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724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教学方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教学方案
孙文明
(苏州市平江中学 215003)
苏教版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板块——专题。教材设计专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包括知识积累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专题的教学,教师需要把专题中所有的内容结合起来,并且补充大量相关的课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完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预计教学时间4课时,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教学过程我分为“阅读积累”、“思索质疑”、“拓展迁移”三个层次进行。
阅读积累:
教学内容:《狼》、《母狼的智慧》以及课本上的“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1.学习《狼》,掌握常见文言虚词。
2.了解《狼》大意,理解作者蒲松龄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母狼的智慧》,了解大意,把本文中狼的形象与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作对比。
4.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手段搜集资料(关于狼的传说、谚语、成语等),提高资料的搜集能力,注重知识的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
清朝有个人在路口的树下摆了个茶摊,给过往的行人解渴。他不收分文,只希望别人讲一讲各地的奇闻。久而久之,那些听来的故事加上他自己的创作就汇成一部书。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人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部书。
2.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给难字注音,标解释,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掌握以下实词、虚词: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紧张为难。 恐:恐怕,担心。
顾:看到。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前:往前(名词作动词用)。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名词作状语)。瞑: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暴:突然。 毙:杀死。 方:刚。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用)。
尻:屁股。 股:大腿。 寐:睡觉。 盖:原来。
黠:狡猾。
课后归结“之”、“其”、“以”等词一词多义的用法,并与学过的文言文相联系。
3.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其他学生补充。
4.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朗读要生动,高潮部分读出紧张感。
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了这篇课文讲的故事,下面我们看看蒲松龄是怎么叙述的。全班齐读,读完后请几位同学来翻译这篇课文。
5.学生翻译难句,教师加以指导。
*复投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作者思想探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把狼与人相比较从而推导出作者笔下狼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于狼的思想感情。)
Q:课文中的屠夫怕不怕狼?
A:怕!
Q:如果人与狼搏斗,谁占优势?
A:狼。
Q:那么,在课文中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A:狼死,屠夫(人)胜。
Q:课文最后两句话是什么语气?
A:嘲讽的语气。
Q: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狼抱有怎样的态度?
A:在蒲松龄笔下,作为人的代表的屠夫是机智勇敢的,而狼是狡猾凶残的。狼是人的敌人。作者对于狼是憎恶和蔑视的。
7.作业:a.预习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以及课本上的“参考资料”
b.通过书籍杂志、网络以及向长辈请教等方式搜集关于狼的资料。
第二课时
1.导入:昨天我们见到了蒲松龄笔下两条狡黠的狼,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毕淑敏笔下的狼。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错误读音和停顿。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请学生回答本文讲了几个关于狼的故事。
生:两个a.母狼带小狼过河 b.母狼舍生护崽
师:母狼是怎样带小狼过河的呢?请一位同学详细说一下。
生:母狼嘴里叼着小狼过河。但如果小狼多的话,母狼怕留在岸边的小狼有危险,就会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只动物的胃吹足气作为救生圈,背着所有小狼一起过河。
师:因为狼考虑过了,担心子女有危险,所以采取了这个聪明的办法。被老猎人追捕的母狼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
生:狼一般在早母茂盛出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这只母狼因为带了两只小狼无法快速逃脱,所以爬上坡顶,争取时间藏好小狼,然后向相反的地方跑,吸引猎人的注意力,以自己的死换来小狼的生。
展开全文阅读
师:让我们来对比蒲松龄和毕淑敏笔下狼的形象。(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蒲松龄 毕淑敏
狼是凶残、狡猾、无情的,是人类的敌人。
作者对狼憎恶、蔑视。 狼是聪明的、善于思考的。母狼充满了母爱。
作者对狼友好,甚至敬佩。
结论:
1.作者看狼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都包含了自己对狼的感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狼的看法。
2.我们看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得出全面得结论,不能盲人摸象。
4.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计算机房查找关于狼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歌曲、视频等),下节课的讨论作准备。
5.作业:a.网上找狼的图片,下节课评比。
b.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写一篇小作文:《我心中的狼》,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下节课讨论。
思索质疑:
教学内容:课本187页“思索•质疑”以及学生自己搜索的资料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积累的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实物投影仪,邀请生物老师。
教学步骤:
1.导入:我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因此,我特意邀请了生物老师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讨论课。如果遇到我们不大了解的知识我们请专家来作答。大家欢迎!
