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91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喂——出来(人教版选修)
喂——出来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 chàn wēi 栅栏 zhà 众目睽睽 kuí 贪婪 lán 牟取 móu 哂笑 shěn 棘手 jí 铆钉 mǎo 眺望 tiào 履行 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 伤害 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此外,三个词都可以作名词。它们的细微差别是:损害,着重在“损”字,破坏事物的完整性,使受损失,常用于事物;伤害,着重在“伤”字,通常用于有生命的东西,使受创伤,害及健康乃至生命,用于抽象事物时,多与人的精神感情有关;危害,着重在“危”字,是危及安全的意思,一般指从根本上、整体上来毁坏人或事物,使之不能正常生存发展。
(2)词语释义
哂笑:讥笑。拍板:比喻主事人作出决定。牟取:谋取(名利)。黑咕隆咚:形容非常黑暗。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慷慨大方:不吝惜,很大度。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二.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1.星新一(1926~),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他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作品收入《星新一作品全集》。
2.背景资料
20世纪中后期,由于之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的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同时人们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此篇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做法、思想、道德的探讨和思索。
3.文题解读
“喂——出来”是一句呼喊,看来突兀,只是文章具体情节中的一句语言描写,是人们对洞不了解的时候一句试探性的喊声,其实蕴含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粗浅无知;而后来文章结尾无端掉出来的东西使人自然联想到人们丢到洞里的东西,暗合了前文的“喂——出来”,告诫人们所做的一切总有一天会得到自然与生活的惩罚。
三、结构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开头~新的庙):庙被台风卷走后,人们的种种议论。
第二部分(正当~建造了一个广场):洞出现后,人们的种种反应。
第三部分(在这一年~竖了起来):人们把各种垃圾、废物都扔进了洞里。
第四部分(有一天~最后):小石头飞了出来。
四.课文品析
1.文段分析
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
在离城市不远的近郊,有一个村庄遭到了台风的破坏。不过,损失还不太严重,仅仅是村外山脚下那座小小的庙被台风连根卷跑了,并没有伤什么人。(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注意庙的象征意义。)
第二天早晨,村里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便纷纷议论起来。
“那座庙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呀?”
“谁知道呀,反正是年代很久了。”
“必须赶快建造一座新的庙。”(年代久远、被毁、必须重建与庙的象征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
段析:交代事件起因。庙象征人们原本对自然和神明的敬畏之情,被毁坏和需要重建意味着这种道德观念被破坏和需要重建的立场。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有几个人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
“不得了,闯大祸啦!”
“什么事?就在附近吗?”
“不,还要过去一点,就在那边。”
这时候,有一个人忽然失声惊叫起来:
“喂,快来看呀!这个洞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突出了事发的突然和人们的不安。)
大家跑过去一看,地面上果真有一个洞,直径大约在一米左右。人们探着头向里面瞧了瞧,洞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然而,人们却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这个洞似乎是一直通向地球球心的。(对洞的描写突出“神秘”的特点。)
有一个人怀疑地说:“该不是狐狸洞吧?”
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破题,这一声喊是进入这个洞的第一个事物。)
可是,并没有任何回声从洞底下传上来。于是,他就在附近捡了一块小石头准备要扔进洞里去。
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颤巍巍地摆着双手,想要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胆小怕事”与上文建庙的情节相呼应。而且老人的话为下文埋下伏笔,可谓全篇文眼。)
“这可千万不能扔下去呀,说不定会受到什么可怕的惩罚的。”
但是,年轻人早就抢先一步,把石头扔进了洞里。然而,洞底下仍然没有任何回声传上来。
村里人砍来了许多树枝,用绳子一道一道地缠绕着做成了栅栏,把这个洞围了起来。然后,他们就回到村里去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还是在这个洞上面按照原来的样子建造一座庙吧。”(再次提到建庙的事,隐含道德挽救的一线生机。)
段析:以上是小说的第一部分——开端部分。人们对突然出现的神秘的洞的议论、猜测。一场台风吹毁了庙,出现一个神秘的洞,人们对庙和洞的争论与决定悬系着人们的道德倾向和发展方向。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了来。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了。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画线句是对各类人物的描写,表露出作者的讽刺和蔑视之情。)
展开全文阅读
(热闹的场面描写突出人们对洞的强烈好奇心。)
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可是,等到绳子全部放完之后却拉不上来了。他叫了两三个人过来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地使劲一拉,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绳子拉不上来,断了”说明进到洞里的东西不能再拿出来。联系前面喊声、扔进去的石头毫无回应和声响,增加洞的神秘感。) (对记者的细节描写既衬托洞的神秘,也表现人的怯懦。)
有一位学者叫人从研究所里搬来了一台大功率的扩音机,准备对洞底传上来的回声作音频分析。可是,他把扩音机摆弄了好久,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试过了,却连半点回声也没听到。这位学者感到挺纳闷。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如果是在地面上的话,数十公里以外的人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可是,这个洞却来者不拒,把所有的声音都一古脑儿地吞了下去。(学者播放扩音机的声音可算第一批污染。)
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段析:人们对洞的研究,进一步突出洞的特点——什么东西都统统吞没。对洞的研究也展现了以记者、学者等人物为代表的人类的弱点和鄙陋。
虽说事情还没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投机商人对洞打的主意是事情的重要转折点。)
他就是那个起先打算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的投机商人。
可是,这个村的村长不同意。
“你愿意给我们填掉这个洞固然是件好事情,可是这个洞却不能给你。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上面建造一座庙。”(出卖洞还是建庙再次引发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和抉择。)
“请放心,我马上就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加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怎么样?”
