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5366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评讲三课时
作文评讲

(一)我想握住你的手

上海一考生

亲爱的爸爸:

  见信好!最近在吉林还好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最近还是那么忙吗?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给您写信,是想了好久的事了!您每次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鼓劲!我怕在上期间给您写信,会引起您的不高兴!

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看到“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了您,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谈谈您女儿的生活,学习还有属于我自己的理想!

  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对我这么些年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向前进的那盏灯,还记得春节回家时,您带来好多送给我的礼物吗?我最喜欢你送给我的那本笔记本了,尽管我已经有好多好多本了,但我把它珍藏着,我用它记下了自从拥有它后的高三的每一天的欢与忧!

常听着同学们的或喜或忧的呼喊,我也在过着属于我们这一段的日子,爸,您知道吗?自小从我记事起,您就很少呆在家里了!也许就是因为生活所迫吧!为了生存,为了让您的父母,您的孩子过得好,您选择了奔波,选择了一年就回家一次!每次开家长会,总是好想好想您能来一次,但是我知道您没在我身边。

您夸我的懂事,您对我的一切是很欣慰的!妈妈总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但爸爸,您知道吗?当我看到您远去的背影时,我心里好寒好寒!我想握住你的手,不愿您再为此奔波……爸爸,您太辛苦了!作为您的女儿,我感到好无助,好无力,爸爸,我想你!

您总说您所做的事一点都不辛苦,执意的让我好好学习!我明白您所说所做的一切,爸爸,您放心吧!我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的!

真心地对您说,爸爸,作为您的女儿,我很骄傲!您教会我许多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您曾说过,高三是个转折点,得好好把握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坚强地去面对的!心态很重要!爸,在这个重要的阶段,谢谢您给予我鼓励!

昨天您打来电话,您告诫我不要

太紧张了,顺其自然就行了,您说您不能像别的同学的父母一样陪同我考试,您为这很愧疚!爸,我不怪罪您的!真的!您给我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这我很知足了!

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你的手。                        

深爱的女儿:XXX

2006.6.7

  [误区警示] 阅卷者给本文评了43分,分数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基础等级40分(其中主题22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3分。

  文章感情真挚,作者对爸爸的爱,对爸爸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感激之情。同时,在文体上作者采用书信体也是可取的,便于将自己的对爸爸的感激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语言自然、真情。这些都是本文超过的地方。

但本文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内容单薄。800字的文章,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爸爸常年奔波在外,很少回家,送给“我”一本笔记本作礼物,考试打来电话告诫“我”不要太紧张。除此以外,再没有体现爸爸的具体事例,因此爸爸的形象不丰满。

二是语言贫乏。“很感激您和妈妈对我这么些年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向前进的那盏灯”,看来很感动人,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读来是干巴巴的。“常听着同学们的或喜或忧的呼喊,我也在过着属于我们这一段的日子”,句子表达意思不清楚,无法领会。“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一点题很匆忙,与上文无法联系在一起。这就提醒我们,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场上的二类作文的调整升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苦练内功,写作的内功指的是观察的敏锐,思考的深入,感受的独特;写作的内功还指,能够具备我手写我心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

  2.写出个性,练出风格。

3. 严格选材,整合材料,注意叙述的详略得当,先后合理,层次明朗等。

06高考满分作文(上海卷)《滴露的康乃馨》

上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 六

 真情莫过共握手!——题记

   滴露的康乃馨

     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没错,是爸!

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哦,醒了。”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爸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花的瓶子,很脏。没等我说话,爸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着出去。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竟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当时只记得一阵巨痛,腿再也拿不动了。医院的急诊室在四楼,电梯口挤满了人。我知道爸妈是担心我病情严重才决定上急诊室。爸背着我急匆匆地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伏在爸的肩上,我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他脸上的汗珠。爸的身体很单薄,可背我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四楼,我不知那长长的楼道有多少阶,也没有目睹爸将我送进急诊室后的气喘吁吁。那绝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人说,朴素的爱却是最伟大的。我恍然明白,其实爸从来没有给过我富丽堂皇的爱。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筝,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


展开全文阅读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了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 

            

眼中有泪(七)

    执子之手,今生珍重——题记

  我不承认自己是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之人,也不会觉得是悲秋伤春的婉约词人,更不会相信看着“情深深,雨朦朦”便会泪眼婆娑。

  但我绝不是一个情感苍白的人。然而,好长时间没有过流泪的感觉。或许是我自己将眼泪埋藏得很深,也或许是现实太残忍,压抑着眼泪不让流出罢。久违了,流泪的感觉!

  前些日,朋友来信说,他已通过了有关方面的考试,准备去新加坡,并且将在十二月回家一趟。拿着这封薄薄的信笺,却仿佛重有千钧。他是我高中三年结识的最贴心的朋友。高中毕业,他顺利进了重点大学,不几日又将出国,而我却被命运之神挥鞭逼进了复读班的角落,不免有些自悲自悯,黯然神伤。

  那是一个暮色将垂的黄昏。时至深秋,气温也很有些低。朋友带着仆仆的风尘到学校来找我了!“兄弟!”我一眼认出是他,兴奋地喊了出来。还是像从前一样,朋友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新加坡方面的情况。毕竟,对于未来的路,他也很难说清。他说再过几天就要启程,可能两年三载回不来,我不禁心一沉,我知道,朋友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道路,我也有我要挥刀斩去的荆棘,我也有我要拼杀出来的血路,我们不可能永远面对面地交谈。但这一消息的确来得太突然,我几乎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今天,就要和真正朋友天各一方,真有点失落的空荡。

  走在往昔的校园,朋友已不再属于它,而我却还要在此度过另一个冬天。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柔和的白光,然而在今天的我看来,全然是黯淡的。和以前一样,校园内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只是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少了一些熟悉的模样。与朋友就这样无声地走着,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我明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朋友几次终于忍不住,让我回去吧,我不说话,只是紧握住他的手,执拗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因为,我知道,两年三载,对于一段纯洁珍贵的友谊意味着什么。   快到校门时,我是不能出校的,朋友突然转过身,手紧紧相握在一起,我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良久,朋友哽咽着说:“回去吧!”我已不能说话,我抑头看了看青灰色的天,我静静地收回的我的脚步,夜风渐起,吹起我零乱的头发,我把手缩回衣袖,而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滴长长的泪痕,在这静静的校园黄昏,为我悄然地演绎着让人心碎的苍凉!

