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作文指导
阅读:3546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人教版高三作文指导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第五部分    写   作

第一章  审题与立意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就写,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偏题”、“走题”就会出现。立意的高下是决定文章优劣的重要因素,而立意又得以审清题意为前提。    

    综观2006全国各地17套高考作文题,从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又分为话题作文和命意作文。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年打破了连续多年的“话题作文”固定模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出现了不少命题作文。有单纯的命题和配阅材料的命题两种。      

   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是内容范围与中心思想的集中与概括,要对题目的中心语和修饰语作反复推敲或进行字斟句酌。

辽宁2005卷“今年花胜去年红”, 题目包含了比较的意思,今年的花比去年红,也就是说,去年的花够红的了,而今年更红, “红”,红红火火,富有生命力,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生活就像花一样的美,像火一样的红,一年比一年美,一年比一年红,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北京2005卷“说‘安’”。“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理解成平安、安宁、安全,和谐。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也可以理解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与世无争。还可以理解成居安思危,知难而上等等。只有吃透题目的意思,方能做到立意正确。

2006年各地高考的命题作文

天津:《愿景》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安徽:《读》, 读父母,读人生等 

北京:《北京的符号》

湖南:《谈意气》

广东:《雕刻心中的天使》;(附 优秀作文1)

四川:《问》;(附 优秀作文2)

辽宁:《肩膀》;(附 优秀作文3)

江苏: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作文的审题,可分三步走:

① 逐字逐词研究题目,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

② 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并研究它的附加材料,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

③ 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江苏以“人与路”为题,广大考生均有话可说。优秀的考生会充分发挥,写出精彩;中等水平的考生可以正常施展,尽力攀上更高的层次;平时水平不高的考生,也可以有一个稳当的平台,真实地展示自我。既拉开了差距,又皆大欢喜。       

   此题有三段“启发语”前两段,聚焦于“创新”,符合当今社会的取向;第三段“还有人说……”让考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去抒写自家之言。(附 优秀作文4、5、6)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

1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弄潮儿,这是作文之本,写作之源,创新之桨;尽力拓宽生活面,更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写现实,写自己,不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

2要独立思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换一个角度审视人生、审视万物,这是作文立意、写作构思的关键,否则,就不可能“机智”,不可能“生长”。

以上海2006高考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为例说明: 

   上海的作文题发人深省,可谓紧扣时代脉搏,可虚可实,可大可小,可谓题材广泛,思路开放,收缩自如。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紧扣现实生活,也可以触摸心灵,可写关注弱势集体,表达家庭温馨,沟通隔阂的心灵,可写建设和谐社会,紧跟世界潮流。  

①从字面来理解。

这道题目是由一个完整句子构成,主谓宾完整,中心动词是“想”,这一动词的的施动者是“我”,所指的内容是“握住你的手”,这在以往的作文题中是很少出现的,以往总是尽量回避“从我出发”的命题,今年上海卷大胆地在题面上出现“我”与“你”,明确规定“我”和“你”之间的联系是“想握住你的手”,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挖掘内心深处的体会和感悟。

但对象“你”和“握手”的目的并未明确限定,这就给了考生许多发挥的空间,也符合高考作文“让各种观点得到充分发表”的要求,避免出现雷同构思甚至雷同题材,所以单看题面,这就是一道成功的作文题。

  ②从题目的内涵看。

这道题目与其说是一句话,不如说代表着一种精神,从感情色彩上看“握手”是一个积极的动作,在当今社会里,“握手”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握手代表着友善,握手代表着真诚,握手代表着渴望沟通渴望理解。

而“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一握手主动方的限定,使得这道题目又代表着考生内心深情的呼唤,呼唤“你”,“你”是谁?呼唤什么?这都由考生自己决定:

可以呼唤身边的某一个熟悉的人,如亲朋好友,

也可以呼唤心中崇拜佩服的某一个人,如明星人物,

还可以穿越时空呼唤某个历史人物,如古代帝王名人等,

甚至可以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某个抽象的名词,如青春、时间等,

当然也可以是一种自己渴望改变的现状,如贫穷、孤独,……

由于握手的对象广泛,也就使得握手的目的更为广泛了,为什么想握手?

也许“我”是为了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而想握“你”的手,

也许“我”是为了靠近“你”向你学习而想握“你”的手,


展开全文阅读
也许“我”是为了挽留“你”不想你匆匆离去而想握“你”的手,

当然,“我”也有可能是为了改变“你”而想握住“你”的手,带“你”一起向前进。

这些都是出题者没有规定的,是阅卷老师无法预料的,也是各个考生不可能异口同声的内容,只要你能把“我为了某一个目的想握住你的手”这一愿望表述清楚,你就符合这道作文题目的要求了。如果你有巧妙独特的构思和语言,再加上真挚情感的流露,那么你就能在这篇作文展现自己最优的作文水平。(附 优秀作文7、8)

  

二、材料作文 (话题及命意作文)

