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8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之六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寄情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3、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重点: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文章的思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可让学生集体背诵)。今天我们来欣赏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也写的是自己的居室,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理想生活和追求的。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 女,台湾散文作家。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
三、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思考: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抒情散文)
2、“我的空中楼阁”指什么?(山中的小屋。)
四、引导学生找出“文脉”,弄清全文的基本内容
1、文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小屋及周围的环境)
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立足点有无变化?分别立足于哪里?(立足于小屋之外和立足于小屋自身)
2、请同学们这两个观察角度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8)小屋与山、树的关系。
第二部分(9——18)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清第一部分的思路及内容
(1)齐读1——3段,这部分写的是什么?立足点在哪里?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
(小屋与山;立足点在山外;观察角度是远观)
(2)齐读4——8段,这部分写的是什么?立足点在哪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小屋与树;立足点先在山上,后在山下;观察角度先是近看,再远观仰望)
(3)齐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在上下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由小屋与山的关系过渡到写小屋与树的关系。)
(4)小结:这部分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小屋点缀山色,绿树点缀小屋。
4、引导学生理清第二部分的思路及内容
(1)作者第一部分多角度的描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后,转而又从多侧面来描写,具体描写了哪些内容?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内容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①小屋的“领土”与“领空”。(9——10)
②小屋的空气与光线。(11——12)
③小屋的环境和外界的交通。(13——14)
④小屋的夜景,并点明题意。(15——18)
(3)小结:这部分从不同侧面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如:“给自己美好感受的语句:“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的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作空中走廊。”)
五、归纳主题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③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④请学生归纳主题
文章主题:通过对“立于山脊”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文章的语言特色
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上,一幢平平常常的小屋。谁没见过这样的景物,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当我们读完《我的空中楼阁》后,这普通的山,平常的小屋,却透露着无穷的情韵。简直就是一首无韵诗。古人云:“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呢?
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七、1、讨论: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作者的小屋是空中楼阁,这就告诉我们是虚构的。为什么要虚构?因为它是作者追求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如果说第一部分重在对小屋及其周围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那么第二部分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则更多地渗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如:……文章这样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诗一般的朦胧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的一种美好追求:“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八、作业:熟读课文,背诵1——8段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八声甘州柳永
下一篇:
华罗庚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