村长还没来得及回答,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投机商人以利益动摇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
“这是真的吗?要是造在离我们村庄更近一点的地方就好了。”
“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于是,这笔买卖就拍板成交了。当然,村长也只好对此表示同意了。
这位收买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附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段析:以上是小说的第二部分——发展部分,洞没有研究清楚,却被一位投机商人买下,前途堪忧。人们对洞的研究毫无进展,只发现任何东西扔进去都毫无反应,村民为利益将洞卖给投机商人,道德的失败是小说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年的秋收季节,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创办了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在这个洞的附近造起了一所小房子,门上挂着一块小小的招牌。
接着,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就叫他的伙伴们在城里到处奔走,用各种方法进行宣传。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在五千米以上。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洞的宣传与前文比照明显不符合事实。简单的叙述刻画出人类在利益的迷惑和驱使下,表现出人性的丑恶。)
不久,政府有关部门发给了营业许可证。许多原子能发电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前来签订合同。开始,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可是,“填洞公司”派人对他们进行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保险的洞,即使过上几千年也绝不会对地面上产生什么危害。同时,村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呢。大家明白了,也就放心了。不久,从城里到这个村庄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也建成通车了。(“非常保险”其实并无根据。)(“大家明白了,也就放心了”表现人们的无知与盲从。)
段析:投机商人为利益驱使胡乱编造虚假广告兜揽生意,而人们也屈从于利益,并且无知盲从。
卡车在公路上奔驰着,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许多铅做的大箱子。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可怕的化学废料令人担忧。)
外交部和国防部把那些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儿扔了进去。随车前来执行监督任务的政府官员们,很轻松地谈论着打高尔夫球的事情,而那些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则一边扔着各种文件,一边谈论着弹球房的事情。
(人们满不在乎的态度再次表露人们的无知,也更令人忧心忡忡。)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越深洞的直径越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扩大了起来。
(“大家都一致认为”其实只是想当然。)
在大学里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被运了来,并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无人认领的流浪者的尸体。有关方面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铺设大量的管道,以便把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全都排放到这个洞里去。这个办法要比向海洋排污高明多了。
(倾倒的废料越来越令人不寒而栗,而人们却浑然不觉,反倒沾沾自喜。)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姑娘从前的日记、假钞、犯罪证据象征着人类道德领域的垃圾,人们不负责任的态度表明人类社会道德的扭曲与沦丧。)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洞任劳任怨”反衬人类的无知和无情。)
(海洋和天空的美丽是以洞的接纳容忍为代价的。洞的奥秘并未打开,一切都带着疑问与忧虑。)
段析:以上是小说的第三部分——高潮部分,投机商人生意火爆,人类丑态百出,洞接受的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或精神的垃级。人们在对洞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为追求利益而完全不计后果,践踏道德,肆无忌惮地把一切垃圾扔到洞里,换来一时的表面的美丽安宁,却留下无穷的隐患。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承接上文的景物描写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展开余文
“喂——出来!”