材料作文属于条件作文,多为话题作文 ,较传统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限制性小,选择写作角度、体裁、表达方式的自由度大,考生自由支配、自主表达的程度更高,因此,最适合考场环境下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从上世纪末高考作文进入话题时代开始,前几年全国高考和独立命题的省市高考、春季高考等高考的语文试卷中,作文全都是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指向宽泛,同学们作文观点可多变,角度可广,立意可宽,不易跑题;在行文过程中不严格要求照应或暗扣材料,在文章结构上不一定讲究“叙、议、联、结”,有利于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所谓命意作文,是给材料,给要求,不给话题。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它要求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作文考查形式可以叫做“命意作文”。命意作文相对话题作文,属于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在前两年的各省市独立命题中已经出现过,现在看来已成一种势头。

这种题型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它把话题的拟设权和选择权都交给了考生,这是高考作文的一种新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例1  200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这样的命意作文,我们在作文时关键是准确审题、恰当立意。话题作文“不需审题”,命意作文要慎重审题。因袭话题作文“不需审题”的错误思想,在看到命意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当成话题作文来写,不要认为“命意作文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要紧紧抓住题目,条件作文的审题要紧紧抓住条件。不顾“条件”而去写“条件作文”,写出的“条件作文”必然不符合“条件”。

(1)审提示导引语。

作文题题干中真正有意义的就是提示导引词,它往往是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既可以把导引词理解为对写作思路的限制,也可以理解为对作者的提示。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例2  2004年广东考题 :(划横线的语句为导引语)

阅读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浙江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科技的发展一面便利人们的交流,一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如何加强人们的语言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是当前教育的一个任务。

   “语言与沟通”这个题目其实正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思考。表面上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是“火”和“虎”的误解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剧,从而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其实,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重要,人与人沟通的障碍会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来说,在今天,互相的理解是何等重要。 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附 优秀作文9)

    

例3   2005年全国卷作文题: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你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暴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导引词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中特别提到“生活中”,也就是提示我们在身边寻找素材易得高分。

例4  2003年全国高考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导引词基本就是一篇作文的整体脉络描述。这些提示资源不可弃之不用

(附  优秀作文10、11、)

(2)审材料语  

      A推敲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

材料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必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就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审题时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

如 2005年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这是一道有思辨价值的关系型话题。在人们习见的认知范围之中,没有哪个人愿意将自己愚蠢的一面暴露在别人面前,总是尽量展示好的一面。而玻尔却不怕暴露自己的愚蠢。这一“出人意料”的行为正是他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体现。具备了这种精神,取得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展开余文
     写作这道题,必须搞清“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的人好象是一夜成就辉煌,“出人意料”(比如说刘翔),但其成功必然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前提,因此也就在“情理之中”。联系生活实际,再加上自己对这一关系的思考, 写作此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附  优秀作文12)

例5  2006年全国卷Ⅱ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命意作文题;但“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材料的含意,即材料的中心。材料中,老鹰和乌鸦其实是两种精神象征,牧羊人和孩子则代表了我们人类的观点和眼光。

老鹰无疑是强者的化身,因为它有与生俱来的勇气与手段。乌鸦则不同,它的行为看起来可笑可悲,但它有梦想,这是它的可爱之处。也许有人会说它异想天开,不自量力,但这只乌鸦敢想、敢做、敢于尝试,其做法令人喜爱、令人向往。

可是,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

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

而牧羊人的孩子呢?他“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肯定了乌鸦的精神。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它不怕摔跤,不怕努力得不到回报,其实,孩子的话是这则寓言的立意所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我们不妨把儿子的评价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考生如果想到,只要有勇气去尝试、去体验,最终会有回报,就可以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综上所述,这个寓言的含义就很明确了。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

“自知与拼搏”

“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参考立意:

①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

③ 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

④ 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        (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总之,本题在立意上趋于开放,比前些年的“诚信”等话题更有利于考生放开手脚,道出独立的见解,写就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佳作。“文章显人心”,通过这篇作文,可以折射出每位考生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附  优秀作文13、14、15;失误作文1、2)

   

例6   浙江2006高考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 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材料以不同的历史名人用自己的言行在向世人解说“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的不同内涵,他们观点对立,却有言之成理,能够证之于行,却富有思辨色彩,是对生活的关注,也是对心灵生活的思考。思考的深刻性,思想的开放性,思辨的多向性、文体的选择性、选材的丰富性都很强。 虽然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接触了许多关于人生生命的文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后,应该有更深的体悟。

从命题的指向来看,这次话题应该考察学生对人生的深层感悟,指向个体的思想、精神层面,考出学生的灵魂与人格。如果不能从哲理的高度,心灵观照的层面思考,文章往往容易肤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结合材料来看,“生有所息”的“息”字是关键词,可理解为休息,休闲,停止,如果理解为出息、利息,就属离题。而仔细分析便可得出三种基本观点:

1、生活层次,人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要劳逸结合才会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2、生命层次,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生命才有意义,才能体现出人的价值;

3  哲学层次,息者,生也,生有所息,生亦无所息。

在题意的把握上我们最好能以高雅的意趣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人生,尽量弱化功利的心态愤世的眼光,这就是文章境界的雅俗之别。

