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49
标签:
教学论文
一的诗情画意(网友来稿)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在汉语中,数词“一”是笔画最少,最简单,孩子们最早认识,最先学会写的字。这普普通通的“一”字,在古今善于用字的诗人笔下,简直是一根魔棒,在不同的诗句里,为我们描绘出不同的诗情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绝句是我们在幼儿园就熟读能诵的。黄、白、翠、青,色彩艳丽;鹂鸣、鹭飞,境界优美;两个黄鹂,声音清脆;一行白鹭,诗意清雅。“一行”你想象一下,是不是几只白鹭用自己的躯体在青天拼成的抒情诗句?但它是动态的,转瞬即逝。简单的一个数词,搭配上一个“行”这个量词,用在这样的诗句里就有了这么美丽的诗情画意。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的《凉洲词》),这里的 “一片”也不过是简单的数词加量词,但是前者凝集着诗人真挚的情意;后者由于“万仞山“的衬托,塞外荒凉冷落浮于眼前。
“一”有“早”的内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齐己《早梅》的诗句,用“一”还是用“数”,就象“推敲”一样传为佳话。书中曾有记载:“五代僧齐己,善于风雅。郑谷任袁,齐已一日携所为诗往渴之中有《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为佳”。齐已跃然叩地设拜。”
有时候“一”有副词“全”和形容词“满”的意思。比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的“一”就是“全”的意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句中的“一”就是“满”的意思。
著名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一”则同时兼有“全”和“满”两个意思。但如果把诗句写为“满江春水向东流”或“全江春水向东流”则意境全无。大概“一”字简洁明了,而愁怨深重绵长之故,“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读起来朗朗清晰,诗句也洒脱优美,回味无穷,给人悲情享受。
现代诗人余光中就曾把浓重的乡愁寄托在“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弯”海峡,这里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在给我们强烈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一”还可作形容词“一样”用。“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一个“一”字把水天相接的开阔景色描绘毕只现。
“一”字还可作助词,用来加强语气。如杜甫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对比何等强烈!
“一唱雄鸡天下白”,意思是公鸡一叫天下就亮。这里的“一”有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的“一”也是这种用法。
在古诗文中“一”还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李白的〈〈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和“三百杯”相衬,写出了李白狂饮为乐的豪放情怀。
“一”还可以叠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我们熟知的“一一列举”“一一叙说”中的“一一”即是。在古诗文中,“一”的叠用不仅可传情,还可描摹动态。李白《长干行》“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一句中“一一”就是“行迹一个一个”都长出了绿苔,写出对远行之人深深的思念。宋代周邦彦的《苏慕遮》“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描摹风吹荷花,一颠一颠的姿态,可谓传神细腻,成千古名句。
诗人们还将“一”字在一句诗中反复使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把野草一年一度生长枯黄的自然现象,写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步一远兮足难移”,这“一步一远”把难舍难离之的情景写得情深意浓。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忘怀。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一”和相邻的基数连用,表示概数。“池上碧台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两声”写出了黄鹂在叶底隐隐约约的鸣叫声,那情那景,非常逼真!出晏殊的(晰地让读者看到了荷叶之形态,周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数词经常同量词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不直接和名词组合,而在文言格式和成语中,数词常常直接修饰名词。如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王士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口技〉〉“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 这些文句中间省略了量词,读起来利索,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
《湖心亭看雪》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最为人称道的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以。”此处的“一”的使用有可赏玩之处:“一”跟边的词语搭配,形象生动,意境纯美,又有独特韵味,显露作者的性情与才华。这里“一”是博大,“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浩浩莽莽中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大气;“一”是渺小,“一痕”“一点”“一芥”之“一”,让人感觉在这个浑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和物不过是渺如沧海一粟;“一”是简约,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雪景中景物的特点,给人一种依稀恍惚似有若无之感;“一”是和谐,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一”还是寂寞,天地间万物在这茫茫的雪夜仅剩下“一痕”“一芥”“一点”,让人顿生孤独寂寞之感。从“一”中可以窥见作者的孤寂伤感的情怀。
展开全文阅读
“一”是如此简单,如此普通,如此平易,但只因用得恰到好处,却又如此魅力无限。真可谓只着“一“字,境界全出
虽然古今有别,但“一”字的魅力却撩拨着古今人的思绪,让我们在平常的字体和诗情画意中留恋忘返。
作者邮箱: guosuqing2876@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一的诗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下一篇: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苏教版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