(突兀的一声喊,不禁令人悚然一惊,照应前文。)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小石头,再次照应前文。)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对工人的动作心理描写与前文的人物描写呼应。面对巨大灾难却浑然不觉,这既是对人类无知的讽刺,也是对人类不计后果盲目破坏自然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的批判,更是呼吁人类快快警醒、亡羊补牢。)
段析:以上是小说的第四部分——结尾部分,人们最初扔进洞里的东西从一个未曾预料的地方掉出来。人们将为所做过的愚蠢的事情付出代价,遭受惩罚。
2.课文鉴赏
(1)夸张大胆的构想,浓墨重彩的铺叙、描写。
小说构想了一个能容纳一切的洞,离奇到连声音都能接纳,而且连回声都没有,从内涵上讲,这个离奇的洞可以理解为自然或生活的运行规律和承受能力,它所涵盖的内容是一个极有深度广度的意象,而且也很抽象,但作者把握住了所要展现的事物的特点,自然与生活往往不会立竿见影地回应人们的做法,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的强烈反应则是人们难以预料和把握的。而且在此之前又仿佛没有任何征兆。文中作者设想的洞平静地甚至是任劳任怨地承受着人们抛弃给它的不堪忍受的一切,结果更是离奇,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兀地就发生了一切,让人措手不及。
在大胆的构想中,作者放开手笔,进行大量浓墨重彩的描述,如写在洞刚开始营业不久,人们肆无忌惮地向洞里扔一切废物时愚昧无知、狂妄放肆的神态,鲜明地刻画了人们的幼稚浅薄;叙述人们向洞里扔的垃圾时,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离奇古怪的废物,无所不及,甚至令人惊骇。通过这种记叙,突出了人性的贪婪和阴暗。在小说的高潮和尾声部分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城市的迅猛发展和美丽,意在与前文人们过分的做法和下文突发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2)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抽象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
文中的洞象征了自然的运行规律和生活的发展规律,它一声不响地接纳了人类施与它的令人发指的一切,一如自然对人类的呵护、生活对人们的宽容,但当有一天自然与生活的规律和容纳力被破坏时,它便会以措手不及的速度和骇人听闻的方式爆发。这使我们联想到由于人类的破坏和索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或是由于人们对待生活的错误选择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使生活陷入无法自拔的窘境甚至是困境。
3.疑难剖析
(1)一些细节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科幻小说往往有离奇的情节和大写意的情感思想体现,读者有时可能会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的描述,但其实这往往又恰是体现中心思想的重要环节。如小说开篇写庙的年代,有的人说:“反正是年代很久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但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很多,如庙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神明的敬畏,“年代很久了”表明人们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自然神明怀着这种赤诚的感情,然而现在这种情感马上就要受到新事物的冲击和挑战,还要接受利益的诱惑和考验。人们的选择决定着人类的去向,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再如结尾处的一声喊和不知从何而来的小石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细细品味这个细节会使人不寒而栗:人们对自己一手造成的恶果竟然浑然不觉,这意味着人们还将不断重复以前犯过的错误。
(2)文章贯穿着的讽刺意味和忧思对展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小说处处用描写或记叙批判讽刺人类幼稚无知的做法和人性中的低俗与阴暗。如人们在对洞的研究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决定把洞填掉,“虽说事情还没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表达了对那些虚伪无能的所谓学者的讽刺之情。再如写人们往洞里扔一切可怕的垃圾,还觉得“这个办法要比向海洋排污高明多了”,极强地讽刺了人们愚昧无知却自以为是的可笑模样。写“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对人们表里不一、背信弃义、不知廉耻的恶劣品性的讽刺挖苦溢于言表。
4.重点难点点拨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写城市近郊一个村庄,小庙倒塌,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人们把它当做了城市垃圾桶,什么都往里扔。文中写道,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本来是排放到海洋里去的,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海看做是深不可测的洞了;人们把废气排到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气层看做深不可测的洞了。试看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办法,都有一种苟且心理,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正是集中表现了人们的幻想,讽刺了人们的幻想。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可以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5.重点分析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思。