比如,马克思用尽一生只为完成《资本论》、李时珍用他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完成他的《本草纲目》,歌德的名言“他的一生基本上只是在辛苦地工作”这三个素材,在同一层面,阐述的观点是:“人的一生与其平凡的享受成为匆匆过客,不如在短暂中创造出传奇,让自己永生。” 谈的是“生无所息”。

再如,“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的感人事迹,为了孩子们,生无所息,这是鲜活的时代素材;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人民,他生无所息;

尾山宏作为一个历经中日战争磨难的日本人受害者竟挑起为抗战期间受日毒害的中国人辩护的重任,为了正义,他生无所息;

凡高的为了艺术生无所息,这四个素材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古今中外,涉及文学政治历史艺术各个领域,十分典型,分别阐述了生无所息不同的内涵,具有层次感。.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一个人只有具备一颗高贵的精神灵魂,才能支撑你的行为,只要有了充满爱的坚定信念,生无所息就不再沉重而是快乐。”

(附 优秀作文16、17)

B推敲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

  例7  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做主人”、“做奴隶”的做法和 “做命运朋友”。

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

“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

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

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史铁生、于佑任那样,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例8   2004全国四卷作文 :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 “看见自己与看见别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C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挖掘材料的内蕴实质,深入理解题旨。

  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更不是单纯地“主观意念”的产物。因此要想深入开掘材料的内涵及本质,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思维引向深入。

比喻、寓言性材料是寓义性材料,其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要先概括材料大意,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展开余文
例9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

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

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

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

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例10  200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 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上面诗歌实际谈的是想象中的星星和真实的星星不同,但理解到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设问,通过与现实的对应,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分析:

现实中并不美丽的星星为什么人们感觉很美?那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与现实的对应:对人也是这样,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所以,现实中的人应该怀有梦想。

想象中很美的星星一旦靠近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美好,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我们不能让事物的表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看问题。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与现实的对应: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既然想象中的美丽的星星在现实中并不很美,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正确处理好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这样层层设问,就会对材料的主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所给材料的内涵。上面三个理解分析的角度都可以作为文章立意的切入点,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就是了。(附 优秀作文18)

(3)审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如2004年上海的作文要求明确规定“诗歌除外”。 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

     “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   

 

(三)作文命题趋势:多话题

从近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开始有意识地淡化命题的政治、道德倾向,更重视文章自身的思维特质和美学特征,向哲理思辨型过渡的新动向,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水平放在突出地位,总体来说,各地作文命题既保持了健康格调,又关注了考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取材的广泛,也让考生写作自主性更强,善思考的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思考的角度也与现实距离更近。

在题目要求和话题选择上,进一步增强开放性,真正让考生放开手脚、放胆为文,写出有独到见解、独特体验、独具风格的个性化作文来。话题作文也有人戏称为“三自作文”,即自主命题、自择文体、自选角度,本身就是相当开放的。

进入“后话题作文时代”之后,针对话题作文数年一贯、缺乏变化的情况,不少命题者尝试进一步减少作文限制,使考生真正活跃起来,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以通过增加话题数量或增加短语型话题的层次,让要求和提示更加具体明确化等手段,便于展示习作者各自的才华。为此,命题时将话题的选择权交给考生,故意设置一定的情景,提供各个话题供选,使考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

例11   2001年春季高考作文题: 

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描述和赞美世界。文学家感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在纸上画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如果说“诚信”、“心灵的选择”属于单一话题锁定的话,那么,这一高考题则属于多个话题供选,文中4种人各说了一句,话共4句话,就有4个话题可以选择,要求语中还说也可以以寓言为话题,所以学生选择话题的数量有5个之多,较之于单一话题,考生的自由度就要大得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并写好文章就成为可能。 

   

例12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延续了2004年作文题的人文主题和思路,符合开放性的要求,同时又减少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使他们尽可能获得多样的选择和发挥的余地。 

这是一个充满创新,充满想象的高考作文,看似很虚,很“象征“,但仔细一琢磨,有可以写实,既涉及到历史知识文学典故,又可以有让自己个性发挥的空间,处处暗示了学生:创新才是根本,妙想就是关键。考生面对这些作文话题不会“卡壳”,写不出来。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谁都认识诸葛亮。如果你对诸葛亮这个古典人物形象还不够熟悉,你可以选择课本里的现代人物形象戈多来评述。实在不行或不愿意,还可以选择“留下一点空白”来发表感想,自由度很大。

写“诸葛亮借箭不满10万支”这个主题,易于深入开掘。

“戈多来了”这个题目对考生而言比较难做,它要求写作者具备较丰富的哲学思维,以此探索人的“精神家园”,一旦写出来就肯定有味道,容易得高分。

“留下一点空白”的命意,与前几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大海”、与去年天津“留给未来”的命意是一样的,即可供表达和思想的空间很广。也就是说,选择这个主题的文章会比较容易写,可以写关于学习、待人接物等方面,但不容易“出彩”。 

在短时间内要求考生把智慧和才华通过作文集中表现出来,对所有的考生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今年的作文题对高中教学的启发和挑战在于,“猜题押宝”的办法肯定行不通,高考作文的难度不在于考生写得出来还是写不出来,而在于写得好还是写不好,在于“我的文章比别人的强在哪里”,这符合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本意。 