    心里说:执子之手,今生珍重。

 

(二)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风波亭上的月华失去了光泽,当你用含泪的眼看着一旁的儿子,也看着即将离别的山河,你,一个失去了士兵的将军,面对一杯毒酒,你选择了吞咽!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涌动的情感,有谁知道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痛心情?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对你说:你,岳飞将军,虽然你死于一场政治斗争,可是你早已成了民族魂!为了收复失地,你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谁能忘记你背上刻着“精忠报国”的字样啊!你的死,对忠奸二字做了最淋漓尽致地注解,在忠与奸之间筑起了一道分明的墙! 

我想握住你的手—— 

你,街头痛哭的孩子,侵略者的炸弹炸死了你的父母,四周炸弹的轰鸣声和恐惧攫住了你的心,于是你哭泣,可是孩子,当我看到你的照片,我的心也在流血!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孩子,别哭!我们一起长大,把侵略者彻底赶出我大中华! 

你,感染了爱滋病的孩子,我想握住你的手!让我告诉你生存的意义,让你感受人世间的温暖。 

你,身患重病的少年,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这世界仍然充满爱,仍然充满温情。 

你,睁着大眼睛的失学儿童,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轻轻为你歌唱,替你背上书包,送你走进希望学校。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握住你们的手! 

我从历史的长河里寻找,找到了我的人格,我的灵魂,我的兄弟,我的理想与追求。 

假如我能够,我会成为医生、护士、乡村教师,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屈的爱国的魂! 

2006年上海卷作文点评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这里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开门见山,干脆利落,总领全文。)   

 有人说过,在真相面前沉默这等于说谎,是的,在真相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将它裸呈于世的,因为它往往伴随着阻碍、排斥,甚至生命的威胁,在当今这个虚假泛滥,谎言遍地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躲藏、掩盖与抹杀。而令人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畏于困难艰险,敢于把真相道明,所以握住你们的手,是我内心真切的愿望。(通过对比,突出想握住说真话的人的手的愿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我崇敬的不仅仅是你的真言本身,更是你强大的人格力量,因为这些敢于真言的人,一定有冲破一切阻力的勇气,而这勇气一定是来自于兼济天下的责任感与悲天悯人的情怀.(把说真话提高到人格高度,以下魏征和钟南山两例,恰是对人格力量的重要注解。这是“想握住你的手”的原因之一。)魏征,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并不把皇帝的脸色作为自己言语的风向标,针砭时弊,直言不讳才是他的作风。我相信他一定有着治世盛国的使命感才能如此,他甘当一块明镜,照出一个大唐盛世。钟南山,揭露非典的第一人,出于一位人民医生的责任感,他从对非典遮遮掩掩的人群中走出来,大声呼吁,立即通知世界卫生组织,用全社会力量抗击非典。因为他的振臂一呼,才点破了那层迷雾,换来了人们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你看,一句真话对于社会的作用如此重要,我们怎能不崇敬那些直言的勇士。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说真话听似简单,殊不知那些勇士往往承担的是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由崇敬到支持,使“想握住”的愿望更进一层,高耀洁和张纯如,缺少的不是勇气,而是身后的支持,这时候作者便挺身而出了,“握住”的力量便更强了,仿佛“哥们,别怕,有我呢”。这是原因之二。) 高耀洁,揭露艾滋村的第一人。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奖励,而是人们的质疑与某些地方官员的威胁。张纯如,勇于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美籍华人,从她的照片上我们很难想像这清秀的脸庞与弱小的身躯要面对的是繁重的洞察与采证,更要抵御的是右翼势力威胁她生命的恐吓。但是最终这位年轻的姑娘还是用自杀结束了生命。我真是痛心,为何我们不能在他们境遇困难之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哪怕只是相见时或在内心里握住他们的手,使他们感到不孤独,因为这个后盾足够坚强。   


展开余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让你带领我前行。每当我在真相面前徘徊,事实面前犹豫,都会有这么一双有力的手牵引着我,虽然无语,但我的内心已感到:我要说真话.(由握手到牵手,由默契到行动。这是原因之三。)我想握住你的手,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握住这些手。相信这种力量将换来一个更明净的天空。  

分析:由个人到社会。照应题目,呼应开头,升华主旨,使“握手”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当你想要离开我的时候当你想要消逝的刹那握住不放直到永远(以诗的形式开头,别致新颖,富有温情。) 

沈从文曾对你说过:“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 

而我,只想握住你的手,不想说任何话,因为任何话也概括不了我对你的心。 

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我要握住你的手不放吗? 

因为,文学———是你!是你!是你让我看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你让我体味一个个诗一样的人生;是你让我懂得人生的真谛;也是你让我克服一个个险境,超越极限!(“千呼万唤始出来”,原来是文学。前面便是铺垫。) 

没错,就是你让清泉淌过我的心底,让那烈火燃烧我的热情! 

是你让我看到了李白执剑出长安,苏东坡漂泊入海南,吴敬梓一身落魄修儒林,曹雪芹满腔哀思寄红楼;是你,让我看到基督山伯爵的仇恨,苔丝的美丽与凄凉,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保尔的追求,海伦的奋斗;是你,让我穿越时空,让我体味人间! 

还是你,在一个深夜,翻出你,欣赏你,爱你,喜你,尤其爱那些诗词。 

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 

在这么一个深夜里,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味道;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精彩。 

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就这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充满深情地道出文学对“我”成长的影响。) 

  是你让我充满自信,让我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你让我保持天真之性,能与孩童一起唤出“白玉盘”,能作美丽嫦娥的幻想。 

是你,把我拧起,拧起我的精神,我的肉体。(“拧”这个动作,怕有些粗野了吧?) 

