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445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激流总序》教案
《〈激流〉总序》教案
学习目标:
1.以课文前面“在这平和的文字下面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学习本文的突破口。运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文章的独特魅力。品味文字下面的激情和力量,需要“披文入情,析文入理”,要加强各种形式的阅读(默读、朗读、批读等)。
2.感受作者热爱生活,征服生活,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和斗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准备和生活搏斗的意志和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华理大附中高一(5)(6)班
授课人:石建柱
授课时间:2005年9月22日
教学设想:
二期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既然关注“人”就需要教学有针对性,需要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际来设置教学目标,可以看出,两个教学目标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从难易程度上看,不太适合我校高一学生的情况,似乎脱离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但是,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每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有些领悟,这是一份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从教师都要有“资源意识”的角度要求,学生都不是白纸,来到教室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个活的资源库“激活”,用学生的已知,解决学生的未知。教师如果再辅助设置一些层层深入的台阶,逐渐引导学生爬上思想感情和智慧的某个高度,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是一项智慧性劳动,我们做教师的应当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的智慧调动起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可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是手段,交流是目的。让每个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文的基本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追求。
我用的是“五环节备课模式——导入、阅读、解读、拓展、作业”,“模式”只是大的框架限定,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可以随着学生的变化和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文还着眼于对课文的精读,因为二期课改都强调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这固然是一个好方向,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使用教材旨在通过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所以本文“以文解文”,和学生一起精研课文,只好怠慢“拓展”部分了。
做出这么多设想,我还是有些心虚的,因为我可能是属于那种“说得好而做不好”的人,请大家多多批评!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导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本堂课定个调子,属于教学资源之一,注意与本堂课的联系)
导入一:百岁老人有一个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导入二: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
导入三:巴金:毕生实践“爱人”的伦理思想。
导入四:法国小镇为巴金自豪:距巴黎100多公里的法国小镇沙多去里是巴金创作第一部小说《灭亡》的地方。
导入五:有一本书《中长篇小说七大家》中说:“本书曾说过,巴金对文学的态度颇为幼稚和不逊。”有个评论家在谈到巴金的《家》时说: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巴金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好多人在谈到今年已经101岁的百岁老人巴金时说它不懂文学,巴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懂文学。可是不懂文学怎么能成为伟大作家了呢?而且还享有国际声誉,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学特别奖”呢?(大约需要3分钟)
二、阅读(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为下面更好地实施“解读”环节服务:感性认识(感知)是理性认识(深入解读)的基础,此环节不能跳跃,如果学生不预习,需要每个教师在课堂拿出一定的时间运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默读,朗读,浏览;圈点批注式的阅读,等等均可。本环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或检查预习情况。提一些字词句的问题,着眼于语言的品味,看看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是否到位)
检查预习情况:
1.提一个小问题:文中说“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写作本文时,巴金到底有多少岁?
2.“在这里我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这里”是指本文吗?你是依据什么得到这个认识的?
(引导学生与《家》《春》《秋》联系起来,同时与“序言”联系起来,本文是作者自己给《家》《春》《秋》三部曲写的总序,借机介绍“序言”和作者及其作品)
3.文中多次出现“生活的激流”(第三自然段的结尾处,第六段中,第四段有)这个词语,大家能否联系全文给它粗略地下个定义?
(激流是“一股有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也可以根据第四段概括:“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种种水花交织而成的生活的激流”。)
4.文中说生活是一个“搏斗”,还说“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从文中看,“搏斗”与“征服”含义有区别吗?(教师注意在课堂上多多咀嚼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感受,进而领悟出两者的联系与不同)
“搏斗是参与生活,征服是实现生活的追求。”——这是教学用书的解释,可是这个解释并不到位。搏斗可能是被动的无奈的,可能不具有优势;而“征服”是主动的,显示着勇气和力量,明显地占有优势,有斗争的主动权。
5.文章第四段说“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作者说不能确定地知道,到底能不能知道,大概说一说总可以吧?具体应该怎么认识这“唯一的海”?
