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671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的策略指导与指导策略
作者:上海市控江中学朱勤楚
学习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认识活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幼小无知的无法独立生存的婴儿,要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除了自身的成长发展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人在一生中处处都离不开学习。
在学习活动中,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相伴始终,从不间断,并且占用了最多的学习时间。然而,长时间的语文学习并未能够取得相应的回报,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和语文学习习惯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如人意,语文素质日渐滑坡,这一投入与产出严重相悻的现象,给语文教育工作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同时也拨引起了语文教学界同人的高度重视。
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同样也不能无动于衷,谨提出务必重视“语文学习的策略指导与指导策略”之陋见,以就正于方家与语文教学界的同人。
一、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
为了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文学习的策略指导,更为了能够切中肯地确定语文学习的指导策略,必须对什么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怎样进行课内外的语文学习,怎样才能尽快地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才能获得好的语文学习成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给出比较确切的回答。要言之,就是须对“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这一初始命题重新加以梳理和认识。
(一)语文学习的目标
语文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说,要学好语文,首先就必须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以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
语文学习对于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其意义主要在于:
1、掌握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
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其次,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语言便成了人们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语言在社会交际方面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主个方面:第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第二,发出信号,组织生产和生活;第三,语言能明确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言在交际方面的这些功能是其他任何手段或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密切,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功能将显得日益重要。
2、规范语言、净化语言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性,以避免交际障碍,提高交际效果。语言的不规范和污染,给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而规范的、净化的语言则有助于思想和信息的准确传递,有助于思维的条理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要解决语言的规范和净化问题,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学习语文。
3、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打好基础
语文课在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中属于基础工具课。各门课程的知识内容都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课堂上老师要用语言来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离开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各科的知识都将化为乌有。因此,对于热爱理科的学生来说,也必须重视打好语文基础,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理科的学习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4、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语文学习首先是通过文章来学习语言,在这些文章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而且大大开阔了视野;其次,在读文章和写文章的过程中,会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再次,阅读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直接感知,老师的激发和启迪,对问题的争辩和讨论,作文中的创新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课文中有许多占今中外的名著名篇,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但可以丰富人的知识,而且还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他们树起榜样和楷模,指出努力方向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认清是非界限、美丑标准;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净化灵魂的目的。
鉴于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具有上述的诸多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三个维度上来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知是非,知美丑:会思维,会交际;善理解 ,善表达;有修养,有情操。
(二)语文学习的要求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落实如下的要求:
1、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2、语文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下功夫学。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打下广博的知识基础。
4、注重整体,探究意蕴。