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正是人们的幻想。文中说到,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本来是排放到海洋里去的,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就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把大气看作是深不可测的洞。试看人们通常处理垃圾,总存在一种苟且心理。作者幻想这个深不可测的洞,正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幻想,讽刺了人们的幻想。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遭灭顶之灾。小说中写道:“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这些话完全是现实的。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成为社会公害。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无法回避。但要看人们如何治理?小说中写道:“刚开始时,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久也得到了应证:叫声飞出来了,小石头飞出来了,接下来,被扔下去的各色垃圾飞了出来,倾泻在人们的头上,这座城市遭殃了。可惜担心只是短暂的,商人为利益驱使,村民为眼前利益驱使,甚至政府官员为找到这么个“洞”而欣喜,所以悲剧也就发生了。如果当初人们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明智,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小说中还写道,城市垃圾倒进洞中,有相当一个时期,海洋和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晴空万里,清澈如洗。这就是说,破坏生态环境,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会因此欢庆,殊不知潜伏着隐患,直至公害危及人们的生存,才会警醒,这就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和遭到报复,也许要隔一段时间才能看出。也许应证了一个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间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作者用“喂——出来”是极有哲理的。
五.文章主旨
1,这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记叙了被扔进洞的东西又飞出来的经过,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2.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村庄神秘出现的洞被无知的人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使,盲目地、肆无忌惮地将一切垃圾丢入其中最终遭受惩罚。揭露了人性的浅薄与丑恶,警醒人们重新爱护自然,树立道德观念,谦虚、谨慎、诚实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自然,未来才有希望,否则未来世界不堪设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
六.写作借鉴
(1)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本文中心要展现的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人性到做法再到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由这种逻辑关系引导人们思索本身的灵魂,反省自身的做法,正视现实。为了突出这种逻辑关系的紧密性,文章多处照应。如小说最开始发现洞的时候有人喊“喂——出来”,有人向洞里扔了一颗小石子,在文章的结尾处不知从何处出现一声“喂——出来”和一块不被人觉察不知从何而来的小石头与前文的照应,使文章首尾呼应,极鲜明地突出了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另外文中四次提到了建庙,第一次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应重建一座庙,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原本对上苍神灵的敬畏是很平常和传统的。第二次是对洞的研究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人们还是要在上面建庙,说明在没有新生事物或其他想法影响人们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品性还是很纯良的。第三次提到建庙时与商人要买洞的专利发生冲突,意味着道德与利益的较量。第四次提到庙,已把庙建到别处,而洞被卖了,表明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战胜了道德。这四次有关庙的叙述,前后关联,逐层递进,环环相扣,有节奏地展现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扭曲,道德在利益冲击下的沦丧,另外还有前面老人对洞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的态度与文章结尾处出其不意的喊声和小石头,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照应。
(2)准确用词,抓住人物特点,展示人物内心。
小说刻画的现代人物群像,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从细微处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人性。
如文章开篇写洞刚出现的时候,记者和学者都闻风而来,“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极其渊博、无所不知”刻画出了所谓学者、科学家的虚伪、做作。在是建庙还是卖洞的矛盾中,人们一听说商人可以给村里建庙还附带广场,“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异口同声”“有什么稀奇的”生动刻画出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轻率无知的态度和匆忙急躁的判断。再如写一些姑娘将有关以前的日记、照片扔进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心安理得”写出了人们对道德的背叛和遗弃。如此等等,因人性如此,才会有灾难的惩罚。
(3).写作特色:想像丰富,耐人寻味。语言通俗,内涵深刻。
(4)。写作方法
1.想像奇妙,小庙被台风卷得无影无踪,是一个奇妙的想像。又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又是一个奇妙的想像,被扔进去的垃圾飞了出来,更是一个奇妙的想像。
2.生动形象的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文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即使写政府官员丢扔机密文件,也仿佛看到他们的悠闲神态。
3.结尾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小石头飞出来了,不难想像,接下来飞出的会是原子能反应堆废料、机密文件、尸体、废物、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犯罪证据,它们接二连三地倾泻在人们头上,让人们遭受报复。同时也让人们知道: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物种破坏对人类的报复日常生活中,砍一株树、拔一棵草,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但当乱砍滥伐树木、毁坏草地达到相当规模时,大自然就会遏制不住愤怒了。古巴比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她就发展成为奴隶制国家。美丽富饶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林木葱茏,雨水充沛,沃野千里,充裕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巴比伦城的建筑曾被希腊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岁月流逝,风沙无情。