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1104  
标签: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说课稿
《苏珊安东妮》说课稿
 《苏珊•安东尼》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苏珊•安东尼》。

我的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评价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苏珊•安东尼》为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是主题探究性学习——妇女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2)理解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象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苏珊为争取女权而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自己应有的权利,要进行勇敢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2)   培养学生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健康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理解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   男人的一片天:我说我有理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说得有理吗?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在组成教学的各动因中,教学气氛的营造很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识有密切联系。高涨的情绪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增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设计这一个环节作为导入,目的之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各说各的理,把气氛调动起来;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妇女地位之卑微低下,到了与小人相提并论的地步,那时是“男人的一片天”;目的之三是让学生明白妇女解放是社会的进步,妇女不再拘束在一室之内,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男人负担减轻三分之一,只需养老人和小孩,三分之二的负担又有人分担一半,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目的之四引出那些女权运动先驱者们,从而引出课题《苏珊•安东尼》。

(二)   女人的一线天

1、  人物简介:

苏珊.安东尼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曾经教过小学。她强烈意识到妇女需要个人和经济上的独立。她致力于妇女权利的斗争,与伙伴伊丽莎白终身都为女权运动做贡献。推动美国女权运动的进程。被称为“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

通过人物简介让学生对主人公苏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感知探究:

(1)、出示目标,速读课文(带着目的去读书,目标教学)

(2)、网络互动:①五人小组为单位围绕目标设计两到三个问题,并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②选择网络论坛上感兴趣的题目,小组讨论解决;

③把小组意见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语文学习也理应如此。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天才GO GO GO——今日表演之星

请同学上台表演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谁表演得最好,谁就是今日表演之星。

在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中,最后的胜利都是苏珊•安东尼,两次斗争中,苏珊取胜的方式有何异同?从中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全文的难点。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4、课内课外——生活剧场:

        张三同学上课不停讲小话,李四同学劝他保持安静,张三说:“我讲我的话,关你啥事?”李四该怎么办?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道题把课内课外巧妙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象苏珊一样,面对自己就有的权利,进行勇敢的斗争。

(三)女人的半边天——畅所欲言:

女人的天空真的有半边吗?请大家谈谈你身边或是网上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女人的半边天之我见”。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健康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

 

 

 

三、教法分析

教法分析:启发式(要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教师要循循善诱,善于启发)。

     情境设置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讨论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标签: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说课稿 苏珊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
下一篇:《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