是你,让我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 

是你,吹开了闭塞的花蕾,传来了满园的郁香。 

一切都因为你———文学要我怎么放开你,要我怎么失去你!请你,不要闪躲,让我———握住你的手!(总收全文,照应题目与文首。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我想握住你的手

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当冬天最后一抹雪还在山头,你就在融化的雪水里开始发芽,不顾雪水残存的那一丝冰凉,不惧夜晚里寒风的怒吼。山头的雪走了,寒风失去了伙伴,也回到西伯利亚的老家去了。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的露出你的笑脸,化作柳叶,吐出一丝丝绿;化作春风,吹醒一颗颗心;化作一缕缕阳光,催开热烈的花朵。桃红柳绿是春天,万紫千红是春天。孩子们在春天歌唱未来,农夫们在春天播种希望。

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向你倾诉生活的向往,握住你的手就像握住绿色和希望。春天嫣然一笑,希望在你的心里,春天在爱里。春天,你奔向前方的脚步匆匆,风筝在蓝天下驾着祥云也难以追上你的笑容。

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春天留下绿色的种子,夏天用温暖的怀抱滋养着一棵棵柳树、一团团花朵、一池池春水。柳树的绿荫越来越浓了,给人以凉爽;花朵以最灿烂的笑容谢幕,一个个青果挂满树间;河里的鱼也大了,迎着朝阳翻滚着灵巧的身体。太阳是夏天的主宰,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点燃一切的热情。学生辛勤的念着书,农夫在地里耕耘,工人在工厂奏响劳动交响曲。夏天实在太累了,倾盆的暴雨就是她流下的汗水。

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祈求你给我永远的热情。夏天挥挥衣袖,夏天在汗水里,热情在灵魂里。

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秋天不知道躲在哪棵树后,默默地看着夏天的离去。桃红了,梨黄了,葡萄在夜里香了,玉米撑开了玉米壳,稻子压弯了腰,秋天换上演出服来到了台前。秋风吹过,农夫收割庄稼,鸟儿换上厚厚的羽毛,骄傲的孔雀也收起了翅膀。秋雨是秋天感伤的泪,秋霜是秋天别离的序曲。

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金色的秋天留给我金色的收获,感伤的秋天留下一个感伤的梦。秋天在梦里。

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白雪像预言者,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让我们把世界重新变成一张白纸吧。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一片片雪花落下,树白了,山峰白了,田野白了,村庄也白了。白皑皑的世界只有北风坚持在巡逻。

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要让寒冬消逝了人们的梦。冬天是一个智者,白色是纯洁的世界,严寒只留在冷冻的心里。

四季,我想握住你的手,四季回答,有爱的季节是春天,有汗水的季节是夏天,有梦想的季节是秋天,有希望就永远没有冬天。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才有这缤纷的世界。

[点评]

这是一篇用散文解读文题,展示文采的考场佳作。文章能够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亮点有四:选材别致。作者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大自然,采用比拟手法,选取春、夏、秋、冬四季,与之亲密诉说,不但向我们展示了春的蓬勃热情、夏的热烈热情、秋的金黄丰硕、冬的雪白纯洁。作者那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正是在这亲密的诉说、热情地握手中而鲜活,而亮丽。人称别致。作者选用第一人称,与春、夏、秋、冬四季直接对话,深情诉说,亲密拥抱,热情握手,既平易和谐,又亲密无间。如果选用二、三人称,那平易和谐的氛围,那亲密无间的真情,就会大打折扣,黯然失色。结构别致。文章结构从表面上看来,并无特色可言,但只要你认真去探究,就会发现,它是挺别致的。作者巧用文题,采用比拟、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将标题创新,领起叙述,引发抒情,贯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氛围,谱成悦耳铿锵、热烈动人的旋律,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酿造得温馨而芬芳。表达别致。行文中,作者不但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使长短句参差、骈散句结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别致的表达,读后,让人如啜香茗,如饮醇酿,满口留香。

高中阶段的作文的主要形式及优秀作文赏析

 一 高中阶段作文的主要形式

高中阶段的写作,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  课堂限时作文

(二)  课后自由写作

(三)  研究性阅读论文

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第一种。课堂限时作文,是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有特定要求的完整文章,作者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示出作文的整体能力。这是任何学生都必须经历的训练;这种训练的必要性在于它直接与高考相关。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因此,高中阶段课堂作文的主要形式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给定一个词语、一件事物或一段能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文字,作为写作的中心,不限文体,不定立意,自拟题目,要求考生写作的一种命题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新、约束少,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现个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如何提高话题作文的水平呢?我们认为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作文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很重要的。

一、培养和训练开发思路的能力 

写话题作文,首先要研究如何打开思路。要打开思路,就需围绕话题,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思维的角度越多样化,写作的余地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写出好文章。一般来说,针对某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价值评判、阐释内涵、纵横联系”等方面来开发思路。

1、价值评判。即对话题进行评价,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

2、阐释内涵。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话题的内在含义。

3、纵横联系。即从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的角度进行联想。时间就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

如果我们从以上几方面展开联想,就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以话题“选择”为例:从价值评判角度联想,人生处处有选择,一定要谨慎,选择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有人择友不慎,沉迷于花天酒地,耽误了家庭和事业。后来,他追悔莫及;从内涵阐释来说,可以讲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比如我喜欢文科,可父母总想让我跟他们一样,在理科方面有所发展,我和他们存在严重分歧,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从时间角度考虑,人类发展史其实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从古到今,人类总在选择最适合的道路。 

二、培养和训练准确定位主题的能力

主题,体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主要的写作意图。在议论文中,表现为中心论点;在记叙文中,表现为中心思想。话题作文往往对文章写什么主题没有明确的约束,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

