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85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一)教学设想
有关鲁迅的传记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达27种。而在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有关鲁迅的传记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鲁迅写成神,另一种是”。曹聚仁是在于鲁迅 的首肯。因此在他1956年出版的《鲁迅评传》中力求“从直接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进行中肯、独到的评述,因而真实和公允是曹聚仁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
课文节选的是《鲁迅评传》一书中的第九节,主要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历史意义。
由于此问属于传记,又真实的记述了《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人生轨迹于内心世界,而且在选材上一《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纵横结合的方式以引述大量史料来真实的再现鲁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又对学生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传记的多样写法对学写传记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因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是至关重要的。
据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一、课前资料搜集。二、理解鲁迅人生轨迹及内心世界。
三、选材及写作意图的分析。四、感受表现手法的独到。
通过资料搜集认识他人对鲁迅的评价以便与作者所写鲁迅进行对比,另外还需学生了解作者与鲁迅的关系,文中周作人、许寿裳与鲁迅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三个环节。第二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引导学生逐一理解课文内容,创作意图及独到的表现手法,这样环环相扣即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严谨而有效。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青年》时期的时代背景
2、了解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3、了解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与鲁迅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理解《新青年》时期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情感世界
2、作者的创作意图及选材的精妙所在。
3、领悟独到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
1、明白传记的价值以及创作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力目标1、2
(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预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写作技巧。在总是解决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帮助。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提示:(以问题的形式提示)
1、请搜集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与自己所了解的鲁迅情况进行对比,看差别有多大。
2、请搜集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相关情况及其与鲁迅关系。
3、请了解《新青年》时期,中国的历史现状如何?并与课文中鲁迅在此时期的人生轨迹进行对照,分析鲁迅此时期的情感世界,然后再与搜集到的他人对鲁迅的评价进行对照,看看区别又在哪里。
二、课堂交流学习,深入探讨分析课文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1)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2)周作人、许寿裳与鲁迅的关系。
(3)《新青年》时期中国历史现状。
(4)区别:……
(5)教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看来作者侧重表现…… )
2、设置总是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1)本文作者主要围绕什么事件展现鲁迅此时期人生轨迹及情感世界?
(2)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
(3)那么在这一时期鲁迅的思想是否发生了变化?许寿裳对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是什么态度?鲁迅自己又是什么态度?态度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
(4)这样将鲁迅思想矛盾的一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是否影响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这样的内容选材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
(5)这样写有没有好处?(展现了真实的鲁迅,使传记更真实)
3、体会传记的真实性,感悟独到的表现手法
(1)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真实的鲁迅?(引用史料)
(2)请同学们从文中划出引述的相关史料,并总结特点及意义。
引述了鲁迅自己的话、周作人、许寿裳的话。这样更权威,更真实,由此可知真实性是传记的一大特点,为表现的更真实我们采用了引用史料的方式。
三、教师小结,明确本文价值
四、课下练笔(作业1)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新青年时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乡土情结
下一篇:
等待散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