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87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说数
  说数

设计思想:《说数》是一篇科普文章,教学设计的重点不仅仅是局限于让学生认识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认识数的美、科学的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通过学生的大胆创作,更进一步地领会文章的妙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发展,从而认识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规律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数学的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学会去发现并表现数学中的美;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使我们的思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教学方法:问答式、讨论式(布置预习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有较强的自读能力,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习惯,有一些同学颇有想象力。但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量少,对文学作品中的美缺乏感悟,而要去体会科普小品中的美更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兴趣,加强讨论。

教学重点: 1、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了解数的发展,领会一种科学的精神。2、让学生去发现数的美并学着去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 探究科学家笔下的数何以有如此魅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介绍了哪些数?请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⑵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⑶模仿文中咏数的诗,选择其他数字或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接触到了“数”。(板书“数”)我们回忆一下,在长辈们教我们的儿歌里面有没有用到数字的?有没有这种带数字的儿歌?

(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二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一二点点头,三四弯弯腰,五六伸伸手,七八快坐好)

数字是多么的有趣呀!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它就带着我们去认识生活。是啊,无论在哪,数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那么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数又是怎样发展的?数还有怎样的趣味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数。(在“数”前面板书“说”)

二、认知与领悟

(一)步骤一:分两大组,各带着预习时的一个思考题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效信息。四人小组可以讨论。

问题:⑴文中介绍了哪些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指出,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⑵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

步骤二:两个大组各选一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⑴                                    自然数

                            整数     带负号的自然数 

                 有理数              零

         实数               分数

复数             无理数

       虚数

            

(引导学生说明:数由自然数开始,然后为了解决小数减大数的困难和计数的需要,引进了负数和零,继而又有了分数,有了无理数,这以后又创造了虚数,出现了复数……)



 

(学生说明:这个复平面上的水平直线是实数轴,负数正数分列左右,零居中央;与之相垂直的是虚数轴,它上面的点则是虚数;而复平面上的其余任何的点则为复数。)

(二)从上面讨论的两个问题来看,数的发展从自然数开始,然后引入了负数、零和分数,再加入无理数,接着创造了虚数,自然地衍生出了复数。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怎样的一个规律?科学发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又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需要的精神”:科学需要发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科学就是要有一种“想入非非”“无中生有”的精神。正是带着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引领人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鉴赏与探究

(一)过渡:由以上的讨论可见数是奇妙的,但数也是美丽的。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相反,充满乐趣,富于美感。那么,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去表现数学的美的呢?

讨论后明确:(1)借用佛家的话说明零的原型(2) 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3)用诗来表现圆周率、零的特点(《圆周率》化用前人诗句,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可谓妙合无垠;《零赞》以中秋明月喻零,皆为圆形,得其形似;又因零“成十倍地赐予别人”,而月亮把光芒洒向大地,得其神似,可谓形神兼备。)

(学生齐读文中的两首诗)



展开全文阅读(二)抽象甚至是枯燥的数字在作者笔下为什么会成为形象而美丽的抒情对象?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讨论后明确:⑴、数学符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数字的原型。而生活本身就是美的,生活的美决定了数学的美。⑵、热爱能发现美,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正因为作者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才会去发现并感受常人难以认识到的美。⑶、自然科学家本身较高的文化修养使之能以一种文化的眼光去领悟科学,从而产生丰富而浪漫的想象。

    板书:生活存在美/热爱能发现美/修养能感悟美

教师补充小结:人们常把数学与计算机、围棋或理化相提并论,但专家指出,与数学最接近的学科很可能是音乐与诗歌,爱因斯坦就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诗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自己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电磁学泰斗麦克斯韦就喜欢写诗,他的方程组就是一首伟大的诗。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就是地质学家李四光,我国最优秀的水利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先生还是一位诗人。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都能作诗。科学是美丽的,更因为科学家们有一颗能感受美创造美的心灵。

四、拓展与应用

引入:科学家们能把数表现出如此的魅力,今天我们也要尝试来发现并表现这样的美,选择一个数或一个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作品展示:

                         ≈(约等于)



                   你是一泓清水                      

                   在微风的吹拂下                    

                   漾开了涟漪                    

                           在这细微的涟漪里

映照的却是横无际涯的海洋

                            你是双飞的乳燕

                            在湛蓝的天空里

                            舒展着翅膀

                            在这单薄的翅膀上

装载的却是寥廓无垠的苍穹

7

                             横折

                             一个简单的笔画

                             你却能让我想起

                             浩渺的夜幕下

                             连缀成勺状的北斗

                             让我想起

                             飞架银河的鹊桥上

                             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让我想起

                             小时候割稻用的镰刀

                             和把腊肉挂在屋檐底下的木钩

                             简单如你

                             却给人如此美丽的想象

                             平凡如你

                             却是乐谱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

(二)数学能借用文学语言表现它的美,其实我们也常借用数学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理趣,如我们常说人生的坐标,喻指人生的方向、定位,这自有其特殊的韵味。又如散文作家余秋雨在回答读者问他是否真的在《借我一生》这部作品后不再写作了,他这样说:“到《借我一生》,我已完成我人生创作的一个抛物线。”抛物线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他创作从起始到高峰到回落的过程,的确是理趣盎然。

⑴同学们试从生活中找一个话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或找出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熟语。

(提示:想一想,正数、负数、平行线、等号、180度、圆点、半径、无穷大、分母、分子等等数学术语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什么道理、现象。)

例:这两种人是不能划等号的/他们家的存款永远是负数/昨天还对小李点头哈腰的,今天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竟对着小李破口大骂/他呀,还是像十几年前那般保守,永远也走不出

像熟语中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二八佳丽”“九九八十一难”。

⑵诗歌中有没有用到数字的?数字在诗中有何妙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句都有数,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为之,正是利用数字既写出了两个黄鹂的欢快小景,又表现出了一行白鹭、千秋雪、万里船的阔大壮丽的景色。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在这里没有数字,单是后面一句就显得突兀,也平淡寡味,而有了数字的铺垫,于是乎,烘云托月,“香山红叶红满天”便轰轰烈烈的出场了,顿时满眼的红呈现读者眼前,无限的辉煌灿烂。

三、结束语

    通过学习,我们意深切地感受到,数使我们的生活精彩,更使我们的生活美丽。相信同学们会更加地喜爱数,喜爱科学;今后踏进数的王国里面去探索,去创造,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能否如此,我们借本文最后一句话作答:我们且拭目以待。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说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苑漫步
下一篇: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