2.“狼”图片的评比。
学生在电脑上展示自己找到的“狼”图片,通过其他途径搜集到的图片也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首先,由生物老师判定学生找到的是“狼”而非其他动物的图片;其次,由全班同学举手选出10幅优秀图片,课后给予一定奖励。
3.以《我心中的狼》为题,学生轮流上讲台交流自己的作文。涉及到有关知识的由其他学生解决,学生不了解的由生物老师解决。
a.有很多学生针对《母狼的智慧》一文中老猎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的观点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提出海豚会把落水者背出海面、猿猴使用简单工具等例子。也有学生立即反驳“海豚救人”是因为海豚是这样训练不会游泳的小海豚的,习惯而已不是真有智慧懂得怎样救人。这些说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搜集的资料面很广。
b.学生大多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出发来讨论狼的形象,资料涉及中外童话、传说、谚语、成语等,来源有:网络、图书、其他老师、父母甚至祖父母讲的故事以及学生平时的积累。
c.部分学生从两篇课文对比讨论了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认为待人处世不能偏激。
d.也有学生受习题启发,从童话传说出发分析了中外故事中狼的形象的异同。
4.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今天的讨论是没有对错的,仅仅是希望大家能勇敢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看的出大家都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很多资料。很多同学的资料使老师大开眼界。
在我看来,狼是孤独的英雄,正是严酷的环境迫使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沙漠、荒原,广阔的大地造就了它奔跑的能力;无情的竞争促成了它冷酷的性格,使它只能咬着冷冷的牙,在奔驰中展现自己热情的生命,在月夜的嗥叫中倾诉自己的心声。
在冷漠的外衣下,狼也有一颗温暖的充满爱的心灵。它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也有深沉的爱,它不放心年幼的子女离开身边一步;对于帮助过它的人,它也会牢记心间,历久而弥坚。一旦走进狼的心灵,你就会感受到火一样的热情。
让我们用齐秦的《狼》这首歌来结束这次热烈的讨论。
5.作业:经过今天的讨论,大家对狼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下面我们要联系自己想一想:
平时我们都接受“好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大家像羔羊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与对方辩论。本节课确定观点,下节课辩论。
拓展迁移
教学内容:学生以“是否要做一匹强悍的狼”为题进行辩论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资料的搜集能力。
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和辩论。
4.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教学步骤:(1课时)有A、B两种方案
A按观点不同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持相同观点的一方,先进行讨论,然后选出四位参加辩论。同时选出单数评委。
辩论参照正式辩论赛进行:双方一辩开场陈词,先正方后反方,时间各5分钟
自由辩论,每位队员都可参加,时间每队各10分钟
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先反方后正方,时间各5分钟
教师作为主持人,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由学生评委决定胜负。
B若出现两方人数相差很大,也可由少数一方走上讲台,集体应对其余持相反观点的同学。双方均自由发言。由教师选出双方论辩中发挥最佳者。
作业:500字左右周记一篇。
这一阶段大家都通过各种手段查找了许多资料,那么你是怎样找到这些资料的呢?或许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很多感受?把他写下来,留作纪念吧。
说明:
本专题的教学设计希望把语文学科与生物、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仅能学到语文知识,还能积累生物、中外文化、信息检索、思辨论辩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本专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增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本专题的辩论等活动还能增强同学间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的团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作文新题训练1(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文天祥起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