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125  
标签:教师随笔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教师中心稿)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强有力的影响。因此,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课程改革中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发展,是当前教师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一、调整自身的素质结构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地开展。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能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先导。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新的教育观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过程。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

  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

  2、形成新的工作方式。

     观念的转变必须落实到行为的转变,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改革效应。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1)加强与同伴的合作 。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数学、科学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活动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2)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 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例如,小学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1-6年级设艺术课、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

  (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教师将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必须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内的课程资源,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利用校内外的网络等信息化资源的校内外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3、掌握新的教育技能。 

     (1)课程开发的能力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2)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音乐《划船》课,过去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还要求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无疑是课程实验的一个新视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与融合,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发挥学校管理职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展开全文阅读
  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学校管理职能的发挥。学校必须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促教师成为研究者。

  近几年来,我校以教育科学研究为龙头,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教科研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将进一步促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使教师能与新课程同行。

  (1)指导。①聘请专业人员以教育研讨、科研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向教师传递教育发展走向和教育科研趋向等动态信息,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②发挥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教科室的作用。每学年,都能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特别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与问题,提出一些课题,让教师自行选择进行研究,并对教师的研究方向、过程作及时的指导。

  (2)带领。①领导带头。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要求每一位中层以上的领导都加入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一方面为教师作出表率,给教师以推动和鼓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⑵骨干带徒。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拥有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人。充分发挥这些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虽然以前我们也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活动,但师傅对徒弟的帮助主要在教育教学常规方面。如今,我们提出师徒结对帮教活动要以教科研工作为主:或师徒共同承担一项课题,在合作中提高徒弟的教科研能力;或指导徒弟独立承担一项课题。

  (3)帮助。①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帮助教师解决理论上的缺陷,操作中的困惑。特别是强调教科室在加强课题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课题全过程的指导与帮助。②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需的条件:一、在研究所需经费上给予切实的保证;二、为教师订阅相关的教育杂志及教科研刊物;     三、为教师信息交流提供畅通的渠道:办好校内刊物《信息窗》,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力度, 并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激励。①目标激励。我校教师群体可粗分为三个层次: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研究需求,对他们实施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布置不同层次的研究任务,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对新教师,要求研究的重点为怎样把所学的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尽快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对骨干教师而言,他们的目标是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专题调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研究报告,检查相关的研究成果等。对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目标是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自己的教学思想,能带头开展教改实验,重点探索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改革的新思路,通过开展研究活动,达到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②机制激励。不断强化管理机制,建立把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态度、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结果都纳入到对其考核评估范围,从而真正起到从管理机制上激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5)督促。①舆论督促。利用校园橱窗、校园网络、教师会议等多种途径,宣传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及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宣传教科研工作成绩优秀者的事迹,从而营造尊重教科研工作的舆论氛围。②管理督促。依照每位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常规管理,从教育教学课程的备课检查、随堂听课、深入学科教研活动,看其是否将课题研究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③评价督促。建立一套教师教科研工作评价体系,从"能否参与、参与情况、研究成果"三大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将评价成果与各类评优、职务晋升、各项奖励挂起钩来。

  2、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正由于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作出新的调整,使之以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推选这种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许多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的主要  特征是: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注重长期的目标。

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思想,我们可以从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三个维度来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具体体现为:

  (1)、教师素质指标。①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②文化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要求、期望)。③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探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指标。①育人管理职责: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②教学科研职责: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循序性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知识性)。③协同工作职责: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指标。①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②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③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根据以上指标,我们将在原有教职工学年度考核的基础上,修改、制定适合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教职工考核及相关内容的评优办法,以确保我校能顺利地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标签:教师随笔 课程改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语文病句识别方法(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教 学 反 思(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