综观今年的考题,要求学生平时不断注重积累阅读经验和感受,丰富思想内涵。(附  优秀作文19、20、21、22、23)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事物之间的关系, 寻找突破口,阐明两者关系,行文时不可只侧重一面,有所偏失。

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例13  2004年高考上海卷话题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话题是并列的两个短语,但不能平分笔墨,泛泛而谈。材料的旨意是,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同样是失败,有的人能笑脸相迎;有的人却仿佛一切都坠入了黑暗,仿佛失去整个世界。为此考题作了具体的提示: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其实人们经常失去的远远不只这些,比如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全国卷正是从如何对待失去这个角度切入,来检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附  优秀作文 24)

误区三:另起炉灶,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与材料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误区四:立意高远,角度无当

.中学生写议论文,怎样才能避免泛泛而读的通病?怎样才能写的集中而有深意?答案是──角度一定要小。

     钉子所以能够钉进木板,钉的很深,当然是因为有榔头的敲击,但首先因为它是锋利的。写八百一千字的议论文,要想写的有深度,角度一定要小。大而无当,面面俱到,只能不着边际,浮在表面,深不下去。

这里所说的角度大小,实际上仍然有个立意问题。命题作文,有时老师有意给一个范围较小的题目,训练学生如何从一点或一个侧面进行立意,抓住小角度去构思。

如《谈生活》。“生活”这个概念,外延很大,什么样的生活都包括进去:

轰轰烈烈,紧张激烈的生活;

平平淡淡,舒舒服服的生活;

立志为人民创立功勋,出人头地扬名后世的生活;

一天的生活,中学生生活,高考前紧张的生活;

过去,现在,未来的生活;

 

等等!太多了,若是没有立意,没有选中一个角度,似乎清楚,实则糊涂,随心所欲的写去,文章肯定写不好。

    “谈生活”,也就是议论生活。生活是最实际的,议论就必须有针对性。有些同学大谈生活多么美好,前途多么光明灿烂,用描绘的笔调,用花俏的文字,引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或雷锋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等,写得似乎热闹非凡,实际是空空洞洞,没有触机实际的生活,什么角度都没有,文章那里还谈的有深度呐?请读下面的作文: 

我向往的生活

什么是生活?我想,生活决不是吃喝完乐,庸人才这样苟活;生活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漫步,那是对生活的曲解。

      我向往的生活是燃烧,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玩乐,都应该有一棵火热的心,要尽兴,进击,主动积极;反对应付敷衍,疲疲沓沓,百无聊赖,这决不是再发热燃烧,而是能量再消失,热度在减弱,再慢慢趋向熄灭。我要象钨丝一般,再燃烧中通体透明,也要象矿石一样,再燃烧中抛弃废料,使自己成为有用的钢铁。

      燃烧着的生命,从不吝惜自身的饿消耗,多少革命先辈,以自己的全部光亮,在黑暗中照耀着前进的征途。多少科学家,以自己智慧的火花,照亮这座神秘的科学之宫,人生的价值不正在于此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不能燃烧,便要腐朽,我决不会腐朽,我要燃烧!

      当我看到乌黑的煤块,毫不埋怨曾被埋在地层深处,只想尽到发光发热的义务,我就会从逆境中奋起;当我看到一根小小的火柴,“擦”的一声绽开粉红的花苞,点燃炼铁炼焦的炉火,引爆开山拓路的炸药,我将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不再感到卑微渺小;当我看到划破夜幕的流星,向黑暗挑战,用迅击的雄姿,把光留给人间,我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伟大的事业怀抱!我向往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燃烧!

      【评】 这是一篇偏重于阐述的议论文,角度很小,只是论述燃烧的生活,在发光发热这一点上议论开去,强调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玩乐,都应该有一颗火热的心,要在燃烧中锻炼自己,使自己通体透明,而成为有用的钢铁。

燃烧,当然是在消耗,从这点上进一步议论,以自己的光亮,照耀前进的征途,或把燃烧的火把照亮科学之宫。

接下去,再深一层议论,说既是在逆境中,也要正视自己的力量,只要能燃烧,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燃炼铁炼焦的炉火,引爆开山拓路的炸药。三个分论点,都能紧紧扣住燃烧。最后还以燃烧的流星做比,向黑夜挑战,把光留给人间,点明那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伟大的事业的怀抱,就是向往的燃烧的生活,文章角度小,很有一些深意。

 

附录:      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优秀作文1            雕刻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点评]

这篇文章,以“怎样雕琢”为角度切入话题展开议论。全文内容突出了“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这一个中心思想。对“天使”的理解准确,对“雕琢”这一关键词的把握准确,提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观点正确,并且具有时代呼唤的意义。因此,这篇文章切合题意。文中选用李春燕、丛飞、洪战辉三个2006年感动中国的时代人物,具体写出这三人怎样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内容充实。采用亦情亦理的写法,使“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一呼唤更具感染力。画龙点睛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文章中心思想突出,也起了较好的抒情作用。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优秀作文2                 爱问才能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在电视里,知识性问答的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网络里关于爱问的网站也是越来越红火。因为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问才会赢。