语文学习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达到上述的要求,在学习语文时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到一条科学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学习的策略指导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尽可能落实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笔者认为,学生适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将能根据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在自己“知识库”中的学习方法系统中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学习方法,以便学习方法提高到一般策略性学习的新水平。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策略的特殊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方面作过如下的尝试:
(一)指向记忆一一选择注意策略
记忆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语文知识需要记忆,课文内容需要记忆,名句名篇需要记忆,文学常识也需要记忆,总之,需要记忆的语文学科内容是大量的,然而学生最为厌烦的学习就是记忆。出于无奈的应付之举,就是“死记硬背”,这既苦了学生,又收效甚微。
为此,笔者向学生介绍了“选择注意”的学习策略。注意是记忆的前提,没有注意而能获得记忆是不堪设想的。而语文学习的记忆指向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必须加以有意识的“选择”。这里的“选择”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选择注意的对象,二是选择注意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记忆要求,以下几种记忆方法的效果较好。
展开全文阅读
1、口诀记忆法
指通过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编成口诀来加强记忆的一种记忆方法。它包括罗列口诀记忆法和特征口诀记忆法这两种常见类型。罗列口诀记忆法是将记忆 对象逐个排列编成口诀的一种记忆方法。
例如:《现代汉语修辞歌》:
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双关、反语,
设问、反间、反复,
对照、对偶、排比。
而特征口诀记忆法是一种根据记忆对象的特征编口诀,以提高记忆效果的记忆方法。
口诀记忆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它可以缩小记忆对象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增加趣味性;第二,它大大减轻了大脑负担,不但有助于加强记忆,而且还能避免遗漏;第三,因为口诀字句整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所以便于记忆。
2、比喻记忆法
比喻记忆法是运用修辞中的比喻词格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通过记忆效率的方法。
比喻与记忆密切相关,那些新巧贴切的比喻容易纳入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常常使被描述的材料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比喻有助于记忆,因为它可以变未知为已知。例如盂繁兴在《地震与地震考古》中讲到地球内部结构时曾以“鸡蛋”作比喻,这样,把那些人尚未了解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人们便容易理解和掌握。
(2)比喻有助于记忆,因为它可以变平淡为生动。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中,作者一连串用了好几个比喻,来描写“镇关西”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情景,说他身上像是“开了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些新奇的比喻,使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3)。比喻有助于记忆,因为它可以变深奥为浅显。毛泽东同志曾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把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形势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这些比喻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那些深奥难懂的道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4)比喻有助于记忆,因为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知道春风的形象并不鲜明,可是把它比作剪刀就具体形象了,使人马上领悟到柳树碧、柳枝绿、柳叶细;都是春风的功劳,于是,这首诗便记住了。
运用比喻记忆法,实际上是增加了一条类比联想的线索,它能够帮助我们拉开记忆的大门。但是应该注意,比喻要形象贴切,浅显易懂,这样才便于记忆
3、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住关键进行记忆的方法。人的记忆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见什么记什么,见多少记多少,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有所失才有所得,有所简化才有所强化。所谓简化,就是先提炼出识记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对这些词语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这样就便于大脑接收、储存和提取了。
我们提倡概括记忆的目的就是要善于从庞杂的材料中抓住那“几点”。概括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主题概括。一部著作,一篇文章,甚至一首诗词,都包蕴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但不论是何等规模的宏篇巨制,只要把它的主题提炼出来,就能抓住要领,概括地记住它的全部内容。
(2)内容概括。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碰到那些洋洋万言的材料,对此,可以选取那些关键性字句、抓住主要的情节进行记忆,一篇长篇小说卷首的内容提要,影片上映前的“新片简介”,都属于内容概括。
(3)简称概括。对于那些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进行高度简化,赋于它一个新的名称,这是常用的简称概括。如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为“全总”,上海简称“沪”等,都是一种简称概括。
(4)顺序概括。这种概括法就是把学习材料按其本来的顺序进行概括,记忆时突出其顺序性。如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只要按照“完壁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情节顺序就能奏效。
(5)数字概括。用数字来概括识记材料,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四个现代化”、“四项基本原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双百方针”等等,都是寓意鲜明、容易引起回想的数字概括。
概括记忆法主要适用于记忆内容较多、较系统的文字材料。要求使用者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还有联想记忆法、定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和图表记忆法等等方法。要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和需要记忆的学习内容,选择最为合理的记忆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二)指向阅读一编码重组策略