但是主题的准确定位仍然是写作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样的主题才算好的,最切合题意的。首先,主题要准确深刻,即要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文章要有思想深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示问题的实质。其次,主题必须新颖。写文章应有突破、有创新,给一种新鲜感,以作者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使读者获得新的启发,新的教益。再次,文章最好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国家大事,热点话题,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空泛议论是不可取的。 

三、培养和训练选取材料的能力 

文章的主题确定之后,需要有合适的材料来证明它。在选材时,要善于同类联想,直到联想起众多的同类材料为止。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很多,由自己到他人,由个人到社会,一下子就可以想到很多。但是,在想到一大堆材料之后,要尽可能地选新鲜的,别人没用过的题材,如果用的材料总是老生常谈,文章就没有新意。



展开余文二 话题作文审题问答

上一节谈到了话题作文和提高话题作文的水平的几个重要方面。就高中学生写作的一般情况看,审题是不少学生很容易出现失误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前提,必须优先解决这个问题。

一 何谓话题?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作文的谈论范围。它不等于作文的具体内容或者主题,但作文的具体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话题提供的范围。

二 话题具有倾向性吗?

是的。

比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它是一个判断句,实际上是一个论点而不是一个论题。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你都应该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而不是相反。如果你说答案只能是唯一的,就像我们做单项选择题,实际上就否定了话题。

比如“诚信”这个话题,就是要求你围绕“诚信”来谈;至于你是赞同诚信还是反对诚信,话题似乎没有限制。但是,毫无疑问,你只能肯定诚信。因为贬低或否定诚信,违反起码的道德价值准则。

三 有了话题,为什么还要提供一个材料?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前,一般还有一段引出这个话题的“材料”。如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前面有一个在生死关头是救人还是不救、最终还是救了别人的故事(材料)。

为什么话题之外还要提供一个材料?这个材料是有重要作用的。理解题意,是立意符合要求的前提。而理解题意,必须首先准确分析材料。一般说来,话题比较空泛,只有认真分析材料,才能把握住话题的倾向性。如2002年的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分析提供的材料后我们可以发现,只有重大关头的、心灵面临激烈斗争的选择,才可以写。像公共汽车上是否让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究竟选择哪一所学校就读,就不符合题目和材料的指向。

四 为何有了话题还要自拟题目?

话题不等于标题。高考作文明确要求“自拟标题”,也就是说,直接捡话题为标题,是不妥当的。

拟定标题,必须切题。字面上可以出现话题的字眼,也可以不出现。

五 为什么必须周详地审查话题的精确含义?

话题涉及到作文的核心概念。作文方向要正确,就必须对话题的含义仔细审查。如《水的联想》,“水”并不是具体的某条河流;联想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因此,这篇作文应该写出水的性格,写出水的精神以及对你的种种启示。显然,如果你写某天在长江边想到某事,或者由府南河的污水想到环保,都是审题不到位的。

这是动笔前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对了,基础等级得分就有了一个基本保证;这一步做得不对,文章发生方向错误,写得再多也等于零。

三 考场作文如何生色?

这通常是学生最关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场作文分数。

批阅每一份考场作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如何展现出你的文章的长处,让阅卷者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应试技术。

作文的闪光点,就是能够给阅读者以积极刺激的地方。每篇作文优秀的考场作文,都有闪光点:要么构思新颖,要么思想深刻,要么文采出众。最好的作文,以上三条都具备。

构思要新巧

构思是对文章的整体构想。构思新颖,使整篇文章显得别致。构思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立意深刻独到,抓好切入角度。

如《弥勒规则》(《高中语文学习辞典》P244)借规则的话题抨击了一味重视人情的社会现象。

2003级成都二诊作文中,有的分析到“自强”不是要别人变弱而是要让自己更加强大,有的谈到自强必先自立而不能一味指望别人,切入的角度都不错,比起那种不着边际、空泛谈论“自强”的作文,它们在构思上是下了功夫的。

2.整体形式新颖巧妙。

如《10减1等于……》(《高中语文学习辞典》P237),借助算术形式构思;《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高中语文学习辞典》P239),利用诊断报告形式装填关于诚信的内容;《赤兔之死》,借旧瓶装新酒,用三国故事的套子装入诚信的故事。

这种在形式方面别致的作文,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获得高分的较高几率。

要有思想的闪光点

A 独到的见解

思想闪光点,首先表现为深刻独到的见解,表现在精警透辟的语言。

1)要养成一定程度的求异思维习惯,在不违背基本政治原则和伦理价值的前提下,要敢于思考,言人所未言。一个钱币有正反两面,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求异追求的是与众不同。

东施效颦可笑吗?不,她对美的追求精神是可敬的。铁杵磨成针,这不太浪费了吗?也许找一根铁丝来磨更好。旁观者清吗?不,见人落水不救而旁观的人,见人吵闹而做看客的人,其实是胡涂而可恶的。

但是,求异思维需要与辩证思维结合,否则容易走火入魔。你不能因为赞成东施追求美,就认为可以胡乱“效颦”。你也不能因为反对磨铁杵,就连同反对铁杵磨成针的执着精神。这就是说,必须注意分寸。

2)要独具慧眼,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要善于选择自己想说的、有话可说的、容易找到相应材料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角度去写,因为这样的角度比较容易深入下去。

【注意】话题不等于角度。一个话题可以有许多谈论的角度。话题作文选取什么角度,经常取决于写作者的思维深度。

3)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

不要一说起刻苦研究,就只知道陈景润;不要一说起追求科学,就只知道居里夫人;不要一说起努力成功,就只晓得比尔盖茨。这种老掉牙的例子,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列举一般的生活琐事和你个人的某段经历作为例证,这未尝不可,但这样做可能很难让你的文章生色。举生活经历,容易流于烦琐和俗套。

平时可以读一读《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杂文报》等报刊,可以积累到一些新颖和实用的作文材料。

B 警辟的语句

思想最终在文章中表现为语言。所以,思想的闪光点,实际表现为文中警辟的语句。

写作文不是编格言选。一篇作文不可能句句都是精彩的警句格言。但是,一篇作文,无论如何需要有一两句警辟的话。这一两句话,在文章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记叙文中是画龙点睛;在议论文中则可以振起全篇。

