什么时候残废的?

      生:“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师:(这时有学生举手)我看到你在举手,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狂妄”这个词用得不好,因为这是一个贬义词。

      师:你敢于对作家的文章说“不”,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表扬。那么,人在哪个年龄阶段,通常是最“狂妄”的?

      生:年轻的时候。

      师:好。请大家把“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这句话齐读一遍;然后把“狂妄”换成“年轻”这个词,再把句子齐读一遍。预备——

      生:(齐读)

      师:究竟用哪个词更好?请大家联系“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这一悲惨的遭遇去思考。

      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狂妄却忽地残废了双腿,所形成的心理落差要比用“年轻”大得多,因此“我”才会那么痛苦、消沉,甚至颓废。

      师:是啊,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这打击该有多大啊!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是否生存下去都成了他不能回避的严峻问题。因此,正如他自己所说,去地坛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

      师:那么,史铁生在地坛看到了哪些景象呢?从原文中一一找出来。

      生:⑴“四百多年里……自在坦荡”(P38—③);⑵“蜂儿如一朵小雾……万道金光”“满园子……片刻不息”(P39①);⑶“譬如……微苦的味道”(P39③)

      师:这几段描写,有几个词语的读音和含义需要注意。(多媒体展示)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①坍圮( )②捋( )③窸窸窣窣( ) ④熨帖( )

      生:(略)

      师:好。我们把这几段描写诵读一下。请语文科代表朗读第一段,老师范读第二段,最后一段,请大家齐读。(朗读后,教师做朗读指导——略)

      师:这些景象反映了地坛什么样特点?文中有一个短句已经做了概括,把它找出来。

      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P39—①末)。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地坛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荒芜”;二是“并不衰败”。所谓“并不衰败”,就是仍然富有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韵味


展开全文阅读
      师:这几段景象描写,有些语言非常具有独创性,而且富有深义。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它们好在哪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剥蚀”“淡褪”和“坍圮”这三个动词用得不错,极富概括性的表现了地坛由盛到衰的历史沧桑变化。

      生:“浮夸“和”炫耀“这两个形容词也用得不错,一是让我们联想到它当年的鲜艳和气派,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

      生:“蜂儿像一朵小雾”最有创造性。把蜂儿比作“小雾”,反映了蜂儿轻盈的特点;用“朵”字来描写“蜂儿”,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花儿,从而凸显了蜂儿娇美的特点。

      生:一滴露珠的滚落,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作者却用“轰然”和“万道金光”来加以形容,我们耳边仿佛有了巨大的声响,眼前仿佛有了无限的光明。露珠滚落的情景给了作家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震撼,他仿佛从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露珠这样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断积蓄自己的能量,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展现自己的美。那么自己呢?

      生:“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蝉脱皮的时刻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坚持,于是它完成了再生,于是它得以飞翔。这,给了作者摆脱旧我,走向新生的启示。

      (限于篇幅,其他学生的发言略)

      (三)地坛的启示

      师:“我”双腿残疾了,而地坛也已经“荒芜”了。因此,史铁生与地坛在命运上是何等的相似啊!但是,地坛并没有因此而衰败,依旧富有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从地坛的这一特点中想透了一件困扰他许久的事,那么,是什么事呢?

      生:他想透了“关于死的事”(P39—②)

      师:“关于死的事”,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找出原文来齐读一遍。

      生:“一个人,出生了,……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P39—③)。

      师:史铁生说,“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作者从地坛中得到的启示是,要勇敢地面对磨难,坚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残废了,但也要像地坛一样,活得蓬勃生辉,富有生机。这,就是史铁生,一个敢于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史铁生。

      师:(轻声播放《命运交响曲》,渲染气氛)请看大屏幕,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对于挫折和磨难,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等问题,大家了解多少?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一提到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生:《谈生命》是初中的一篇课文。冰心老人要我们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变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变成为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生:《热爱生命》也是初中的一篇课文,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描写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活下来的故事。主人公面临着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等。他之所以能够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时处于昏迷状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的一种硬汉精神。

      (限于篇幅,其他学生的发言略)

      四、教学第二部分

      师: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就第二部分的某一个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我感受最深的内容是:“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是啊,在“我”命运最黑暗的日子,母亲懂得疼爱并理解儿子,而“我”呢?没有为她着想,不懂得理解母亲,可是当“我”懂得理解的时候,“活得最苦的母亲”却不在了,“我”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一个欲哭无泪的故事,一个无言的结局,一个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

      生:我感受最深的文字是:“我真想告戒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一套倔强,羞涩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实在足以让我们每一个做儿子和女儿的人引起警惕和反思。想一想吧,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做儿女的,借口学习忙、工作忙,忽视对父母的关注和关心,让父母饱受寂寞的煎熬。古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等我们有时间了,等我们功成名就了,我们的父母却早已是疾病缠身,白发苍苍,垂垂来矣,甚至已经深埋黄土,与儿女阴阳相隔了。同学们,关心父母,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对有些同学来说,即使只是让他们少操点心,少生点气也好啊。

      (限于篇幅,其他学生的发言略)

      师: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话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么,就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来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吧。(播放歌曲《白发亲娘》)

      作者邮箱: liuzuping@yeah.net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我与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纵横敷陈,形神兼备——“刘兰芝”与“罗敷”肖像描写比较(网友来稿)
下一篇: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几篇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