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总会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和知识的盲区。而且他积累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知道得越多,圆圈的面积就越大;不知道的东西越多,需要问的东西也就越多。走进滚滚的历史长河,看见许多智者向我们走来。对他们的故事我们先是感叹然后是沉思,最后就会悟出一个真理:爱问才会赢。

荀子说过,好问然后能才。李时针是个难得的医学奇才,也是一个善问的高手。他到全国各地去采集药材,不停地向当地的百姓打听、询问和与药物有关的问题。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奇人。他读经书,不能通晓经书的意义,就翻阅诸子百家之书,向书本询问,不仅如此,他还虚心请教农夫和女工。以后,他对经书才算知道了大概。才使他出神入化,在文学上有了超人的成就。郑板桥曾经说过,学问二字,需要拆开来理解,学中必有问,善问方能学。有人有学而无问,即使读万卷书,也只是一条钝汉。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必须问天问地,问古问今。

然而,现在许多人都缺乏一种爱问的精神。在学校,我们每天都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当然就会有一些不懂的地方。但是,有些同学却不提出问题,不通过询问去把它弄懂。他们总觉得问问题是一件愚蠢而不光彩的事情,总是抱着反正不懂考试也不会考到的懒惰侥幸的心理。这是一种多么错误而可悲的想法啊,你要知道,就连圣人孔子也要每事三问,何况我们呢?爱问才会赢。你不懂又不问,那么就会永远不懂,永远不会进步,永远不会取得成功。如果没有问题的产生,科学就不会进步;如果没有问题的出现,社会就不会发展;如果没有问题的解决,人类就不会聪明。爱问,然后去发现答案,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爱问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智者的选择。科学家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有了科学的进步;哲学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有了社会的发展;医学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使人类战胜了各种病魔,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爱问不是伟人头顶的光环,而是洒在你我身上的阳光。只有爱问才能拥有生活的智慧,才会取得成功!爱问才会赢!

[点评]

文章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现实下笔,将流行歌曲《敢拼才会赢》的歌词仿拟成“爱问才会赢”,用作标题,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直奔主题,联系自身,联系现实,审视历史,用喻证,用引证,用正反对比论证,分别从“好问然后能才”“学中必有问,善问方能学”“不懂又不问,那么就会永远不懂”“爱问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智者的选择”等角度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既有典型的事例,也有深刻的说理;既筋骨强健,又血肉丰满,很有说服力。

作者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分别从问的性质、意义、作用以及不问的根源、危害等方面选材,进行论证,有理有力,入理入心。文章骈散句结合,长短参差,比喻、排比、对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亮丽了文面,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总结全文,提升文意。再一次高呼“爱问才会赢!”呼应文题,使结构严谨。这些也是获得高分的亮点。

优秀作文3                 肩      膀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提到肩膀就想到了依靠。

肩膀,是感情的依靠。

小时候,喜欢坐在妈妈身边,靠在妈妈肩膀上,看妈妈择菜,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肩膀让我觉得幸福,让我从心底感受到一份温暖,那时候妈妈的肩膀是爱的港湾。后来,我长大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个头已经比妈妈高了,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轻歪一下头而后舒舒服服地倚在妈妈肩膀上了。可母亲却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倚靠你了。”看着母亲幸福的倚靠在我的肩膀上,我明白了我已经长大,已经能够成为母亲的依靠。我也要给母亲幸福,让母亲感受到温暖。小小的肩膀,从妈妈的到我的。是肩膀,让我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让我学会珍惜亲情。

肩膀,是感情的依靠。

朋友的个头比我矮。经常和她一起漫步,每当她走累了或是心里不高兴的时候,她都会顺势倚靠在我的肩膀上。明明是一脸的幸福,嘴里还不停的“埋怨”道:“你太瘦了啊,好咯人哦。”看着她小鸟依人般靠在我肩头却抱怨不停的样子,我心里觉得很不服气啊,仗着自己个头矮就“欺负”我,那我累了我不高兴的时候去倚靠谁呢。她明白我的心思,当看见我不开心的时候,她会找一个台阶处停下,然后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对我说:“肩膀借你靠。”她的肩膀也很温暖,她会一动不动的让我依靠。小小的肩膀,友人的,我的。是肩膀,让我体味到友情的快乐,让我学会珍惜友情。

肩膀,是感情的依靠。

电视剧中的恋人们,大多都是小巧的女人依靠着男人那结实的肩膀,看起来很幸福很甜蜜的样子。我想那肩膀也一定饱含着彼此的爱恋吧,让彼此都有种家的安全感。小小的肩膀,男人的,女人的。是肩膀,让我了解到这世间的另一种感情,让我明白爱情的美好。

母亲的肩膀,让我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友人的肩膀,让我体会到友情的快乐;或许我以后还会依靠另一个肩膀,体会另一份感情的美好。是肩膀,让我感受到这世间千千万万种感情的美丽,我爱这些大大小小的肩膀。

肩膀,是感情的依靠。

[点评]

