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342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 积累文言字词。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夸父逐日》
1.读课文《夸父逐日》。(多种方式熟读)
2.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情节。
3.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4.评人物,谈谈自己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多角度评价)
5.谈理解,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6.悟主题。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
1.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多种方式熟读)
2.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3. 谈理解,简要指出争论双方意见分歧的焦点;“两小儿笑曰”中的“笑”如何理解?该不该“笑”?
4. 悟启示,谈谈两小儿“辩斗”和“孔子不能决”对你有何启发。(多角度理解主题)
三、竞背《夸父逐日》与《两小儿辩日》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1.翻译全文
2.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比较《夸父逐日》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二)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1.翻译全文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3.读了这则短文给你什么启示?(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到实际锻炼。 )
附:
《夸父逐日》与《两小儿辩日》导学讲义
青羊实验中学 张晓敏
一、学习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两篇短文。
2.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二、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夸父( ) 盘盂( ) 沧沧( ) 多知( )乎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写在下面。
三、课堂导学
(一)学习,《夸父逐日》
1.读课文《夸父逐日》。(多种方式熟读)
2.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情节。
3.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4.评人物,谈谈自己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多角度评价)
5.谈理解,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6.悟主题。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
1. 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多种方式熟读)
2.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3. 谈理解,简要指出争论双方意见分歧的焦点;“两小儿笑曰”中的“笑”如何理解?该不该“笑”?
4. 悟启示,谈谈两小儿“辩斗”和“孔子不能决”对你有何启发。(多角度理解主题)
(三)竞背《夸父逐日》与《两小儿辩日》
四、课堂导练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饮于河渭(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于舅家见之( ) 孰为汝多知乎?( )
于 贤于材人远也( )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展开全文阅读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薛谭学讴于秦青( ) 以虫草为林(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徐喷以烟( ) 故时有物外之去( )
以 其诗以养父母( ) 故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过故人庄( )
此独以跛之故(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去后乃至( ) 日初出大如车盖( )
去 盖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盖一癞蛤蟆(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子东游( ) 辩斗( ) 日中( ) 及日中( )则如盘盂( )
沧沧凉凉( )孔子不能决也( )。 孰( )为汝( )多知( )乎?
3.说说下列字的古今异义
古义: 古义:
走 汤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河 去
今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五.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1.翻译全文
2.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比较《夸父逐日》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二)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1.翻译全文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生而眇者不识日( ) 或告之曰( ) 扣盘而得其声( )
他日揣龠( )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扪烛而得其形( )
3.读了这则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皱忌讽齐王纳谏(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