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8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探讨意愿:

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2、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评价人物。

3、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有所感悟;培养学生表达时语言的准确性与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一、导入:

板书:“鞋匠”、“车夫”。

要求:请记录下你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汇。

(可板书纪录下学生的回答。)

提示: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的词汇有——职业、普通、平凡、卑微、辛苦、蓝领、弱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底层等。这些词汇有对“鞋匠”、“车夫”内涵的理解,也有对其外在境遇的评判,但都集中在一般性的、共性的社会评价上。学生将其与“光芒”、“人格”这类词汇相连系的较少见,所以从这样的认识“盲区”导入。

指导:“鞋匠”和“车夫”往往被归入底层社会的人。所谓“底层”是指从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来划分人。它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却不是而且从来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标准。

二、预习反馈:

在自读《品质》和《老王》的基础上,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与老王的人生经历。概述时要注意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命运。

提示:小说《品质》和散文《老王》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概述人生经历”就是希望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人物的独特之处,关注这种个性与命运的关系。在文本中获得信息,“目中有人”的阅读也是对人物的初步评价。

指导:《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老王》车夫老王生活贫苦,却在文革前后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作者一家。 

三、问题探讨:

1、在获得了对人物的整体印象后,请你分别用原文中的一段话来介绍这两个人物,力求做到让人过目不忘。请读出你选择的语段,并简要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提示:两篇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容易注意到直接描绘人物特征的文字信息,如常见的外貌描写,语言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学生也会注意到对人物直接进行评价的文字信息。不同欣赏习惯的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会存在差异,因此,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重在对文字信息的选择与感悟,可看作一种个性化阅读。可以结合必修一的点评法和必修二的批注法来品读,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时语言的准确与技巧。

指导:

外貌描写,如称格斯拉为“皮革制成的人”一段。品读的关键是这样不“美”的外形是否会影响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既是老鞋匠外在形貌的突出特征,也是因为他长期专注于制鞋,职业特征对人内在精神的长期影响。他“僵硬”、“迟钝”、“死板”的形貌下面藏着一个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老手艺人形象:作着“靴子梦”,以做最好的靴子为理想的人。

环境描写,如开头对鞋店“朴素安静”特色的描绘;心理描写,如下文人们走进店堂后“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鞋店主人的性格是朴实沉静,决不浮躁的,这些都与大工业时代的重量轻质,浮躁随便截然不同。

由典型事件组接成的老王的形象,如:老王的帮忙不肯收钱,去世前一天送香油鸡蛋。这是一个普通贫苦者对别人自发的关心,他不会有什么惊人之语,但他身上的光芒就在这些平凡的事件上,他自己的标准是善良、老实,而不是其他什么。

此外,可简要总结小说、散文中人物的塑造途径,写“貌”的目的是写“神”,即人物的精神世界。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凤;以及另一种典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不做外貌描画也能展示精神世界。

两篇文本中也有直接议论与抒情的语言。如《品质》中:在格斯拉对大公司批评之后,“我”的感叹:“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预示出在大工业时代,人们也变得浮躁,但凡恪守职业的手艺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鞋匠格斯拉的品质就在这种“冲突”下表现。小说结尾年轻鞋匠的话就是对格斯拉的整体评价。《老王》结尾,作者杨绛感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的“不幸”是他的贫病,他作为时代中“出身好”的劳动者仍然处在不幸的生存环境中,却一如既往关心地位不断下降的知识分子夫妇,在辛劳穷苦的生活中,关心他人,同情他人,作者从中看到了人间的不平等,也看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王的可贵品格。

2、从前面的概括、分析来看,格斯拉与老王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他们似乎都不懂“顺应时代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道理:格拉斯坚守着好手艺最后却饿死,老王是“好出身”的车夫却一如既往关心地位不断下降的知识分子夫妇。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身上这种“不变”的?

要求:小组讨论,扼要纪录。

提示:“不变”是针对时代的“改变”而言的。学生能在文中找到一些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如“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北京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探讨要重点关注特定时代中普通人的选择与良知。

指导:

格斯拉手艺精湛,凭着自己的经验,如果随波逐流,不但不会饿死,而且还有可能发财。但是他在大工业公司的挤压下,宁肯饿死也不放弃一个鞋匠的追求。在他看来,鞋匠不能不热爱皮靴,粗制滥造,是对职业的亵渎,也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如果他“变”了,就谈不上劳动道德了。

老王生活在解放后的北京,是底层体力劳动者,按通行的说法,他是“当家作主”的工人阶级。而他的命运却是很不幸。一般而言,底层劳动者在“文革”那样的动乱中,趁乱捞取一把的大有人在(无论是地位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利用政治上的优势为自己获得利益,或是显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那些年代里司空见惯。即使安分守己,大多数人也会和作者夫妇那样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老王根本没想到这一点。开头说明他是个“单干户”表明他的行为是出自纯朴善良的人品,是自愿自发的。


展开全文阅读
从两文中读者能看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也能看到他们的执着。普通人对道德、品性的坚守,守护了社会良知。作者的肯定也代表了社会的价值评判。

3、分别为格斯拉与老王写一条墓志铭,表达出你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提示:微型语文活动,要求独立评价人物,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视时间情况,可作展示与点评。

四、当堂小结:

“底层”是等级社会对人的划分,但是,只要人格高尚,保有为人的尊严,普通人与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就能够长存。

对于这些平时被忽视的“格斯拉们”、“老王们”,不仅要同情他们的生活境遇,更要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这种理解、尊重、钦佩本身就是形成你自身人格光芒的重要一步。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品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下一篇:《品质》教案1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