肩膀不仅仅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睿智的眼睛更能透过肩膀看到人,看到肩膀的意义。初读本文,让人感受到作者清晰的文脉、朴实的语言;细读本文,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开阔的思维、炽热的情感。文章以排比开头,揭示了肩膀的意义——肩膀,是感情的依靠。然后作者以成长时间为序,对肩膀的认识逐步加深——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是爱情的相守;亲情给人以温暖,友情给人以快乐,爱情给人以美好。作者紧紧扣题,笔随心动,感情自然流淌;语言稚气而不失文采飞扬,真挚动人又不乏理性思考。是肩膀,让作者感受到这世间千千万万种感情的美丽,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正渐显成熟。考场作文至此,已属难得

优秀作文 4                人与路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汩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学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迹,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的作文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的通讯足以维持两个人的联系了。如今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亲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点评]

作者构思机智--真亏他想得出来!的确,这些年来高考作文中“一窝蜂”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考生都在走“终南捷径”,殊不知适得其返!此文点击到“穴位”上,有独到的见解。文字表述洒脱自如,知识面也比较开阔。 (骆冬青)  

优秀作文5                   人与路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气的明证。  

    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三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烈烈的边塞之风,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异国的中华宝藏。今年,距王圆X打开敦煌文明宝藏的耻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们,你们也一定常站在这里,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这眼前的路上,你们悟得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忍受寂寞?然后,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举步行路,追寻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国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祈祷。如今正在考场上作文奋书的九百五十万考生,明天,也将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学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国文化复兴的路!  

   [点评]

此文观点新颖独到,论说分合自如,是一篇情、理、趣、彩天然融合的优秀议论文。作者把悟空、八戒、沙僧作为唐僧性格的三个侧面来写,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取经之路”所凝聚的人类精神光彩,令人抚卷沉吟。即使放置到《西游记》研究领域,此文也颇具个性。全文逻辑谨严,一气呵成,时有闪光妙句。 (骆冬青)  

                              

优秀作文6                 人与路  

 小时个,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啊!”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现成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

此篇叙写亲情,十分感人。有关情感的细节描写,质朴而有光彩。作者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把书读活了。 (张雨仁)

优秀作文7:            我想握住你的手

动听的旋律,五彩的音符,对!那就是音乐。从小在音乐的环境中长大,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同时,我更享受着音乐给我带来的美妙和幻想。我一直想握住音乐的手,一直,甚至是一种渴望和迫切想握住你的手,然而却总有那一段不知宽窄的距离。 

当别的孩子还在听着“外婆桥”的时候,我的身边已经萦绕着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当别人开始学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时,我的身边却有着维瓦尔第的《四季》……对于此,难道我还没有握住你的手吗?是的,没有。虽然你离我是那么的近,甚至唾手可得,但我却觉得,你的内容是那么的深邃,你有几百年的文明,可待我去追随! 

    步入童年,我开始了我的琴童生涯,每一天我都在你的怀抱中长大,原以为这样我握住了你的手,已经完全走进了你的世界,但是,我错了!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愈长,却愈使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在我赏阅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后,在我欣赏了海顿的《时钟》的严谨,贝多芬的《命运》的澎湃,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轻悠与闲适后,我震撼了,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是肉体上的,精神上却仍有那一丝的欲望,幻想和看不见的距离。 

    我一次又一次地品尝你的韵味,十几年,几乎每一张CD都听过不下十遍,每一次都迫切地伸手想要握住你的手,但每一次却总有喜悦中的遗憾。这样的场景在幻想中就犹如宙斯想要抓住上帝的手,却被那一道鸿沟隔开,可望而不可及。或许,音乐,你就有这样的一种魅力,让我充满幻想,让我不断企求,让我大步前进去追寻。 

    在我15岁那年,参加了帕尔曼的大师班。这位大师并不如我想像的一般风度翩翩,矫健的步伐,具有灵活的舞台表现力,却是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而导致了双腿残疾,下肢瘫痪。这大出我的意料,然而,当他撑起手中的弓,灵活的手指跳动起来时,我发现音乐在他的演绎下有着别样的风情和感觉。我熟悉的音乐更具生命力和无限的张力了。此时,我明白了,音乐是需要心的演绎,不只是技巧与音符的堆砌,而是生命的华彩,人生的篇章。 

    我爱音乐,我想握住你的手,或许,我现在握不到,将来也握不到,但是你的奇幻和异彩就在于不断地追求和体味,这也就是中外音乐家都用一生去追随你的原因吧。 

    去梦想,去寻觅,去征程。 

    只为了想握住你的手。

优秀作文8               我想握住你的手

 

因为有理想,所以在追求。追求做一个完美的人,而在这途中,我想对你说:“我想握住你的手。             ——题记 

       人无完人,但不可不追求完人,因此我一直追求完人。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你,就是…… 

    时间,我想握住你的手,所以请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不要再让曾经的沧海变为桑田,不要再让今日的青丝变成明日的白发。在我闲玩时,不要离开我;在我挥霍时,不要放弃我。让我抓住你的手,让我不再虚度每一寸光阴,让我的高中三年变的有意义,让我的每一分钟都在充实中度过。时间,请放下你的脚步,我一定会努力追上你的,只因为我想握住你的手,只因为我相信我能握住你的手。 从此时起,我会紧紧握住你的手,珍惜你,不让你在指缝间流过。 

