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9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乡土情节》教案1
重点: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3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难点:探讨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和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有句顺口溜“星期不过三,过三便转弯”,今天已经是星期四了,过两天就可以回家了,大家高兴吗?
大家都是高一新生,相信有不少女同学可能还哭过鼻子吧。家乡,想家,多美的字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味一下这股浓郁的家乡的味道吧!
今天我们来上《乡土情结》(板书)
看课文,思考:1黑板字的读音
2什么是家乡
1.魂牵梦萦(ying) 2酒阑灯 (xie) 3.忐忑不安(tan te)
4.怯生生(qie) 5搭讪 (shan) 6一饮一啜 (chuo)
7铩羽而归 (sha ) 8方兴未艾 (ai)
“ 家乡”,新华字典的解释: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你认为还可以有什么补充吗?
明确:还要包括人们所认识的人和环境,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之所。
文本研读:
一.对啊,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吟咏过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大家熟悉的余光中的《乡愁》。
放音
(师):思乡,是个永恒的主题。
其实文章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诗。让我们首先一起来品味第一段。
(师读第一段)要求对几句古诗的理解。
分析诗句(学生):1 “ 无端”一词哪里看见过?什么意思?
明确:锦瑟无端五十弦 没来由的
“又”有的地方做“更”
我来到了更远的的地方,却觉得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明确:比较起来,并州离家乡近点。这样说更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思念之苦。
2为什么不敢问来人?为什么到了家乡还会害怕?怎么理解?
(1)可能是怕家里变故 (2)可能是没衣锦还乡,感觉不好
3.她去搭讪,是为了“窈窕淑男,女子好俅”吗?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不是。是为了乡愁,为了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怯生生”说明平时是不会这样的。
小结:问:用了这么多,目的要说明什么?
这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于一个词:乡土情节。也是文章的文眼。
二.我们知道家乡情,乡土情,那为什么要说是“情结”呢?
(一生读,其他同学找)
明确:童年的烙印,却象春蚕做茧,。。。。。。。
师:那乡土给人们打下了那些“童年的烙印”要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分组讨论)
明确:父母亲族的爱 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 邻里乡情
三.1.(3到5段)离乡的两种情况,请概括(默读)
离家的结果有那些,请概括?
明确:1离家创业。为理想而去,为生存而去。
2流离失所。
明确:1一无所有 2锐气耗尽 3春风得意
2.5段写战争,灾难,逼人流离失所外,还与“乡土情节”有很干?(齐读)思考
明确:爱国情怀
3哪里还有讲到爱国情怀的?
明确:6。7两段。
6段写了华人,香港,作用呢?一个是因为写作背景。还有什么原因?
从思乡到爱乡,爱国。深化内涵:民族凝聚力
7段点名主旨,完成升华(读)
总结:全文以思乡为线索,从小家到大家,从思乡到爱国,材料上下几千年,顺手而来,而主旨始终不离。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
四.听朗读,每个同学用心感受,并拿出笔纸写下自己一时对家乡的感受,一句两句都可以。但要是真的。
(听,)
把他藏到自己心中。
五.作业:收集吟诵故乡的诗歌,并可以试着去写。
板书:乡土情结 由来 几种情况 爱国情怀
小家 大家 形散神不散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乡土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下一篇:
苏版《边城》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