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51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谏吴王书》教案
教学目的]
一、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培养文言文语感。
二、鉴赏本文反复设喻的表述手法,领会其言辞恳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劝谏风格,学习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如:度、绝、恶等。
[教学设想]
一、由于本文骈句较多,句法灵动,有明显的辞赋特点,会给学生理解文意带来困难,所以一方面要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参考书下注释,初步把握文意,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教给学生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后,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大量设喻是本文一大特点,要鉴赏其妙处,先要弄懂这些比喻各自说明什么道理,这又成为本课的难点。教师宜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在研讨中解决难点。
三、本文为略读课文,按进度安排应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但由于本文的辞赋特点带来的理解困难,若想在一课时内面面俱到是免不了吃夹生饭的,所以,此课不必在逐词逐句翻译课文上作过多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把握重点词句,能理解文意,初步鉴赏反复设喻的妙处即可。宜带领学生多读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交际生活中免不了要劝说别人改变看法或主张,你也许有过劝说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的汉代著名文学家枚乘的《上谏吴王书》就是一封劝谏的书信,虽然由于吴王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这次劝谏并没成功,但事后枚乘却因此信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高超的劝谏技巧而名声大振。下面我们就在了解枚乘其人和他写这封劝谏信的由来之后,看看本文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劝谏的。
二、介绍作者和此文背景(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要点),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一”,教师补充。
三、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后能大致复述,同时在书上勾画出生字等。
订正字音(可利用多媒体):
以王诸侯(wàng)恻怛(dá)系(xì)间不容发(jiān)(fà)累卵(lěi)敝(bì)万乘(shèng)乘累卵之危(chéng)上县无极之高(xuán)景灭迹绝(yǐng)(cāng)霤(liù)单极之断幹(gěng)(hán)铢(zhū)至石必差(shí)寸寸而度之(duó)搔(sāo)擢(zhuó)砻(lóng)
四、自学自读课文第1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1段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加以论证的?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
王诸侯不过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惟大王少加意念
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
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参考答案:
1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主张“得全者昌,失全者亡”,接着用舜、禹、汤、武这些被当时奉为圣明的古圣先贤由小而大的事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是“有王术”,从而论证“得全者昌”,告诫吴王要循先王之道,保国安民,最后言辞恳切地以父子类比君臣,表明自己对吴王的无限忠诚,恳请吴王采纳谏言。
2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过:超过上、下:名词作状语,对上、对下惟:希望少:读shāo,稍稍
三个句子,前两个为判断句,分别用“……者,……也”和“……,……也”表判断;后一个为介宾结构后置句,译时将状语“于臣乘言”提至谓语前。
五、自读第2段,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中作者用反复设喻的方法痛陈利害,以期说服吴王,都用了什么比喻?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
以虽鼓惊间不容发极敝万乘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危于累卵易于反掌
参考答案:
1这段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为吴王分析当时危急的形势,指出谋反的危险,力劝吴王改变谋反之心,确保自身安稳。大量比喻的运用,含蓄而又形象地将道理讲得透彻明白。悬绝将断喻形势危急;马骇而鼓惊和绳将断又坠重物喻不可再自加险情;绳断不可复结、落深渊难以复出,喻一旦采取谋反行动,将无法挽回必亡的结果;累卵之危喻谋反必败;反掌之易喻改变谋反之心非常容易。
2以:介词,凭借虽:即使鼓:名词活用作动词,敲鼓惊:使动,使马受惊间不容发,见课本注释极、敝:均为“尽”义万乘:见课本注释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这句应用意译的方法,在理解了“出”为避免“坠入深渊”的结局,“间不容发”是比喻句后翻译此句,可参见注释。
危于累卵易于反掌:均是介宾结构后置句,译为“比叠蛋还危险”、“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
六、自读第3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段进一步评事说理,委婉劝谏。说理时既有比喻,又有比较,请作简要分析。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景迹就汤扬彼此去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答案:
1这段开始先用庸人畏影恶迹背而走和饮火扬汤两个比喻,指说吴王谋反的举止不智,劝谏吴王应“就阴而出”自然“景灭迹绝”;“绝薪”是“止火”的最佳选择。接着又拿自己的见识远大和虽善射却只能在百步之内作比较,劝吴王看清形势,及早改变反叛的想法。
2景:通假字,通“影”迹:足迹就:靠近汤:热水扬:见课本注释彼、此:要结合语境分别译为“谋反的错误作法”和“危险的形势”去:距离
七、自读第4段,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仍大量设喻,恳请吴王三思,都用了哪些比喻?分别说明什么?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渐靡径足可有时身
参考答案
1流水穿石、井绳断梁喻不及早明辨,易积成大祸。
十围大树初而易折喻诚能早辨,易于防灾。磨砻砥砺、种树畜养喻时间久了,背弃义理的危害就显现出了,忠告吴王早点放弃谋反的打算。
本段正反设喻,反复陈说,恳请吴王纳谏。
2渐靡:通“摩”,摩擦径:直接,简便足可:这是两个词,用脚、可以有时:“有”和“时”是两个词,“时”是“时间长了”的意思身:亲自,亲身
八、本文最大特点是观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大量设喻,首尾呼应,言辞恳切。请任选一点,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此题在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初步鉴赏的能力,要求不必过高,言之成理即可。
九、齐读课文。
十、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自设情境,设计一段劝说词,准备在“表达与交流”课上小组交流,并将评出“最佳劝词”。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谏吴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下一篇:
《原君》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