     和平,我想握住你的手,所以请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不要再让整个地球硝烟弥漫,不要再让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让我握住你的手,带你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阻止每一次战乱;将你带进每一个野心家的心房,消灭他们的心魔。让巴以和平的坐在谈判桌前,让恐怖主义会烟消云散。那时的我们,那时的世界,都已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战争不会再来,世界从此美好。和平,我想握住你的手,请让我握住你的手,不要再让那鸽子将你带向远方。 

      正直,我想握住你的手,所以请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不要再让虚伪霸占我们的心灵,不要再让“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思想兴风作浪。需要你的时候,请你站出来,你是正直,你不应该退缩,你应该让我握住你的手。当看见那一幕幕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时,当听见那一件件不该有的事实时,正直,站出来,让我握住你的手,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敢于面对邪恶懦弱的想法。让我带着你,去跟每一个人交流,让每一个人都围绕在你的身边,让每一个人都学会你的内涵。正直,别在隐藏,让我握住你的手,让人间处处有你的影踪。 

     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你”还有好多好多,而这些只能靠自己去追求。也许我不能成为一个完人,但我追求过完美,我没有浪费光阴,我为世界祈祷过,我为自己奋斗过。在那时,我没有理由不开心,没有理由不为自己自豪,只因为我握住了你的手,一个真实自我的手,有梦,有理想,敢去追寻……

优秀作文9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 “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点评]

本文标准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是一篇较好的作文。但开头一段个别提法不甚准确;对《蜀道难》主题的理解仅属一家之言。

优秀作文10            认知请不要屈从于感情亲疏

  一年的末梢,微风卷走了树梢上最后一枚黄叶,微凉的空气让我烦躁的心有所平缓。我久久地注视着远方,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的心情如夕阳下的湖面,虽然看似平静但暗含着涟漪,而茫然的视线却如一只纤细的鸟儿掠过苍寒的水面,穿过呼啸的山风,不倦地飞着,不断地寻找着……

  知道我在寻找着什么吗?

  我只是在寻找着理智和情感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平衡点罢了。可是,真的太难了,我的父母所告诫的与我所接触所认识的人真的是同一个人吗?理智和情感的纠纷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把我缚住,我挣脱不了却仍渴望找到解脱,我该怎么办呢?

  吴荟,是我的同桌,我眼中的她纤细而害羞,是那种动不动就脸红的女孩,可是,当你和她说话的时候,她那双盈盈的大眼睛却会正视着你,眼里透出的真诚和笑意会让人有说不出的喜爱,我真的是很喜欢她。可是,当她伸出手恳切地望着我想和我做好朋友的时候,我却低下了头,那一刻,父母的话语铺天盖地地向我涌来:“孩子,记住,你那同桌成分可复杂了,千万不要跟她玩,要知道她父母是吸毒致死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那同桌说不定也有毒瘾,你可别给我惹一身骚回来……”不要,不要……我不要和她做朋友,我抬起惶恐的脸无意识地摇了摇头。就在那一瞬间,我后悔了,因为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变得黯淡了,我好想,好想伸出手来握住那缓缓缩回的手,可是……

  怎么办呢?我不知不觉叹了一口气,是该听从父母的话呢?还是顺从自己的心去和吴荟做朋友呢?矛盾的心在挣扎,理智的天平时高时低。

  人生在世,难免会因情感的左右而听不到理智的呼唤,因情感而忽视理智的人是个傻蛋吧?因别人的误会而失去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会使人遗憾终身吧?她的父母所造成的过错更不应该由弱小的她去承担啊。所以,当理智战胜情感后,顺从自己的心的我只有一个答案: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而作为她朋友的我将会努力纠正别人的误会。首先,就从我父母开始吧,好,明天,那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了。

  微凉的风又拂过来了,我却感受到带来夏天遗漏的温度和慵懒的秋阳所给予的温度,让最初的心重归于欢快的律动,我找到了,找到了答案,理智应凌架于情感之上,否则对事物的认识难免会偏差的。

  我的思想活跃起来了,对着自己,对着太阳,我微笑了,而那释然的微笑足以抵御那秋凉了……

  [评语]本文写的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在构思方面,本文也颇具特色。以景物描写开头,烘托“我”的心情,接着以一个设问句引出一段回忆,讲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写“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后又以景衬情,并以找到答案后的对着太阳“微笑”和找到答案前的“茫然”对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在描写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除景物描写之外,还有不少心理描写,较好地刻画了“我”的矛盾心理,展现了“我”的思索过程,显得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在语言表达方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灵活,有文采。当然,本文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标题过直过露等。

优秀作文11                 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点评]

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优秀作文12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的话语,时常是我遇到艳羡他人而又惰于学习和行动时的一种激励。 