根据这个作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方法:

1)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要尽可能用最警辟的语句,表达文章的中心论点。

2)如果是记叙文,结尾处的语句一定要精彩,留有余味。当然,你也可以考虑在标题下写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能统摄全篇主旨的题记。

3)标题是文章的旗帜。标题的语言形式应该别致精警,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要有修辞特色

优秀的作文必定注重修辞。你的语言水平,文章一开头就要尽量体现出来。

在考场作文中,一般的说,使用如下修辞手段是十分有效的:

1)排比和对偶

排比和对偶的重要性在于,在评卷者看来,它体现了考生组织语言的意识。 

2)反问和感叹

其作用在于可以增加文章语调的起伏。它们往往给人有气势的感觉。也许你只是虚张声势,但即使如此,在评卷者看来,也比无声无势强。这里需要指出,感叹不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手法。

3)引用诗文名句

诗文名句的引用,给人的感觉是你的文学或文化积淀深厚。由于你的引用,评卷人甚至可能忽略掉真正属于你的那部分语言的拙劣。

4)精心选用修饰语

修饰得当,用词考究,这是文章高手才能够做得恰如其分的。但我们需要有这个意识。

5)比喻

比喻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感。

以上仅仅是一般的技巧,主要针对的考场作文。严格的说,这几种方法并不是创造性的修辞。但是,考场作文并非文学创作,而且这几种方法,大家都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为了在考场上能够取得作文高分,我们建议大家为自己的作文制定一个修辞的量化指标,即

1)排比或对偶至少3处;

2)引用诗文或格言至少2—3条;

3)比喻句数量不限;

4)尽量丰富语调。如果可能,就避免陈述语调。

5)作文开头结尾,尤其要注意修辞。开头就一串排比句,往往有先声夺人之势。这符合古人所谓“开头如爆竹”的要求。

 

四 优秀高考作文点评

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四川考生

一千个哈姆莱特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他悲剧命运的哀伤,对他“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对他…… 

  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 

  不妨套用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锐敏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采的人生。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只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则品味到它的美味。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觉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社会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是的,我的心执着于我见,我闻,我悟。 

条条大路通罗马

  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自不相同。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我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历艰辛殊途同归。 

  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论”风趣而深蕴哲理。东部地区飞速发展源于西部的支持,而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也必需东部的鼎力相助。若以老观念来解决问题,东西部齐头并进,那中国的发展不知又要经历多少艰辛。 

  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有人利用太阳下的阴影,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简单算出;有人用绳子与楼房比较;然后侧绳子长度;有人用气压计,从楼底到楼顶,通过气压变化来计算;也有人询问楼房管理员…… 

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起点,问题的解决则是终点,过程则不唯一。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世易事移,方法多变。 

我的回答

  我不是怀疑论者。却想像北岛一样高呼:我不相信。是的,没有唯一。 

  我喜欢从苹果的横切面中发现一颗星星;我喜欢丢开参考答案让秘书的思维纵横驰骋;我喜欢博览群书,看看群儒舌战;我喜欢看秋树婆娑,眼底却没有哀伤…… 

  就让每一颗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每一双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回答。 

点评: 作者用小标题将本文从结构上分成了三个部分,这样非常醒目,利于评卷教师把握作者思路。“一千个哈姆莱特”(第一部分)举例广泛,展示了人们对世界、人生的认知多元化现象,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答案可以并存。“条条大道通罗马”(第二步分)论证了答案多样化的可能性,这一段比较有思辨色彩。最后一部分“我的答案”则用富有诗意的笔触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一段比较有抒情意味,连用了排比句加强表现力。本文逻辑层次清楚,具有相当的组织文章能力。构思一般,但材料丰富,从作者运用的材料看,他具备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有一定的文学积淀。这是本文获得高分的关键。文中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论证东西部开发的关系,反映出联系实际探讨问题的意识。本文总的看来,比较有文采,语言准确、干净,句式灵活。作为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这样的文章,算是好样的。

《能思考的苇草》

2003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入了很多尴尬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镌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角———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离亲而来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2003年高考作文的难度首先在于把握话题。话题要求考生对“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二者关系作出梳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意旨很明确:既不能因公废私,更不能无情无义,有分寸地表明了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正面影响。作者既没有片面肯定,也没有片面否定,显得辩证冷静。作者实际上是主张人生必须有感情的,认知事物也会带着感情,感情未必会让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出现偏差。这个论点论证起来不容易毫无破绽,但作者巧妙的把感情置于“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就完全能够自圆其说。本文作者提到笛卡儿(“人是能思考的苇草”是笛卡儿的说法),提到康德,提到鲁迅,显示了知识面的宽广。文章的文采也不错。得高分理所当然。

2006年高考辽宁卷优秀作文

[原题回放]

  作文。(60分)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今年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形式是命题作文。由去年此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短语类命题作文,变成了词语类命题作文。这个命题是今年全国十几套作文题目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1)本命题是对近两年命题作文的继承。继承的是近两年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自2004年第一次分省命题以来,作文命题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色,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等作文形式纷纷登陆高考试卷,过去那种一种命题形式一统天下的模式被彻底打破(1999年以来连续7年全国卷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打品牌)。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很好地继承了这个特点。

  (2)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本题与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的作文相似。它们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都是富有含义的地方。因此,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陌生,考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人生的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因而,下笔是较容易的。但这样的想法不容易出新,人人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做,作文自然平庸了。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审题立意:一是从肩膀的功能角度来思考,肩膀是一个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肩膀的存在意义重大。二是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这种思考是创新的最佳角度。如肩膀是信念,肩膀是理想,肩膀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希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自古以来,“铁肩担道义”者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考生还可以逆向思维来求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矛盾的统一,肩膀的多寡与我们的成长有何关联呢?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全凭你的认识来决定。肩膀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优秀文1

                        肩 膀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

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赏析文章值得说道的有以下几点:一、立意不俗,选材精当。文章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以历史人物为思维定点,然后一步步搜寻,到底什么是“古今愁”,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担起“古今愁”,顺着这个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二、结构严谨。文章围绕“ 一肩担尽古今愁”来行文,列举了各种材料,但都围绕这个中心。三、语言富于变化。语句整散交互出现,语势丰沛!