(生活的海洋,爱恨、欢乐痛苦交织而成的生活的最终要到达的地方。即激流的追求,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秉持、信仰——这是参考书的解释。这个问题还有点难,留待后面解决,先跳过)(本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展开全文阅读
三、解读(深入阅读课文。本环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深入探究课文。可以继续“语言的品味”,可以是“思路的探究”,可以是“主旨的把握”,文学作品还要着眼于鉴赏。“解”字的本义就是“判牛角”的时候,把牛角分开,后来引申为“宰牛”的时候把牛的四肢分解开,就是分解,肢解,这里用“解读”就是需要我们把文章分成一块块的来理解,但千万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整体阅读,不能搞得支离破碎断章取义。整体阅读才能真正把握课文的精彩,品尝作者深刻的智慧)
听老师朗读(配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朗读)。朗读前提出要求:合上书,仔细听,听完后说说听后的感受或者对老师的朗读做些评价,随便说,想到什么说什么(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认识往往是从感觉即感性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这是课堂上的一笔巨大财富;设计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想和学生一起探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第二段说的话:“这篇总序平易自然,没有热烈的呼喊,不露斧凿的痕迹,但在这平和的文字下面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即完成学习目标一)
同学们发言……
然后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划出本文能够使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的词句。并试着读几遍,做些体会,看看能感受出什么。……(上课时我用的是“问题”:为什么文中反复出现“搏斗”“征服生活”“生活的激流”这些词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到了教师想要达到的目标上来了,这是捷径)
你认为所划出的这些词句中,哪些词句是关键词句,能够表达本文的主旨(主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文中多次提到我们活着是为了来征服生活,你能否说说,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征服生活”,作者有没有在文中透露自己对“征服生活”的理解?
我们学习了本文后,还觉得作者不懂文学吗?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就是思想和智慧的天赖式的爆发,是心灵的花,思想的光,智慧的火。巴金的好的作品如《家》、《憩园》《寒夜》等大都是感情和智慧的自然流露,没有斧凿的痕迹。是真性情,是大手笔。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这种气息反映出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作品,你毫不感到是在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是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
(谈谈当年我读《家》的时候的感受)!(本环节大约需要18分钟)
四、拓展(二期课改明显的一个要求是“教材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育教学行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教材一个明显的导向就是“阅读量的增加”——课本明显地加厚了!所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从而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资源库“激活”,拓展部分就起这样的作用,它试图引导学生形成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拓展是课堂学习的延展和深入)
上面我们共同品尝了一道精彩的大餐,美味佳肴,我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做出这道菜的厨师(介绍作者)。
我们共同认识了作者巴金对生活和命运的认识,大家已经生活了十多年了,自己肯定对生活有一点认识,能否用带有一点哲理(不是富有哲理)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
从文中看,“激流就是生活”,征服生活就是征服激流,可是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生活”而曲笔地用了“激流”呢?
共同探讨本文的“物象”(象征)手法的运用(联系以前学过的《白杨礼赞》等课文)。
……(本环节大约需要7分钟)
五、(“适当”总结和)作业(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并由课堂学习延伸课外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业还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方式,每一次作业都需要精心布置,也要显示出一点智慧才好。不过,我这次作业应该说没有多少智慧)。
1.回去阅读巴金的作品,至少读一下《寒夜》、《憩园》,以后寒暑假的时候再读《家》。
2.深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精彩。
……(本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
附录:备课断想
1.教师有感情的说出词语也是一种启发。
2.全课贯穿“顺其自然”的思路,一切如水到渠成,这是我在教学中的孜孜追求。介绍作者、作品很多老师放在一课伊始,那样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帮助很小,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好课文服务的,拓展也是在与课文学习有联系上的拓展。
3.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把握好这两个身份,处理好它们的“度”,教学可能就轻松而有效了。
4.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上的分析理解来概括的):
生活的激流→搏斗→征服
5.整堂课的实施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体现而出现的精彩就在“解读”和“拓展”两个环节。从课堂实施来看,由于教师朗读的精彩,所以一下子使学生顿悟,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就上升到一个高度,学生感受出的对命运的不屈服和文章“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激情。再结合文章反复出现的“搏斗”“征服生活”,学生自己已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了。
6.课堂教学的“趣、实、活”是这样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机智、幽默语言,还有问题的启发性和精彩性特点使课堂变得“有趣味”,紧扣课文、精彩的朗读和抓住关键语句的分析使对课文的理解落到了实处,“教学设想”里说过,两个学习目标有点难,但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也说明了本课的设计还是颇具匠心的。有了“趣”,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然课堂上就笑声不断,变得“活”了起来。
7.“以人为本”的实施:本课完全实现了以人为本,两个班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我不是这个年级的教师,又从来没有给他们上过课,怎么实现“以人为本”呢?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教学流程;第二,教师以亲和态度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第三,充分地启发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和学生交流;第四,有几个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在那堂课上回答问题了。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激流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下一篇:
《小桔灯》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