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63
标签:
教学论文
语言运用题将成为高考试题新宠(网友来稿)
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焦建群
2005年和2006年的语文考考试题来看,试题由2004年的25道便成了21道,缩减了4道客观选择题。全卷明显的表现出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人文性,表现出重视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特点。而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就是语言知识运用题。
2006年的语文试题,开始紧密地联系生活。第四题就是句子衔接,也就是说涉及到了语文能力和与素养。语言知识运用题更是彰显了这一点。全国卷创造了看图写文题,卷一介绍二胡,卷二介绍方位;北京市创造了点评题和建议题;其它各省有写运动会解说词、漫画拟题、标点联想的,有些赞词、人物评语的,还有写名著介绍的。这些试题有一个总的特点,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引领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思想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荣的文化传统;在能力上,考察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目前,这类试题前景十分看好,在2007年的高考中一定会再放异彩。
要体现人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讲话、做事。从人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应对是否得体来判断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语文基本知识,如标点、字形、病句等固定的试题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类试题容易使语文教学钻进狭窄的套子,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和时代脱节,不符合培养时代人才的要求。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把一种活生生的语言变成僵死的能力训练。因此,语文试卷开始也必须开始紧密联系生活,从书斋走进社会,融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将会真正地活起来,语文高材生将会是言谈得体,修养高尚的人材而不再是书呆子。语文教学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是寻章摘句、典故考据,埋头于故纸堆而固步自封。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非常适合形容今天的语文试题。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将列入考试范围。小的方面从请假条、话语转述、请柬、各种场合的标语、对联,广播稿、启事、通知、发言稿等。中等方面有新年寄语和各种节日献辞,书籍、游戏、各种活动、各种传统物件的介绍,主持人串联节目,不同场合即席发言等。大的方面假定你是某单位领导、发言人,对待各种刁钻的甚至是两难的问题的回答等。这些题生活性强,学生有体会,有话说,出题灵活,容易达到思想素养和能力的最佳结合。而且没有偏题怪题的嫌疑。有些题甚至会变化之后在选择题中出现。请各位老师和学生给与高度重视。
应用和评论是考题的两种方式。评价和认识是生活的另一方面,2005、2006年高考试题北京市已经出现了点评题,其他各省虽然还没有这样出题,但绝不是没有模仿跟进的可能。今年高三年级的第一次质量预测考试中,不少地市已经出现了这类试题。如河南的郑州市就出了对广告语做出评价的题,击中某些学校的复习盲点。重应用、轻评论的现象必须迅速扭转。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语言运用题正是生活高度提炼,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符合新课标、新大纲、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凸现了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新兴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定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邮箱: jjq818@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语言运用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
下一篇:
《黄纱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