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758
标签:
教师随笔
2007两会温总理答记者问语录(网友来稿)
高勇
◆温家宝说:“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她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他说:“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他指出,必须要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追求真理,只要改革开放,只要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但当前最重要的是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民生问题,第一要有制度的保障。我们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是立了法的,我们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是立了法的,我们将要开始的实行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也要建立法制。
我们正在拟定城乡医疗卫生改革方案,最终也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的话,就不会轻易改变,它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温家宝表示,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在回答日本记者有关中日关系的提问时,温家宝表示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06)10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希望自己4月份(07)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除怨:消除民怨。大意为: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这是管子的话。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就促成了安倍首相去年10月访问中国。
日中关系的三个政治文件是从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实上总结了两国关系的过去,也从长远和战略上,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我们要坚持三个文件的精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10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我将和安倍首相就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达成共识,并建立两国经济合作的机制,促进科技教育的交流和人员的往来,特别是青少年的往来。
◆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在问答台湾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温家宝称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后人引用它来说明:在腐朽事物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在回答有关反腐败的问题: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篇,后来被唐代魏征用来“纳谏”,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来告诫后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在回答香港记者答问时,温家宝称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请你转达对香港同胞的问候,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在回答有关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温家宝表示近些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诗词解释:“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原文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起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高勇 摘
作者邮箱: gaoyong8899@126.con
标签:
教师随笔
2007两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下一篇:
诗歌教学中的语感生成(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