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文章围绕“ 一肩担尽古今愁”来行文,列举了各种材料,但都围绕这个中心。语句疾缓相间,如第4段,语句整散交互出现,语势丰沛!

  优秀文2

                              肩 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而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的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努力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哪天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故作惊喜地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刻苦努力,用功学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

显而易见,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一次次对儿子的表扬,没有一次次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没有一次次送给儿子信念,那么结果只能是儿子承受无言而苦痛的失败。

  可见,信念是人生的肩膀。这肩膀能够擎起人生的大树,在枝繁叶茂间,我们发现了肩膀创造的奇迹。

 赏析这是一篇感悟类的文章,作为一篇满分作文。它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一、立意不俗。作者能够由一则故事来谈“信念是人生的肩膀”,很不一般。二、结构完整。故事是铺垫,升华是议论部分,这个结构让读者一目了然。三、材料新鲜。作者把一个小故事,演绎成与肩膀有关的话题,使得陈旧的材料变得新鲜。文章的小故事蕴涵含大道理,有无限的延展空间。故事是铺垫,升华是议论部分,这个结构很完整。通过对故事的阐释,看到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作者把一个小故事,演绎成与肩膀有关的话题,使得陈旧的材料变得新鲜。

2006年全国Ⅱ优秀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不是以往的话题作文,也不是原来的材料作文,而是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作文,笔者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2005年湖北卷作文相似。所谓命意作文,就是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命意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

  面对这样的命意作文,我们在作文时关键是准确审题、恰当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太难,话题作文“不需审题”,命意作文要慎重审题。因袭话题作文“不需审题”的错误思想,在看到命意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当成话题作文来作文,不要认为“命意作文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何审题呢?首先,审材料。材料是触发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材料是激活我们作文思维的催化剂。比如,我们在阅读本材料的时候,一定会知道这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材料,那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确定为“阅读”;其次,审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今年作文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其中作文的构思方向是我们审题的焦点,也是我们立意的切入点。“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读书心得,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这时,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我们由本材料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优秀文1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赏析这是一篇谈对阅读的看法的文章。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之所以立意好,是因为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值得借鉴。二、思路清,结构紧。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而且本文首尾圆合,不枝不蔓。三、语言美,文采现。文章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

[亮点透析]

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作者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而且全文都是围绕“孤独”来行文的。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本文首尾圆合,不枝不蔓。文章把阅读比作一种孤独,并且深入剖析之所以是孤独的原因,透过阅读现象深入到了阅读的本质。文章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曾记否”句,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

优秀文2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著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赏析文章是一篇有关名人读书方法的介绍,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本文具有以下特色:一、立意深刻,选材精当。文章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中心,通过对各类名人读书方法的叙述,意在揭示我们需要这样的读书方法,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二、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本文虽然是对古今名人读书的一种介绍,但结构并不松散,文章始终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行文线索,使得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三、布局精巧,富有创意。文章的每一段(除了开头与结尾外)都有一个小标题,形式新颖;而且作者对每一段名人的读书都有一点感怀。文章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中心,串联起了古今中外各类名人的读书生活。本文虽然是对古今名人读书的一种介绍,但结构并不松散,文章始终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行文线索,使得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作者跳出了一般文章的形式,以列举名人读书的方式来构思文章,并佐以自己的感想,有独创的意味。

优秀文3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遁不散。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的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迅速与等价。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搅乱了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似乎听到了先人们的叹息。

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会被重荷所累倒吗?我们的世界被过多的“面包”追求所充斥,少了些许芬芳的味道。或许,人们只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古老的沟渠,才能体会到那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圣洁。中世纪的欧洲是灰色的,人们企图在对宗教的信服和无尽的祈祷中推动时代的巨轮。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文明的曙光。直到布鲁诺在鲜花广场上浴火焚身,一道炫目的精神的圣洁之光才将其照亮。亦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采菊东篱”的悠然,忘记了“沉吟泽畔”的悲痛,忘记了“大庇天下”的壮心?不!“只有精神的升华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于是,鲁迅在疾呼,王朔在鞭挞,任长霞在奔走,邰丽华在诠释!也唯有芬芳的萦绕,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能够不断提升的社会。一盏灯,一杯茶,几页书,在夜深之时,去探索心灵的净土,让灵魂得以提升,使自己的心在社会的旋涡之中平静如一汪深潭。安享人生,不再被外物纷扰,人生乐事夫复何求呢?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获取精神需求的途径更为简便。或许,取得你心灵的宁静与升华,只需轻轻地点一下右键吧。

如此,还犹豫什么呢?打开书籍,也就是开启了通往精神家园的门扉。从中,你会发现一个新的洞天;从此,你的心灵充满祥和与宁静,寻得精神上的乐土。于是,我们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赏析此文的主旨是“打开书籍,也就是开启了通往精神家园的门扉”,可以“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这样的立意,显然是符合题意的。行文中不乏亮点,比如化用名言作为标题,显得含蓄有味;比如开篇写“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颇具匠心。但文章也有一个缺点,即部分内容扣题不够紧密。如第三段所谈的“直到布鲁诺在鲜花广场上浴火焚身,一道炫目的精神的圣洁之光才将其照亮”,似有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嫌疑。

  [失误作文]

                    舞动科技与知识的羽翼齐飞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如同鸟儿一样,寻找着一片适合自己的林地;知识如同花儿一样,寻觅着一方绽放的沃土;知识如同鱼儿一样,巡游着一坛(潭)栖息的水塘。

  我们需要知识,同时更需要找到一条获取知识的途经(径)。以前,我们大都到各种各样的图书馆里阅读书籍,获取知识。在那里,我们了解了历史,懂得了历史,认识了自我,顿悟了人生。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图书馆的作用非同一般那是自然的。但如今,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电脑的诞生。