当年肥沃的两河流域,如今却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旧时的巴比伦城,如今已荡然无存,被埋没于浩浩黄沙中,造成这一后果的正是古巴比他人自己。无休无止地砍伐森林、破坏草原,致使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终于使沃土破坏殆尽,良田沦为荒漠。 再看看近代。在美国的西部,曾经森林、草原广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麦价格猛涨,于是美国农场主竞相把大片森林和草原辟为耕地,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孕育了一场灾难。1934年5月11日清晨,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阵阵遮天蔽日的黑色狂风,狂风挟着泥沙腾空而起。黑风暴由西向东迅速蔓延,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高3400米的黑风暴带。所到之处,沃土被刮走,田地干裂,庄稼枯萎,溪水断流,牲畜死亡,千万人流离失所。美国东部一座座城市也变得昏天黑地,人们惊恐万分,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可是历史的教训并没有使所有人的头脑清醒,历史的悲剧还在重演。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亚马孙森林覆盖着巴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不仅是巴西热带生物资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目前,巴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块土地上建立了470多个大牧场,每个牧场平均规模2.3万公顷,造成本地区30%的森林被迅速砍伐。一位目击者曾这样描述过:“重型拖拉机已开进亚马孙密林,把所有的树木翻倒在地,猴子受惊发出尖叫,飞鸟乱作一团腾入云霄,成千上万的小动物被压死……人们跟着拖拉机进出放火烧焚倒下来的树木,冒起令人窒息的烟雾。”就这样,巴西的森林覆盖率从80%下降至40%,严重威胁着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如不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恐怕人类又将难逃种质破坏带来的报复。恩格斯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也许人们难以相信,正当人们陶醉于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粮食的时候,大自然却在悄悄地报复着人类。目前,人类的粮食来源越来越集中在几个主要的高产农作物身上,原本丰富多采的植物被取代了,大量植物品种被抛弃或被破坏,人类越来越离不开这几种农作物。但单一的物种是不能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的,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得很脆弱。 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发生了疫病,由于物种单一,抗病力差,一传十,十传百,当地的马铃薯全部染病而死亡,在此后的若干年中,当地约有100万人饿死,150万人离乡外流。在美洲,自从种植了无性系新品种香蕉以后,由于产量高、口感好、经济效益明显,人们纷纷栽种,而当地的原始品种都被抛弃了。后来新品种香蕉受到枯萎病的袭击,结果造成大片香蕉死亡,至今还没能很好地恢复生产。再例如, 加拿大小麦产量的75%仅来自4个品种,美国马铃薯产量的72%也只来源于4个品种,这就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隐患。一旦遇到毁灭性的灾害,人类可能拿不出应急的解决方法,那就可能面临断粮的局面,从而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生物,都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有些生物目前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或用处不大,也许将来它却成了人类免于灾难的救星,保护一草一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展开余文
小知识 农村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目标到2000年,我国力争达到如下目标:基本农田保护区占总耕地80%;每年治理水土流失2万~4万平方千米;灌溉面积达到5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5%~16%;消灭全国用材林“赤字”。
相关知识•
拯救地球,你可以做什么
人类每年从地球“榨取”的农牧产品,比地球能够天然补回的多20%,也就是说,我们每年从地球抽取来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的养分,要14.4个月才能补充回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人为此提醒:“当资源都被用光的时候,人类也就毁了。”我们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匡正“超用”地球现象,扩大天然资源的“生存根据地”,同时调整人类的消耗习惯。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简单而又力所能及的事。英国《卫报》配合地球峰会推出特刊文章,介绍了拯救地球的50种简单做法,特选摘如下:
用布和缎带包扎礼品,因为两者可再利用,而且比纸和胶条更漂亮;关小中央暖气,多穿一件衣服;当你准备给家电更新换代的时候,选择节能家电;购买小型日光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是一般灯泡的8倍,而且耗电很少;利用图书馆,少买书;到汽车维修站或加油站对你汽车油箱中的剩油进行回收,它里面含有铅、镍和镉;购买本地产品,或者更好是自己种食物,这样能源不会浪费在运输上;请朋友来吃饭,大量的食物比同量的单独小包装食物用的包装材料少,烹调起来耗能也少;喝自来水或过滤水,不喝瓶装水;自然晾干衣服,滚筒烘干机很费电;据测算,电视机、音响、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在备用状态时所消耗的电力,占家庭总用电量的15%左右,因此,在不用这些家电时,要拔下电源插头;把你家的墙壁刷成浅色,这样可以少一些人造光线;来顿烛光晚餐,不光可以烘托气氛,同时还能省电;经常清洁冰箱背面,布满灰尘的线圈要多消耗30%的能量;尽量不坐飞机,飞机产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是火车的3倍;带个陶瓷或金属杯子到办公室,不要用聚丙乙烯的杯子;用36张的胶卷而不是24张的,这样可以减少包装和冲印的浪费;取消昂贵的健身俱乐部计划,每天走着去上班;少购物,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也挽救了地球。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喂——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论教师的指认错误(网友来稿)
下一篇: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