成功有时只是一个小细节,天道酬勤,持之以恒,胜利的曙光就会灿然向你招手。 

物理学家兼化学家居里夫人一生成就卓越,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它取得的惊人成绩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她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有一次,一位客人来访看见她的女儿正在把玩着诺贝尔奖杯,就十分惊讶地问她:“这么重要的奖杯怎么可以随便让孩子玩呢?”而居里夫人却出乎意料地说:“奖杯只能代表着以前的成绩,如果太看重它,就会停滞不前。”那位客人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更加敬佩她了。 

记得一位著名的演讲家,他在年轻时,就立志要当一位成功的演讲者。渴望登台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一幕,然而先天的短舌使他吐字不清晰,发音自然不到位,遭到了同行的耻笑和讥讽。 

此后,他开始沉寂了,人们也渐渐忘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存在。可他却没有丧失信心,于是每天和朝阳准时约会于大海边,口含石子,面朝大海,尽情地朗涌着,激昂着…… 

后来,当他再次登台时,以清晰、圆润、流畅的表达征服了所有听众的心。 

他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出人意料地再次站在演讲台上,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而这种梦想的实现又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就决定了他或她的命运前程。乐观者会“死里逃往”,悲观者则“虽生犹死”。看似出人意料,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新鲜和新奇等我们去发掘,只有善于发现,才会有更多的惊喜,而每一份惊喜都是人生的一抹亮色。 

[点评] 

作者以事实为依据,清晰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举出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紧扣中心。层次分明。缜密的思维与语言,显示了作者良好的辩论能力,所举事例虽不新颖,但正因为被人们熟知才更有说服力。一个人可以经过努力或后天弥补把缺点克服,甚至转化为优点,这些无不体现了个人的耐力、毅力和坚韧。有些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还没有做就轻言放弃了,除了后悔之外,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和伤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看你是否善于发掘,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来自于有备而来的心,时刻为成功准备着,等待成功的每一秒和每一分,都是一种甜蜜的苦涩。

优秀作文13               乌鸦事件客观报道

一只乌鸦学老鹰,从山顶下俯冲下来去抓一只羊,结果被羊毛缠住,最后落入牧羊人的手中。当天,各报都对这起意外事件进行了报道,并且进行了深度分析,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却颇有特色。

  《老鹰报》:当日上午,一只不自量力的乌鸦从山顶俯冲下来,它不是在进行一般的运动,而是想去抓住并刁起山下的一只羊,天哪,可能吗,要知道,这种技能只有我们老鹰才拥有,一只乌鸦就想效仿,它难道不知道它是乌鸦不是老鹰吗。据调查,这只乌鸦之所以这么做,全啊因为看到一只老鹰曾经做过,所以,本报希望所有的老鹰今后在俯冲抓羊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旁边不能有乌鸦,因为这会对它们产生不好的影响。

  《乌鸦报》:曾经有乌鸦问,为什么乌鸦就只能是乌鸦,就不可能成为老鹰?当日发生的一起乌鸦事件就能充分说明。乌鸦身体那么小,这么可能刁得起沉重的羊呢,可是这只乌鸦不但这么做了,还为此被牧羊人捉住,当记者采访牧羊人的时候,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是什么的鸟。虽然这只乌鸦遭到了不信,但是牧羊人的理解其实是错误的,乌鸦永远都记得自己叫什么,之所以会发生这起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乌鸦不甘于现状,勇于挑战极限,人类把奥运会做为他们挑战生理极限的盛会,我们乌鸦也一样,相信只要经过努力,总有一天乌鸦能够刁起一只羊飞翔。

  不过,本报希望大家在挑战极限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让这起事件重演。

  《羊报》:一只乌鸦在袭击一只羊的时候落入“法网”。当日,一只瘦弱的乌鸦学老鹰从山上向一只羊俯冲下来,当时,那只羊以为乌鸦是想和自己开个玩笑,没想到乌鸦竟然想刁起羊,那只羊吓坏了,只见过老鹰刁羊,哪有乌鸦刁羊的?好在乌鸦没有那个能力,并且爪子被羊毛缠住,最终落入牧羊人的手中。从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刁羊的工作还是应该由老鹰来做,乌鸦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别再叨扰我们羊了!

  《儿童报》采用的是图片新闻报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最精辟,只有一句话,但是却最感人,为此获得了本年度的最佳新闻奖,获奖的新闻是一张乌鸦的照片,旁边只有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

优秀作文14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立意准确,事例典型,富有文化意蕴。

  一、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勇于拼搏”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二、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中外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三、文章根据材料中“乌鸦”意象展开联想,引出曹操名句,并由此再次联想,反复咏诵,由开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疑问引发思考,到最后的“绕树三匝,此枝可依”,做出有力的回答。诗句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亮点]

   充实。 围绕“认清自己,勇于拼搏”,多方举例,论证有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结构。文章开篇结尾均以曹操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中心,由问到回答, 首尾照应,中间举三例进行论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能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对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了全面的揭示,透过现象挖掘出了本质。

   语言。 有文采句式灵活,善于引用 文章语言简练,善用短句,对诗句的引用能做到灵活、变化,内蕴深厚。

 

优秀作文15           两  封   信

(一)第一封

  沧海一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人教版高三作文指导 2007年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下一篇: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名句默写(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