  电脑是一种新的科技产品,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如今,人们使用电脑不仅玩游戏,聊天,还能进行查资料,阅读。这种方便快捷的阅读形式很快被一些人接受,人们通过因特网了解到很多知识,是它使国民阅读率走低。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比较一下图书馆与网上阅读的优缺点:

  首先,我问了一个中年人,“您好,问您一个问题,您对现在的网上阅读有什么看法?”“网上阅读,速度快,方便便捷,但是,我比较讨厌网上阅读,一是阅读时心不净(静),二是网上材料太花哨。”这个中年人回答道。

  我问了一个青年人,“你在阅读的时候,是经常到图书馆,还是到网上?”“图书馆也去,网上也浏览。但上网阅读的时间比图书馆要多。”“为什么你喜欢上网阅读呢?”“痛快,随便,自由!”青年人拖(脱)口答道。

  我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请问,您喜欢网上阅读吗?”“说不上喜欢,但也不反对。像我们这样的人,上网眼睛跟不上,还是读一读书吧,慢慢来还是好!”

  一系列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网上阅读好还是不好,人们都各值(执)一词。但我认为,网络毕竟是一种科技的产物,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获取知识。

  新世纪的发展,新科技的腾飞,带给我们的是超越,是希望,同时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

  让我们舞动科技与知识的羽翼齐飞吧!

  [误区警示] 本文紧扣材料,由材料的含意来确定立意,“舞动科技与知识的羽翼齐飞” 这个立意较深刻,结构较严谨,语言富有鼓动性。因此,在初评时,我们给了45分。但仔细分析,文章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证的中心不集中。如在阐述知识与科技这个问题时,大量的调查,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完全可以以例子的形式来呈现,这样才能使得文章的结构更紧凑,论证更集中。二是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病句、错别字影响了阅卷老师对文章的整体评判。怎样把这篇二类文章升格呢?笔者认为:

  1.夯实基础。首先,夯实字词句基础,在行文的时候,尽量避免甚至杜绝错别字和病句的产生。其次,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对同一事物,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使之富于变化。

  2.强化立意。所谓强化立意,就是要深刻挖掘作文要求,从作文要求所渗透出的信息,立“高、新 、深、远”的意,这是中档作文提升的最好办法,可以采用发散思维、集合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审题模式,来确定立意。

  3.学会模仿和借鉴。模仿成功作文,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只要是成功的,我们都可以模仿。

2006年全国1高考优秀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 ,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也可以这样说,以前的考题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今年的考题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当然,写作范围的扩大也不是毫无边际,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你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优秀文1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名师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立意准确,事例典型,富有文化意蕴。

  一、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勇于拼搏”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二、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中外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三、文章根据材料中“乌鸦”意象展开联想,引出曹操名句,并由此再次联想,反复咏诵,由开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疑问引发思考,到最后的“绕树三匝,此枝可依”,做出有力的回答。诗句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亮点透析]

   围绕“认清自己,勇于拼搏”,多方举例,论证有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开篇结尾均以曹操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中心,由问到回答, 首尾照应,中间举三例进行论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能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对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了全面的揭示,透过现象挖掘出了本质。文章语言简练,善用短句,对诗句的引用能做到灵活、变化,内蕴深厚。

  优秀文2

                    两封信

  (一)第一封

  沧海一声笑:

  您好,心里很难受,所以提笔和你聊天。窗外阴霾的天空和我的心情一样,灰暗而又不着边际。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我很勤奋,人人皆知。三更灯火五更明,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伴随着我走过花季。我是如此地热爱着绘画,一张张白纸在我的手下着色、变化,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我的心血与汗水。可是“平庸、暗淡、苍白、平淡”这样的评价却一次次刺向我的心脏。难道我的生活里真的不该拥有绚烂的色彩?

  我很执著,人人皆晓。二月杏花八月桂,顶星星戴月亮的岁月陪伴着我越过青春。我是那么喜爱音乐,一个个音符从我的嗓中飞出、飘荡,每一次演唱都浸透了我的情感与理想。然而“单薄、乏味、呆板、杂乱”这样的评价却一回回让我走向绝望。难道我的生命里注定不该拥有曼妙的歌声?

  我的追求有错吗?我的努力有错吗?我的拼搏有错吗?

                                                  蓝天百声哭

                                                            ⅹ年ⅹ月ⅹ日

  (二)第二封

  蓝天百声哭: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我的心情也不由得因为您而低沉了许多。那页薄薄的纸儿在我的书桌上沉寂了多日,可我的心灵却为此翻腾了许久。今天,在这样一个晴朗无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提笔给你回信。愿我的一叶飞鸿能驱散笼罩你心头的阴霾。

  我亲爱的朋友,我想说,你的追求没有错!你的努力没有错!你的拼搏更没有错!你的错在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实力,你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我亲爱的朋友,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歌唱,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结出硕果,并不是所有的幼苗都能成为参天大树,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能适合作物生长,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你去扮演。画家固然令人向往,音乐家固然让人羡慕,可是,我的朋友,或许,这都不是属于你的职业。我知道,你有强健的体魄,你有顽强的毅力,你有敏锐的目光,你有冷静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你或许该成为一个军人、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那才是你的位置。

  我亲爱的朋友,请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你看,那只乌鸦不再盲目地想做翱翔的老鹰,它知道它的聪明才智更应该去运用到怎样获取瓶底的泉水。瞧,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才是聪明的乌鸦啊!

  希望看到一个崭新的你!