阅读是学习活动的最为主要的渠道,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认知活动,阅读又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对已有的知识背景运用的处理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得到语文字词句的基本功的训练,又要让学生不断地扩充背景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务必要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编码重组策略。所谓编码重组,就是对阅读材料的信息群进行有目的的摄取,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加以组合处理,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顺化。
能够体现编码重组策略的阅读方法很多,在教学中,如下的几种方法既简便易学,又教有成效。
1、整体认读法
如汉字的书写,虽然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但会写基本笔画,并不等于能写好字。再从字音和字义看,汉字的整体性也很突出。汉字除少量的独体字外,大部由偏旁部首组成,一旦组成一个字以后,则以一个整体出现,并用以表示一个全新的含义,绝不是原来各自音义的简单相加。因此,无论对任何一个字,都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那种认字“认半边”的作法往往要弄出笑话。
词语的整体性也是很突出的。在双音词中,构成词的字有许多在意思上已发生很大变化,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两个字的简单相加。如“干部”一词的含义与“干”和“部”两个字(语素)的含义已没什么直接关系了。整个句子的内容也决不仅仅是组成句子的词原来所包含的那些内容,由于词与词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关系而产生了新的含义,提供了更多、更明确的信息。因此,每个句子对于其构成的词语来说也都是个相对的整体。而句子在篇章中则成为篇章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必须放在篇章中去理解,不能孤立地领会。另外,像汉语中的比喻、对偶、借代、双关、反语、互文、映衬等修辞手法,也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为了体现其整体性。
2、比类相观法
比,比较;类,俱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对象。即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同异、屈伸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类概念。王夫之认为,“凡物,非相类则相反”(《张子正蒙注·动物篇》),因此,比较各类事物之向的同异、屈伸关系,比较这些事物“或始同而终异,或始异而终向”(同上)的情况,就能把握它们的本质。
阅读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对照阅读,体现的就是比类相观的精神。这种学习方法的整个过程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定题、确定学习的课题;
选书,挑选与学习课题相关的各有特色的代表性著作;
阅读,阅读所选各书中与学习课题相关的部分,并在阅读时,注意互相补充,相互比较;
分析、比较,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通过比较、分析,弄清是非,形成综合的观点。
展开余文
比类相观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有利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它有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它目的性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类相观法适用于具有研究性的较高层次的学习情况。例如《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三篇文章的对照阅读,苏氏父子三篇《六国论》的对照阅读,(左传》的有关片断和吕祖谦的《东莱博议》相应片断的对照阅读,《与朱元思书》与《与陈伯之书》的对照阅读,使学生或于主旨,或于角度,或于文体等方面,较顺利地抓住了阅读对象的本质,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类概念。
3、各个击破法(化整为零法)
各个击破法把阅读材料分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逐个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把阅读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段落、层次甚至以概念为单位,每次集中学习一个部分,逐一学懂弄通;每个问题的学习时间,取决于它的难易程度。分读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纯粹分读法:把整体分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学习,在学习完这些若干小部分之后,又将它们归纳成了个整体。
渐进分读法。把整体分成几个小部分,先学习其中的前两个小部分,学完这两个小部分之后,又将它们归纳成一个整体,再同后一个小部分结合在一起学习;如此反复渐进。
在指导学生阅读尼葛浴庞蒂的《数字化生存》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两本书时,笔者就向他们介绍了上述的方法,从此学生不再害怕阅读大部的专著了;在学习长诗《幽风·七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蜀道难》、《琵琶行》和《长恨歌》时,也是化整为零法使之顺利地完成了背诵的学习任务。
4、敲壳剥笋法
敲壳剥笋法指-种通过揭露语言深层含义而增进理解作品意义、提高阅读欣赏能力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想真正读懂某些作品,就需要下一番“敲壳剥笋”的功夫,使深层信息透过表层结构,显露出来。具体作法是:
读文章或作品时,首先明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主旨;探讨作者表现主旨的方式或途径,运用敲壳剥笋法,应该注意在学习作品时,尽可能不要停留在字、词、句的表面意义上,要深入作品的核心和内部结构,着意从侧面、反面去思考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咀嚼体会其内在的涵义。
鲁迅的《药》、《白莽作〈孩儿塔〉序》、《最先与最后》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由于时代差异和鲁迅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主旨在文章中隐藏得很深。通过敲壳剥笋法的训练,学生学会了揭示文章深层信息的方法。因为有了“敲壳剥笋”的自觉意识,学生在阅读当代的杂文,乃至《文化苦旅》这样的作品,很快就能抓住作品的主旨。
此外,能够体现编码重组策略的思维方法和阅读方法还有很多,学生在尝到策略学习的甜头之后,就会自觉地去开拓、组合和创造。
(三)指向运用一一类比迁移策略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得心应手地运用。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类比迂移策略来指导自己的运用实践,就会在鉴赏《评论、写作和交际》等语文的运用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甚至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也有很大的意。笔者曾对学主进行过以下几种方法的指导:
1、类比鉴赏法
类比鉴赏法指从评判和欣赏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其具体作法是:
反复阅读,真切理解。把握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情味,正确理解作品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为鉴赏做好准备。
留意周围生活,训练语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据此去感受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地体察作品的情感。
发挥想象,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想象力,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把它们与以往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类比,或认同,或辨异,从而发现作品的精妙之所在。
综合研究,辨出真味。运用归纳、判断等方法,深刻理解领悟作品的真谛。
运用类比鉴赏法,应该注意:第一,阅读作品时,不能走马看花;第二,阅读时,要采取主动的态度,对作品作认真的研究,深入地考察和评判。
2、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指注意各种知识之间的关联,注重积极思维,使新知与旧知严生联结,从而编织成新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各种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作法是:
1、博采:查看各章节的小标题,对读物各部分内容及其逻辑联系有个概括的了解;抓住各章节的重点;概括要点,领悟要义;在博览的基础上,通过笔记或者卡片摘录日后所需要的资料。
2、勤思:每读完一本书之后,要进行全面的分类整理,找出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旧知带新知,整理同化原有的认识结构;积极思考,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3、不同:找出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组成知识之网的纵横主线的交叉点,从中找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研究课题。
4、专精:以选定的研究课题为出发点,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心得组合起来,力争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按学科系统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完善知识网络,织成自己特有的知识网络结构。
3、移植创造法
移植创造法措一种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它领域,用以改造或创造新东西的方法。
移植创造法在语文学习中往往体现为移用读书法。读书时,通过“借鉴”,使别人的学问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种读书方法包括摹仿借鉴和移植创新这两种具体形式。其中摹仿借鉴适用于同学科学习,阅读时注意其写作技巧,以便今后借鉴。移植创新,则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其具体作法是:
将某类学科的研究方法直接运用于另一类科学的研究中;
将某一门学科的方法经过改造而应用于他学科。移植的目的在于使个别的、特殊的科学方法迅速转化为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运用移用读书法,要注意用彼之长,补己之短;避彼之短,扬己之长,即要改造创新、不断创造。
当然,在运用领域,类比迁移作为一种策略层次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有了熟 诊 地运用类比迁移策略的基础,就有可能向开拓、创新、突破和创造的较高层次的迁移方向迈进。
三、语文学习的指导策略
为了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语文学习的策略,教师在进行策略指导时,务必要构建有效的指导策略。笔者从实践中得到了这样的认识一导向策略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导向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如下三端:
(一)教学要有预见性
预见是教学的必要准备。教学的预见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确定起点。起点的合理确定,是教学流程顺畅的基点。二是求知难度。正确预见求知的难度,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时便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给学生清晰的认识。三是预见可能的质疑向难。这样既可促进教师准备浅显易懂的表述形式,丰富多姿的范例,从而使得教学时胸有成竹,放收自如。
教学预见性实质上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学。需要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然后构想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富有教学预见性能导致教学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二)教学要有指导性
学生求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策略学习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指导是教学高效的关键。通过指导,方能完成从“教”到“不教”的过程。教学指导可以表现为:
1、认知过程的深入。对课文或“披文入情”,或探索事理、感知、理解、体验。使学生在深入中完成智力上的层层跃进。
2、情意过程的深入。在导向中既注意学生的外显的行为,又注意其内隐的情感,才能真正导向深入。
学习方法的导出。“导之以理,扶之以木”,导出读法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1>读思结合: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圈点批注,质疑向难。
<2>完成程序:亦即语言一思想一语言。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过程,领悟内蕴,理解结构,强化语言学习。
<3>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学会调动己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
<4>因文择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多种文体,因文择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要有控制性
控制是对教学流程的艺术把握。要善于对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教学节奏和教学步骤进行控制,使教学处于有序的和谐状态。教学控制包括:
1、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具体化,教学必须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推进。具体而言,要明确这一教学时间单元的策略指向以及体现策略的具体方法。
2、节奏控制。控制好节奏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学得扎实活泼,充满活方。
3、步骤控制。因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和复杂的,所以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运用学习策略的实际情况,并对某些教学步骤作相应的调整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步骤控制是教学指导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
下一篇:
现代文阅读的途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