                                                  沧海一声笑

                                                        ⅹ年ⅹ月ⅹ日

  赏析本文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语言优美。

  一、这篇文章采用书信形式写作,并且是两封信的交流,形式新颖,有创新性。此外人物的称呼很有新意,“沧海一声笑”、“蓝天百声哭”两个名字恰好体现了两人的性格、情绪。这个小亮点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二、文章两封信,一问一答,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主体随着书信的展开逐渐突出。最后点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加深了主题。

  三、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段与段之间是排比,句与句之间也是排比,词语丰富,避熟求新。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富于变化,很有内蕴。

  [亮点透析]

  围绕“人生如何定位”,设计了两封信,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心。两封信相当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提出问题,后一部分解决问题,两个层次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文章十分注意用词,避熟求新。同时,修辞运用达到很高水平,排比随处可见,句子有排比,段落也有排比。此外,比喻、设问、对偶、反复等修辞也运用得娴熟自然。
优秀文3  

当他逝去的时候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音乐的旋律戛然而止,高渐离悲壮的缶声从此打住,众人起立敬送我,太子丹奉觞端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他突然深深一拜,眼中满含着热泪,声音哽咽地说:“先生,燕国全靠你了……”荆轲接酒一饮而尽,上马扬鞭而去。

  走在去秦国的路上,荆轲的思维极为烦乱,以往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他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往日的时光中……

  秦国雄师挥戈东向,他们一举扫灭了韩国、赵国、魏国,一时间,秦国的兵锋直指弱小的燕国,燕国地处塞北,兵弱民穷,难于抵御虎狼之师的秦军,一战之后,燕王率师仓皇而逃,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声泪俱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自那个时刻起,自己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我下决心苦练剑法,闭门谢客,每日练至晚上二更,闻鸡起舞,虽说技艺大进,但身赴险地,强弱悬殊,吉凶难料!田光先生曾劝阻我说,不要以卵击石,况且秦王武艺颇高,身犯险境,事情如果办不成,反而让人耻笑!但为了燕国的百姓,我必须一搏,但愿天佑燕国!

  想到这里,荆轲加快了步伐,急忙赶路。

  秦王政在诸侯中以凶暴闻名于世,又自负先祖强大的基业,鲸吞六国,而他本人武艺精湛,根本就没有把天下的群雄放在眼里。他听说燕使带来了燕国降书、降表,于是他带长剑,盛气凌人地端坐于朝堂之上,等候着荆轲的到来。

  荆轲上前,心平气和地翻着地图,一点一点地向后翻着。

  也许弱者永远摆脱不了被命运戏弄的命运。

  当图穷匕首见时,荆轲忙上前抓住利刃,朝着秦王猛刺,双方一场生死搏斗就此展开,殿上的秦国武士怒吼声没有使荆轲退缩胆怯,秦国大臣百般阻挠也未能使他有半点分心,但秦王仗着长剑终于将荆轲打败,伤痕累累的荆轲临死之前,使出全身力气,把匕首投向了自己的强大敌人。英雄长叹一声,含恨而死。

  后人对荆轲此行的做法往往褒贬不一,但有个叫司马迁的人,把荆轲的事迹列入了《史记》,原因很简单,荆轲挑战强者的勇气令人钦佩:他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他虽败犹荣。

  赏析 本文角度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精练。

  一、文章选择荆轲作为写作的主要人物,并且能精确地表达主题,给人以新奇之感。有创新意识。

  二、文章围绕人物精心描写,通过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勇于挑战强者的英雄形象。

  三、文章语言十分精练,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很讲究用词的俭省,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情。如“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声泪俱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一句就蕴含了众多情结。

   围绕“勇于挑战强者”,采用叙事手法精心描写,塑造了一个勇于挑战的英雄形象——荆轲。 作为记叙文,文章情节完整,过渡自然,结尾段以后记形式点名主题,结构清晰。 尽管“荆轲”的故事已经在高考中被许多考生使用过,但本文的切入点仍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老素材写出了新鲜感。 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借鉴了古文的一些特点,词汇丰富,文雅蕴藉,如“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此外,文章多用短句,描写细致入微,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得很好。

  [失误作文]

                         勇于挑战

  一条蚯蚓,虽然没有强劲的筋骨,锋利的牙齿,但它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一只蜗牛,虽然没有雄鹰那双大翅,不能够飞向高空,但它可以站在金字塔的最上方,来俯视整个大地。

  蚯蚓、蜗牛,都敢于向自己挑战,他们没有屈服于自己天然的不利条件,而是克服自己的种种不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使蜗牛没有达到金字塔顶,我想,它也是无悔的,因为他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行动。

  敢于挑战自己,是不仅仅需要心目中的目标,更需要那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前几日,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失去双脚的人,要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当时我想,他是否脑子有问题,没有了双脚怎么登山,或许这是一则假新闻。可是,一个月后,我再读报时,竟然看到这样一个大标题:“双脚残疾,登上世界最高屋脊”。我竟然不敢想象他真的能够登上山顶。看着图片上,他那假肢和他脚下的山顶,我的内心充满了敬意。它的内心充满斗志,它是不屈服的人,它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怨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而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以此当作自己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懦弱。

  学生想,我若有像爱因斯坦的脑子就行了,可以每次考试都拿全校第一。可是他没有考虑到爱因斯坦所付出的努力,他是怎么向自己挑战的。

  弱小者想,我若足够的强壮,绝不会向任何一个人屈服,可是,他忘了屈服于别人,不是因为它的弱小,而是他内心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强者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够失去勇于挑战的勇气。只有敢于向自己挑战,你才能够有成功地希望。

  不要抱怨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向自己的不足挑战,即使失败也无悔。

  [误区警示] 本文根据材料从一个侧面入手提炼观点,赞赏乌鸦的勇敢精神,立意较准确,写作中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被评为二类卷,得分为45分。但仔细分析,本文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例的典型性不够,如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作者在引述时不严密,前面说“前几日,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后面又说“可是,一个月后,我再读报时……”显然作者对这个材料的记忆是似是而非的,这也让人不能不怀疑其真实性。再如后半部分举例,“学生想”“弱小者想”等等说法都是缺乏典型性的;二是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表达不够准确,病句,错别字,书写影响了阅卷老师对文章的整体评判。这就提醒我们,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场上的二类作文的调整升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阅读,学会思考,积累材料。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评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下一篇:祖国山川颂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